选择处理器时,不能单纯依靠CPU性能排行榜,这种方式存在误导性,不管参考哪个来源,结论都是类似的。
第一坑:无法体现特定应用的差异
CPU的功能展现不尽相同,性能排行榜的长处在于其直观性,能够提供整体性能的排列顺序,不过它不能显示针对某个特定用途的细微差别,尤其是那些性能指标相近的产品,有的擅长处理工作,有的则更适应运行游戏
图中R9-要稍低于R9-7900X,但在游戏方面,情况则不同,甚至某些游戏中,其表现会比i9-更出色。
有热心读者建议,能否弄个游戏性能天梯图呢?
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
目前可玩的游戏实在太多,没有办法将一百多种中央处理器全部整合,逐一检测关键应用,最终计算出一个平均的帧率表现。
这个游戏有版本更新,两年前的处理器,测试版本和当前不同,会造成整体排名不公正。
第三点:单纯看 CPU 的分数也并不可靠,不妨参考一下跑分结果,实际表现上,TS 的分数甚至不如 5800X。
第二坑:多核上位
CPU性能排行榜多以核心数量为基准进行排列,用户往往被排名靠前的产品所吸引,实际使用时却觉得效果大打折扣。
奔腾G4560(四核四线程)与奔腾G3900(四核四线程),前者频率略高,定位稍优。不过日常应用中,多数场景下后者表现更佳。
那以单核性能排序是否更好呢?
不是的,单核性能可以依靠时钟频率提升。在单核性能测试中,该产品表现良好,然而一旦增加核心数量,功耗会急剧上升,导致时钟频率降低。此外,单核性能测试结果无法揭示产品的市场定位。
第三坑:功耗释放差异
若选用可解除功耗限制的主板,具备相同核心的K系列与不带K系列之间的表现几乎没什么区别。
i7-13700与解锁功耗的主板组合,性能表现非常接近i7-,两者差距极小,不足5%,并非天梯图中的巨大差异。(注:不建议盲目选择解锁功耗的主板,需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决定)
以上是阅读CPU天梯图容易掉的三个坑。
站长提议,参照“CPU性能排行榜”,能更清晰地掌握处理器实际表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