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cpuz测试分数天梯图与笔记本CPU天梯图,你了解多少?

cpuz测试分数天梯图与笔记本CPU天梯图,你了解多少?摘要: 文章浏览阅读1.8w次。本文解读了极速空间笔记本CPU天梯图5.0版。该图是综合评估,不包含核显性能和AVX - 512。介绍了第十代酷睿笔记本处理器排行难点...

intel的移动处理器产品线,从第八代版本直接跨入到十代,实现了显著升级。鉴于相关型号数量大幅增加,专门针对极速空间笔记本的中央处理器性能对比图表高度随之提升。所有具体型号的位置信息都经过了全面复核,确保准确无误。通过该图表,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酷睿十代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性能水平。

读图提示

这个CPU排行榜并非只依据某个应用软件的测试结果,而是站长根据多项指标给出的综合评价,其中不包括集成显卡表现和AVX-512功能。

第十代酷睿笔记本处理器的排名存在不少复杂情况,比如i7-(15W)与i5-,它们的运行表现几乎相同。网站管理者选定i7-8565U作为基准,对比了这两种型号。

阅读《酷睿十代笔记本处理器排行,i7-意外落榜前三甲》可以了解其分析过程。

3、评测和推导二者同步进行。

站长查阅了许多测试信息,不过其中大部分缺少环境说明,站长因此比较小心。常言道,行动才能证明对错。不过,评估处理器能力时,实际测试和理论分析同样关键。就算同一厂商同一型号,在不同状态下实际表现也可能相差三成以上。同时,要把所有十代酷睿本本聚在一起比试,也根本做不到。计算能够验证既有数据的准确性,还能在缺少评估条件时预测新产品的性能表现,这两方面互相促进。

4、选笔记本不能完全照搬处理器排行榜。

i7-与i5-相比,性能稍逊一筹,不过采用了10nm制造工艺,并且搭载了更出色的Sunny Cove核心设计,假如其他硬件部分(包括显卡、内存和硬盘)以及售价相差不大,那么应当优先选择采用新架构的处理器。

2dba75be9f453d01002290d349d5f418.png

此文内容和天梯图均为小虫站长原创。

极速空间笔记本CPU天梯图5.0版的解读

1、同一型号处理器性能并不完全相同。

移动处理器与台式机CPU存在差异,台式机因散热条件较好,同一款处理器在不同机箱里的表现大抵一致,性能相差无几。但移动处理器则不然,即便核心数与工作频率相同,在不同笔记本电脑上的实际表现也可能相差三十个百分点以上。例如i7-8550U芯片,当功耗维持在二十五瓦时,其发挥出的性能比在十瓦状态下要强百分之五十。

2、把高端台式机处理器放在笔记本中,性能会下降。

部分便携式电脑设备选用了台式机核心,例如i5-9600K型号,i7-9700K型号等,然而其散热效能远逊于台式设备,常规机壳难以承受95瓦的功耗指标,因此会施加功率控制措施,而控制功率最有效的手段是削弱动态提升频率,导致其整体运行表现远不如台式设备,不过这种性能差异在相关图表中并未得到体现。

这个图形并非完全依照得分来呈现,它同时兼顾了热设计功耗的差异,并且将核心频率的持续表现能力也纳入了考量范围。

现实生活里,有两位学生,一位长期稳定在90分左右,却从未达到满分,另一位通常只能考到80分,不过偶尔也能考出满分,很明显,前者的学业表现更为出色。

CPU的检测程序往往耗时短暂,通常数分钟即可结束,这实际上反映了CPU在短时间内所能发挥的水平,稍长时间运行便会遭遇“性能瓶颈”(受限于温度和功耗),其表现会急剧下滑,参照此类情况,若仅凭短时间测试结果来评估笔记本电脑中央处理器的能力,便容易产生偏差。

i9-,拥有八个核心和十六线程,主频在2.4到5GHz之间波动,其睿频表现和线程数量均超越i7-9700K,然而其市场位置却低于后者,这是为何?

如仅按照测试分数,肯定i9-更高。然而,测试软件仅能反映短暂的性能峰值,PL1功耗对动态频率调节作用显著,该测试周期一般持续28秒,但实际运行大型游戏的时间往往更长,因此评估极速空间笔记本CPU排名时,更应关注“高负荷下稳定发挥的水平”,尤其针对标压处理器,这类芯片多配置于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它们承担的工作负荷强度较高,因此必须将动态频率的持久表现纳入考量。高性能笔记本芯片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会迅速达到频率上限并降低运行速度,假如某款笔记本的散热性能非常优秀,并且能够突破功耗限制设定更低的TDP上限,比如超过95瓦特,那么其性能超越i7-9700K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我只能依据官方TDP 45W来排列顺序,不能假定某个笔记本电脑已经突破了功耗限制,使得性能超越了9700K。当然,完全可以基于跑分结果进行排序,将i9-放在顶端,这样也没关系。

那么,i9-在繁重任务中能达到何种时钟速度,可通过某个具体应用来了解。

暂时没有获取到i9-的相关测试数据,因此选用一款功能相近的i9-9880H进行对比分析。

暗影精灵5 Plus采用i9-9880H处理器,拥有8核16线程,主频范围在2.3至4.8GHz之间,并配备了独立显卡和双风扇五热管散热系统,性能表现突出。当机器满负荷运行时,CPU温度会攀升至93℃,此时功耗达到60W,已经突破了其热设计功耗的上限。然而,处理器的频率只能被限制在2.8GHz,这明显低于其最大睿频频率,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常情况下,睿频频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性能得分,因此可以推断出实际跑分成绩会受到显著影响。

再比如,i5-和i5-8250U,单纯从得分来看,8250U表现更优,不过受到热设计功耗的约束,它满血状态下仅能维持28秒,而四核状态下仅需2.44毫秒,对于游戏体验而言,28秒的续航时间明显不足够,排名靠前的笔记本电脑CPU列表在排列顺序时已经顾及到了这一点,不过需要留意的是,不同笔记本的构造存在显著不同,部分产品可能因为散热系统设计简化(为节约成本),或者制造商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功耗上限,这就会造成同一款处理器在不同笔记本排名中的位置出现出入。

4、不属于酷睿和锐龙架构的,性能都恼火。

某些产品型号既非英特尔旗下酷睿系列,也非AMD锐龙系列,普通消费者仅凭名称难以分辨它们。这类笔记本电脑普遍具备三个共同点:售价不高,运行效能有限,能源消耗也偏低。若追求较强的处理能力,应当关注英特尔酷睿(自第七代起的型号)和AMD锐龙的产品,而intel品牌中N字母开头的系列并非酷睿架构,AMD阵营的A系列与E系列同样不属于锐龙范畴,这些产品都属于性能表现欠佳的行列,不宜对其运行能力抱有过高期待。

导读:赛扬两兄弟,一个天上飞,一个地上追>>

5、关于锐龙移动版

R5-3500U、R7-3750H这些型号,从名称上看属于3000系列,实际上却并非锐龙三代的产物,而是锐龙二代的范畴,锐龙三代的处理器采用的是ZEN2架构,并非ZEN+架构。

新一代锐龙便携平台(采用ZEN+技术):比如R5-3500U型号,还有R7-3750H机型。

最新锐龙台式机系列(采用ZEN+技术):包括R5-2600型号,以及R7-2700系列产品。

根据上文可知,同为新一代的AMD处理器,在型号的命名上,用于移动设备的版本以数字3开头,而用于桌面平台的版本则以数字2开头。

锐龙移动版无高端型号,R7-3750H不配戴上R7的光环。

在台式机领域,锐龙五的竞争者是英特尔五,锐龙七的竞争者是英特尔七,但在笔记本平台上,AMD选择了退缩,R7-3750H的竞争对象并非英特尔七,而是英特尔五,实际上连英特尔八三零零H都不如这两种处理器的运作速率相同,不过R7-3750H的最大功耗只有35瓦特,而i5-8300H则为45瓦特,R7-3750H采用ZEN+技术路线,其核心运作效能比酷睿八代产品低五个百分点,这两种状况综合在一起造成它的运作能力大概只有i5-8300H的百分之九十二上下,也许还要更少一些。R7-3750H的功耗设计在12至35瓦之间,若低于30瓦则似乎不该配备H后缀,若跌至12瓦的话,其表现甚至比3700U更令人失望。第一代移动版锐龙R5-2600H的功耗能够达到35到54瓦,目前我们不清楚AMD为何在第二代移动平台时降低了功耗设定,或许是因为主要面向轻薄型游戏笔记本电脑市场。

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发表看法,遇到专业难题,欢迎通过微信渠道联系编者

6e60dbf983bd291cec3a3a0c430c3071.png

联系小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