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全球,背后有着怎样的品牌力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全球,背后有着怎样的品牌力量?摘要: 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远望号”诞生;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绿色奥运示范车开启运行;2022年2月...

1995年,我国自主研制出首辆电动汽车,命名为“远望号”;2008年,我国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长安汽车等品牌推出的环保型奥运示范车辆开始投入使用;进入2022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产量成功跨越了1000万辆大关;仅仅17个月后,这一数字又翻倍,累计产量达到了2000万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以及出口国。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逐步迈向规模化、全球化,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超过两千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踏入长安汽车的两江工厂,眼见众多机械臂忙碌地上下穿梭,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向车(AGV)频繁往返。在装配线上,摄像头逐一扫描,精确匹配各个零部件;而在焊接车间,蓝光技术确保焊接精度维持在1.5毫米以内。电动化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前半程,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稳步跨入智能化竞赛的下半阶段。

产业升级,创新成为其核心动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电”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智慧座舱、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等先进技术也陆续被应用于车辆中。长安汽车堪称典范,该企业正加快实施智能化“北斗天枢”战略,成功推出自动紧急制动、远程智能泊车等26项尖端技术并实现量产,打造了“软件定义汽车”的长安模式;同时,公司深入贯彻新能源“香格里拉”战略,研发的长安原力超集电驱系统,其效率之高可达95%。

技术是竞争的关键,而“链”的作用更为显著。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不仅走出国门,还深入参与,力求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协同与共同繁荣。以长安汽车为例,该企业经过三十余年的海外市场拓展,已与国内外60余家企业,包括科技公司和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的引领下,长安汽车深入调研了超过一万名泰国消费者,致力于在泰国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并通过本地化运营,成功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的华丽转身,满足了国内外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用车生活的渴望。

汽车产业竞争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为了连续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强化并拓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致力于智能驾驶、固态电池、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搭建海外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要深刻意识到,与拥有百年历史的跨国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汽车企业在整体产销规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快速迈向国际市场。国内汽车品牌正共同努力,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汽车产业的进步,与全球同行展开开放合作与创新竞争,并向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

(责编:胡永秋、曲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