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美元。
你绝没弄错,这并非某个小国的经济总量,而是特斯拉打算单独赠予老板马斯克的丰厚馈赠。
近期,特斯拉公司的决策机构公布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决议,他们为埃隆马斯克制定了一项空前绝后的报酬安排,倘若他能够引领团队达成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十年度内,他最高可获得达一万亿美元的价值回报,这无疑是美国企业界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高管激励举措。
依据特斯拉日前递交的委托文件, Musk或将得到更多股份,其个人在公司的股份占比或许能达到四分之一。Musk早先曾对外透露过有这个愿望。股东们计划在十一月六日就这些提议进行表决。
这笔钱并非无偿获得,世上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便宜事,尤其数额如此巨大。特斯拉为马斯克设定了许多近乎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诸如拓展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汽车、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机器人制造业务,同时还要将公司市值从当前的约一万亿美元提升到至少八万五千亿美元。
那么,事情变得有趣了:这1万亿美元,究竟需要怎样一步步从看似空想的蓝图,实实在在地落入马斯克的囊中?我们可以试着捋一捋这笔账,明白他必须经历哪些环节才能让这个计划变为现实。
造车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未来的门票
可以把它看作是马斯克专门为自己设计的、挑战性极高如同「地狱级」的挑战活动。这项宏大目标计划于十年内达成,整体被划分为十二个主要阶段。每成功通过一个阶段,他就能获得一部分股权作为激励。
而打开每一关的「宝箱」,需要两把钥匙同时转动,缺一不可。
第一把钥匙:公司市值
这把钥匙直接让特斯拉的体量显著增长。初始目标是2万亿美元,几乎是目前的两倍,接着逐步提升,每阶段增加5000亿美元,最终目标是达到令人惊叹的8.5万亿美元。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在现有特斯拉规模上,还要叠加一个「亚马逊+谷歌」的规模。
第二把钥匙:硬核业绩
仅凭股价波动无法维持长久,需要具备稳固的业务基础作为根基。这把关键钥匙,指的是特斯拉四大主要业务必须实现的阶段性目标,每个目标都如同在突破极限:
该方案在四大核心要素之外,更设定了不断攀升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指标,初始值为500亿,最终目标高达4000亿,这一系列递增的业绩要求,有力约束了特斯拉在追求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必须维持优异的盈利水平,并确保资金流转顺畅稳健
你可能会想,这么多宏大的目标,到底从哪儿开始呢?
特斯拉的核心业务是其根基,也是所有发展蓝图的基石。马斯克设定的薪酬考核目标明确,要求未来十年内实现两千万辆的累计交付量。这表明,在当前产能基础上,公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将年产量从二百万辆的规模,提高至每年销售三百万到四百万辆的规模。
假使将来推出更大众化的汽车,我们以每台车四万美元定价。若以年销售三百五十万台估算,仅汽车销售这一项,每年可为特斯拉创造一千四百亿美元的营收。
许多人认为,汽车制造是资本密集且形象粗犷的行业,其市场价值通常不会很高,然而,鉴于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技术优势以及财务表现,它值得用5到7倍的市销率进行估值。
尤为重要的是,特斯拉出售的每一部座驾,都不单纯是座驾,更是一个通往未来的移动设备。因此,全面考量,当特斯拉达成两千万辆交付的记录时,其汽车业务足以承载一万到一万五千亿美元的市值。
7.5万亿美元新增估值,凭何而来?
如果特斯拉的汽车是持续行进的实体,那么自动驾驶系统,就是赋予其生命力的核心。
这一方案中的另项关键节点是达成千万级FSD服务合约客户。我们不妨做下估算:若全球人均每月支付100元订阅费用。一旦有千万用户参与进来,便意味着每月能有十亿美元收入,每年累计就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
FSD订阅本质上属于SaaS模式,其关键优势在于利润率高且用户忠诚度强。市场通常愿意为优质的SaaS业务付出高价,其估值倍数常达到20至40倍市销率,有时会超过这个范围。由于FSD具有独特性,并且在庞大的出行市场中占据核心位置,因此给予其高估值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这一年的营收仅120亿美元,假如市场觉得它未来增值空间很大,比如把使用权转让给其他汽车制造商,那么它的市销率就可能超过100倍,从而直接带来1点2万亿美元的市值。要是再算上将来价格上调或者服务项目分级,这部分的年收入或许能增长到200亿美元,在80到100倍市销率的评估下,能够支撑1点6到2万亿美元的总体价值。
一旦FSD的智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特斯拉的王牌产品——无人驾驶出租车,就应当面市了。
此项计划旨在配置一百万台无人驾驶出租车,它们将组成一支规模庞大且能盈利的运营车队。目前,个人车辆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在无人驾驶出租车系统中,每辆特斯拉都能转变为全天候为你创收的劳动工具。
这是一项崭新的、以科技为核心的高收益服务项目。其经营模式借鉴了Uber和滴滴的思路,但无需承担司机费用,因此盈利空间相当可观。市场会将它看作科技与公共服务的融合体,给予20至25倍的销售额倍数是完全合理的。仅就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而言,其估值就能达到2.5万至3万亿美元。
特斯拉在汽车制造、能源供应、人工智能系统及交通体系等领域取得进展之后,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为宏伟的构想上,那就是开发Optimus人形机器人。该公司的计划是让一百台Optimus机器人进入生产设施、存储中心,乃至私人住宅。
这并非因为机器人本身的2-3万美元硬件价格,而是它真正的力量在于,它意图颠覆的是规模最为庞大的行业——劳动力领域。
Optimus的目标是全球范围内规模达十万亿级别的就业市场,因此不能用常规方法来衡量它的价值。资本市场会为它开辟一个独特的领域,并可能赋予其高达50倍乃至100倍的销售额倍数估值,这种估值反映了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期。
即便仅以三百亿美元的年度服务费用估算,在八十倍的市销比率条件下,其价值便可达到二万四千亿美元。倘若市场认定特斯拉将引领这个规模达万亿的新兴领域,那么它的估价便会在二十五亿至三万五千亿美元之间。
在薪酬方案里,除了资产价值考量,还设定了一个极为苛刻的业绩指标,即年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要达到四千亿美元,这是某个核心奖励机制得以启动的最终前提条件。依据先前分析,我们需评估实现这一“最终业绩要求”尚需跨越多长的距离。
马斯克的这份价值万亿美元的丰厚报酬,并非轻易获得。他需要完成两大核心任务,首先是将公司市场价值推至极高水平,其次是要达成一个极为严苛的最终目标,即每年必须获取 4000 亿美元的“核心收益”。
依据先前最为大胆的估算,我们合计了特斯拉接下来几个主要营收来源的收益,
此外,还需考虑被众多人遗忘的能源产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我们满怀希望地估计其价值为 300亿 美元。
总计为280, 108, 875, 240, 300, 合计1803亿美元。这个数额距离4000亿的最终指标,尚有2200亿美元差距,仍未达到一半。
那么,这 2200 亿美元的巨大鸿沟,要怎么填平呢?
规模优势必须非常显著才行。先前设想的百万辆Robotaxi和百台Optimus远远不够。这个数量需要扩展到两百甚至三百万的量级。仅凭二百五十万辆Robotaxi这一项,就能直接产生超过两千亿美元的EBITDA,足以单独弥补大部分差距。
盈利不能只看多寡,更要注重效益的提升,也就是要设法增加利润空间。FSD的收费或会员费或许会超出我们的预估,Optimus的维护费用会随着性能增强而逐步提高;汽车的生产费用,在产量扩大后可能降低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此外,在整个方案中,能源领域好比一个秘密强敌,需要特别应对,务必加以重视。设想一下,将来全球将有数百万量特斯拉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同时无数家庭和工厂都将配备特斯拉的储能装置。将这些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就能构成一个覆盖全球范围的虚拟发电网络。在电力需求旺盛时段出售电力,在需求疲软时段储存电力——单是这一中介业务,就能创造出一万亿元人民币的盈利机会。
一份「黄金手铐」,一场万亿赌局
谈完了那个气势恢宏到近似幻想的构想,我们再将视线转回,审视这背后的人际纠葛和商场较量。这笔惊人的报酬,绝非仅是金钱问题,它更像是一场公开展示的博弈过程。
马斯克的个人盘算,早已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了。他反复对外表明,真心盼望特斯拉能掌握大约四分之一的投票权,倘若达不到这个目标,他宁愿独立开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马斯克出让了大批自家公司的股份,用以收购推特(如今称作X)。在此之后,他持有的股份比例显著减少。倘若这份新的薪酬方案能够完整实施,他的股份将有机会回升至25%到29%的范围内。
因此,这仿佛是他为了能够「合情合理」地、稳固地掌控特斯拉未来的操控权而精心策划的一个布局。他必须保证自己那些在许多人眼中显得极富风险、近乎鲁莽的人工智能构想,不会被只顾短期利益的董事会成员或者突然出现的竞争对手给破坏掉。
对特斯拉董事会来说,这是给马斯克的一副「黄金手铐」。
马斯克是一位充满活力的人物,他负责运营制造火箭的SpaceX公司,同时领导着研发脑机接口技术的Neuralink机构,此外,他在社交平台和政界也颇具影响力,被誉为"硅谷钢铁侠"。
董事会最困扰的难题,大约在于:如何才能使这位领导者,将主要心思,完全投入到特斯拉这边?
这个计划与他亲手构思的十年愿景紧密相连。这无疑是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最耀眼的「枷锁」。想要获得回报吗?那就必须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逐一实现这些承诺。
因此,经过一番周折,我们还是回到了最初那个问题:埃隆马斯克究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这万亿美元财富?
这个最终形态是:将特斯拉,原先以电动汽车为主业的知名企业,全面革新为融合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制造、共享交通服务以及能源解决方案的综合性高科技集团。
所以,对于11月6日将要投票的各位股东而言,他们必须做出的决定也显得格外明确和重要。这一票,绝非仅是决定是否支付给管理者一笔巨额报酬那么容易。这更像是广泛的社会投票,促使每位参与者用实际资金来表明态度:
你投入的,究竟是更优的汽车企业,还是可能开创未来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王国?
不管结局怎样,这个薪资计划,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前景画面。它以极其简单的方式表明:在马斯克的认识中,极限,就是要被攻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