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险企业涉足新能源车险领域首度实现盈利,标志着该细分行业发展态势向好。据业内人士透露,针对新能源车主关注的参保事宜与保费标准等焦点,相关调整正不断深化,将来新能源车险的收费与风险关联度会更高。
新能源车辆保险市场正在出现转变,业务量持续攀升,领先保险公司逐渐摆脱了以往亏损的承保状况,转而获得盈利,并且整个行业的赔付比例也在逐步优化。
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保险作为车险新增部分的领头羊,今后这种地位不会改变。新能源车险的业务体量会不断扩充,车险的计费方式将趋向自由化,新能源车辆使用者的保险费用与其面临的风险程度会更契合,新能源保险业在承担风险时出现的亏损状况会慢慢好转,不过整个行业要实现盈利还需要一些时间。
头部险企迎承保盈利
从2021年岁末开始,国内新能源车辆配备了专门的风险保障方案,紧接着新能源车险领域实现了迅猛扩张,不过因为新能源车的风险属性以及维修工艺等众多条件的制约,新能源车险领域长期面临“快速上升、高额补偿”的困境,“车主觉得保费过高、保险公司感到利润微薄”的情况相当常见。
然而,今年前六个月的相关统计表明,领先保险公司的电动汽车保险业务已经实现了承保收益。
上半年,平安产险处理新能源汽车承保业务达575万辆,较去年同期提升49.3%,新能源车险收取的原保险费为217亿元,同比增长46.2%;此外,该业务在本期实现了承保盈利,成本展现出可持续改进的态势。
中国人保企业中的产险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取的新能源车辆保险费为1059600000元,占全部车辆保险费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人保的高级管理人员俞斌在2025年中期业绩沟通会上指出,新能源车辆保险的整体运作状况良好,已经实现了盈利。
人保财险的总裁于泽最近表示,公司正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战略布局,目前在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中占有34.2%的比重,将来能够有助于公司车险业务的整体稳定,并且提升其优质业务的选择水平。
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已经实现承保盈利,整个行业的新能源车险经营状况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根据记者了解到的行业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的保费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44%,而已经支付出的赔款金额同比增长了33.32%。赔款金额的增长速度比保费总额慢了8.12个百分点,这一现象表明新能源车险的理赔情况正在逐步好转。
对于这一情况,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王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运营企业和保险业积极合作,针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者不断实施多项安全宣传和监管举措,显著减少了事故发生率。此外,保险公司强化了理赔风险控制及成本控制,稳步压缩并精确管理车辆损失赔偿的开支。
车险价格与风险将更匹配
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率先迎来盈利拐点,释放出新能源车险行业发展向好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对新能源车主关心的投保需求和投保价格等问题,相关改革在持续推进,未来新能源车险的价格与风险将更为匹配。
今年一月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另外三个部门联合推出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为《指导意见》),其中包含了多项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车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另外,安徽金融监管局等七个单位近期共同推出了《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为《若干措施》),其中包含了二十项详细办法,并且指明了每项办法的执行机构。
部分新能源汽车购买保险存在困难,依据相关文件精神,保险领域今年设立了高额损失共担制度,并上线了“车险优选服务”渠道。该渠道旨在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力求达成客户保险需求全面满足的目标,确保所有希望投保的消费者都能顺利获得保障。
针对一些车主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较高的情况,相关建议指出,需要在高额赔偿风险共担体系下,调整新能源商业保险自行确定费率时系数变动的幅度和方式,完善以市场为引导、以风险为依据的保费制定办法。
该财产险公司车险主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依据监管机构的建议,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比例将逐步提升,分步骤实现与燃油车险的统一,目的是让新能源车险的费用更符合实际风险。那样的话,风险较低的车主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保险费用。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出险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而言,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出险比例依然高于传统燃油车,这表明其纯风险保险费用或许会更高,许多车主可能仍然觉得新能源车险价格偏贵。将来,随着新能源车险监管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的进步等,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和使用开销有望慢慢减少,保险费用也可能逐步降低。
综合观察,受访者普遍觉得,新能源车险业务正逐步向好发展,不过短期内保费依然偏高、保险公司整体运营费用率偏高的情况仍会继续,今后要依照相关《意见》,在减少新能源汽车维修及使用开销、改进新能源车险服务供给、提高新能源车险管理效能等层面不断深化,以推动新能源车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