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眼见不一定为实!CPU天梯图桌面版与移动版同步升级啦

眼见不一定为实!CPU天梯图桌面版与移动版同步升级啦摘要: 有极少数人,先看了某媒体的评测,R7-5800X和i9-10900K可以打平,再看站长的天梯图,低了一截,立刻跳出来骂街,什么I吹A黑......

前言——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很多时候,不一定。

极少数人,先浏览了某媒体的评测,认为R7-5800X和i9-10900K性能相当,多核性能稍弱但单核更强,随后又查看了站长的天梯图,发现两者差距明显,便立刻指责对方,声称是吹捧一方贬低另一方,本来,电脑性能的研究属于科学领域,有必要费尽心思胡编乱造极力贬低吗?

愚昧本身并无需同情,每个人初临人世时,认知储备皆为空白,唯有通过持续学习方能逐渐丰盈,真正令人痛心的是,有人不惜口出恶言,公然宣示自己的学识浅薄。

这篇文章通过V6.3版本发布,向大众说明,对电脑的检测,有时候视觉所见并不可靠。

笔记本cpu天梯图_CPU天梯图V6.3评测_移动版性能排序分析

正文

CPU性能排行榜首次出现双重更新,台式机型号和笔记本型号同时升级至第六版第三次迭代,改进了整体表现评估的计算方法。

改进工作并非偶然产生,而是源于深入探究,针对手机版本,特别关注相同设备构造下的性能数据。

所见为固定画面,但处理器表现确是变动的,不仅在于时钟速度的调整,也在于各种软件条件及环境状况的不同。

性能排序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动态性能静态化”。

移动版性能排序分析_笔记本cpu天梯图_CPU天梯图V6.3评测

移动版解读

1、这不是上古卷图

部分人瞥了一眼旗舰级i7-10700K,并未见到i9-10900K、R7-5800X,便觉得这张图片“过时了”。

画面核心位置排列着两组设备,它们属于固定场所版本,主要功能是为了和便携式型号进行参照。考虑到这是教育机构的体育竞赛活动,完全没有必要邀请奥运金牌得主、世界级冠军到场展示体能。

2、功耗不同性能会有较大差异

同型号的移动芯片,在不同设备上,表现差异能达到三成以上。比如i7-1065G7,25瓦的型号比15瓦的,玩游戏的帧数能提升两成到四成。不过,标明功耗也不是办法,因为市面上见不到这个参数,用户根本没法对比。

目前的排序,可以认为是某型号“应该具备的性能”。

添置了i5-10500H,这款产品在游戏本领域备受瞩目,本质上是i7-10750H经过频率调整后的型号。

简单对比

i7-9750H采用Coffee Lake架构核心,主频范围在2.6GHz到4.5GHz之间,能够兼容DDR4-2666内存,运用睿频2.0技术进行智能提速

i5-10500H采用Comet Lake架构核心,主频介于2.5至4.5GHz之间,能够兼容DDR4-2933内存,具备睿频3.0功能。

Comet Lake相较Coffee Lake略作改进,同时内存表现和睿频功能得到增强,整体运行水平超越i7-9750H。

笔记本cpu天梯图_CPU天梯图V6.3评测_移动版性能排序分析

桌面版解读

1、这是一张综合性能排序图,多核性能占大部分权重。

在顶配级别中,管理员着重考察了i5-10400F、i7-10700F、R5-3600、R5-3600X、R5-5600X这些产品。考虑到锐龙5000系列单核性能进步显著,其六核心的5600X在整体表现上,几乎达到了同级别八核心产品的水准。

2、R7-5800X和i9-10900K的排序

某媒体的测试表明,R7-5800X和i9-10900K实力相当,双核表现略逊,四核更优,这项测试本身没有疑点,但为何极速空间排行榜没有采用这种顺序呢?

有三个原因——

其一、其中不少软件本身跑分就有偏差(天生缺陷)

CPU-Z,大家可以亲自测试,每次测试的得分常常不同,有时会相差两三个百分点

其二、目前采用的多种检测程序相对过时,对于8核以上配置的适配不够充分,因此多核心测试结果存在偏差。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wPRIME、Fritz Chess Benchmark、7-zip、3DMARK FS这些也一个样。

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某日,你准备将一头重达260斤的壮猪卖给饭店,负责人拿出一台经过校验的秤,称出猪重200斤,他指着天空郑重保证这头猪确实只有200斤,所见即所得,你会交易还是拒绝?

(这秤最大值就只有200KG)

其三、统计方法是把这些成绩作简单平均(算法粗糙)

其中第二项是导致偏差的主因,三项叠加,就会出现误判。

要准确评估各类处理器的性能差异,必须先筛选出哪些测试程序对多核心优化效果显著,哪些程序的每次测量误差较低,接着才是确定各项指标的比重,以此确保最终得出的“整体性能指标”,既能反映“极端使用场景”下的区别,又尽可能贴近实际运行情况……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站长对此深入探究了很久,不能断言这张图就是“最优的”,但至少可以确认,在硬件性能分析上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在众多研究者里算是非常突出的。

结束语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言,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保持缄默看似笨拙,却远胜于言多必失,暴露自己的愚钝。

若非经过长久积累,切勿轻率下结论,倘若缺乏严谨研究,切莫贬损他人,更遑论这位“他人”乃是全球科技翘楚AMD,而网站管理者不正是那个愚昧之人么?

同样地,若非身处当下,切莫轻信所谓“观后感”便肆意妄为,毕竟很多时候,所见未必为真相。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