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者买到一款无糖饮料,感觉就像是白花钱了。”
二零一一年,东方树叶首次面市之际,单位内部存在诸多质疑,这种看法在接下来将近八年的商品销售实绩中得到了印证,反而加剧了人们的疑虑。
部分销售商和零售商表示商品销售不力,货物囤积如山,更有甚者直接批评“这种东西根本无法被市场所容纳”。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不含糖的饮品慢慢从少数人的选择变成了大众的日常,东方树叶也迎来了它的发展顶峰。
这是长期主义在中国市场收获巨大成功的有力证明,蔚来,正成为这一简单却难以执行的商业原则的典型范例。
纯电领域的优势会持续扩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李斌在今年9月1日蔚来公布第二季度业绩之后,在一场与媒体的交流活动中明确指出。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观点正逐渐获得普遍认可,以增程技术起家的理想汽车以及问界品牌,都已开始集中资源发展纯电动车型。
李斌的另外一项看法,尚有商榷余地,至少现阶段,同行们的回应仅限于口头表态。他表示(新能源汽车)"车辆与动力电池分离,支持充电和电池更换,动力电池租赁,这种模式是最终形态。"
确实,纯电模式、换电服务以及大三排布局,蔚来始终在持续实践。“2014年我就有这个想法,现在依然非常坚定。”
蔚来在2025年迎来坚守十年的最有力市场认可。
今年八月,蔚来交出的车辆数量为三万一千台,较去年同期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五点二,这一成绩刷新了该品牌的纪录。
乐道L90持续广受欢迎,自从推向市场,已经送出超过一万二千五百台,并且连续六个星期都排在大型SUV每周销量前三的位置上。
蔚来全新ES8同样引发惊叹,被称作非凡座驾,在所有预订者中,除去原有蔚来客户的升级购买,采用增程式以及燃油动力的车主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
此刻,蔚来股票价格在七月至八月间总共增长了八十九点七,金融领域中,诸如摩根士丹利、花旗、中金、摩根大通、大和这些享誉全球的投资公司,全都认定蔚来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持续改善。
新能源产业现已完成从“技术竞赛”向“价值分层”的过渡,那个过去因“投入巨大”而受质疑的牌子,如今正以领先者的形象重新塑造行业观念。
“我2014年跟出资人谈的内容,和现在谈的内容,其实差别并不大。”李斌表示。
1、纯电崛起,增程退潮的必然逻辑
2019年应该是在蔚来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刻。
巨额资金消耗、资金来源不畅以及市场发展不完善,使得李斌所倡导的“完全电动、充电与换电并行”的经营理念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之下,并非没有人劝过李斌“先做增程活下来”。
要是能回到过去,首要任务是拓展业务积累财富。他这番看似轻松的玩笑,内里却饱含着无数波折和挑战。
那个阶段的市场,确实更青睐增程式产品:2020年理想ONE的年销量为32624辆,企业资金库增至2987亿元;2022年3月问界M5增程版启动销售,同年8月份单月销量便达1.68万辆,这个数字几乎媲美许多纯电车型全年的销售业绩。
但行业趋势的转向比想象中更快。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期间,纯电动汽车销量提升了35.2个百分点,而增程式汽车销量增长了12.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7月份纯电动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5%,达到了68.3万辆,但增程式汽车销量却大幅下滑了11.4%,最终售出10.2万辆。
市场信息显示出纯电动车辆正获得消费者青睐,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事件是充电不便问题的缓解。
中国充电联盟方面的统计表明,到2025年7月份为止,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累计数量为1669.6万台,与去年相比实现了53%的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透露,我国已建立全球规模最庞大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每五部汽车中就配备两部充电设备。
今年7月,蔚来第8000万次换电服务顺利完成,此外蔚来还实现了高速换电千站计划,成功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高速换电网络,连接了550个城市,使得蔚来和乐道用户在高速公路上的出行体验,与燃油车用户一样便捷,补能方面的担忧从此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被市场追捧的“增程”逐渐失宠的原因。
行业其实总有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市场从不为“过渡”投入,只有能完全消除根本问题的技术,才能持续发展。
这种场景对比,像极了功能机时代的“小灵通”与移动手机。
二零零六年十月,小灵通用户数抵达顶点,在中国大陆有九千三百四十一万用户,全球用户数超越了一亿。
科技持续演进,通信领域迅猛成长,小灵通这个昔日的热门产物慢慢失去了市场,趋于没落。
科技不断进步,新型无线通信装置不断涌现,性能持续增强,而小灵通由于覆盖范围有限、用途狭窄等不足,逐渐从市场中退出了。
换个思路来想,在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增程技术的式微也是情有可原:那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时期的临时办法,而纯电动才是最终的科技方向。
其他品牌的销售状况更能说明这个现象:到2025年7月,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54.8%,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就连以增程技术闻名的理想汽车,今年也推出了其首款纯电中大型SUV车型理想i8。
2、大三排走红,不是偶然
两个孩子的家庭关上车门,最先出现的争执并非目的地,而是第三排座位由谁乘坐,这个观点在网上广为流传。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近两年大三排车型在国内,慢慢从边缘走向普及的趋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资料表明,2021到2024年期间,三排座SUV市场不断升温,三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40%,明显快于SUV整体市场的发展速度。2024年,国内大型和中大型SUV合计销售了164.6万辆,同比增加了52.5%。
事实上,大三排车型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社会构造、技术革新以及中国市场的独特性相互影响所致。
社会需要发生了转变,三孩政策实施之后,家庭整体享受更高品质的旅行变得十分普遍。随着二孩和三孩家庭数量增加,家庭构成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对旅行的空间条件有了更严格的期待。
当前,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购买者在注重商品功能的同时,更加关注车辆行驶感受与整体档次。此外,消费层次提升促使中型三排座汽车的使用者构成更加丰富,包括那些需要用于公务往来、车内工作、旅途休息、野外活动等不同需求的客户。
国内市场对“规模越大越优”的认知非常深厚,因此,三排座SUV的流行,自然而然地演变为新时期家庭出行的重要标志。
这表面上看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李斌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的发展。
“很多技术,如果没有到一定的成熟度就没有办法量变到质变。”
打造一款具备乐道L90所拥有的特性——每一名乘客都能享受到尊贵待遇、六人乘坐时十箱行李轻松容纳、前后均可方便装载行李——的三排座汽车,其过程远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L90并非今日研发完成,而是源于三年前的决策,当时的技术沉淀到了这个阶段才具备实现条件。李斌这样说明情况。在他看来,制造纯电动旗舰车型需要攻克不少难关,并非能够轻易达成。“这是经过十年技术积累的成果。”
从实际角度来看,蔚来长达十年的纯电动汽车专注,为大型纯电车型构建了系统性的领先地位,促成了今年乐道L90与第三代ES8卓越的产品感受。
技术革新,充电补能设施的广泛部署,以及消费者观念的演进,购买偏好的转移,这些要素汇集起来,就能促使中型三排座SUV,彻底迈入纯电动化的阶段,李斌阐述道。
3、市场需要长期主义者
李斌又“搞”到钱了。
本月十日,蔚来成功进行了十亿美元规模的股权增发,参与认购的机构涵盖多个国家的知名长期投资者,这些机构分别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挪威以及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蔚来本年度的第二次对外募集资金。三月期间,蔚来曾公布计划按每股29.46港元的价格发行新股,募资总额达35亿港元。
目前的资金状况下,投资方依然不断注入资金,这说明蔚来的实际价值远未被市场充分认识。
李斌与同僚们正致力于表明蔚来已摆脱了第二个困境,其实2019年所遭遇的难关比现在这个要严重得多。
9月2日晚上举行财报会议时,李斌向分析师们透露了信息,第二季度是蔚来全年的最低点,从第三季度起,蔚来在销量、营收、毛利以及现金流等多项重要数据上,都将出现同比增长的改善情况。
我们确信今年能够达成20%的毛利率指标,第四个季度会促使经营性现金流变为正值,从而达成盈利目的。李斌这样表示。
如果将营业期限不断延长,某个季度的财务状况,或许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但李斌这次却表现出格外关注,他认为在恰当的时机,证实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确实很有必要,这是商业运作的必然要求。
东方树叶经过十年等待,终于得到了市场的再次认可,蔚来则凭借乐道L90和新款ES8,因为坚守“长期主义”而收获了成果,到今年第四季度,蔚来、乐道、萤火虫这三个品牌的月均总产能将能达到5.6万辆。
销售规模扩大,表明蔚来过去十年持续投入所积累的成果,已经到了回报显著的阶段。
中国许多公司,往往遵循“唯快不败”的原则,它们常在产品构思阶段进行总结反思,但在技术路径和产品布局上,探讨却相对不足,这正是蔚来与别家不同的做法。
李斌表示,若大家回顾蔚来十年前的行动,所说的内容,与现今并无显著差异。
二零一七年,行业正热捧增程技术,蔚来却选择专注于纯电与换电模式。二零二二年,众多新势力在十至二十万纯电小车市场激烈厮杀,蔚来已开始瞄准三排座车市场,以此避开过度拥挤的竞争环境。
对技术的投入则是蔚来战略定力的另一个表现。
自2014年建社以来,蔚来在科技研发上已累计支出达600亿元以上,从2022年起,该公司每个季度用于研发的开支大致稳定在30亿元,全球范围内已提交和获批的专利累计接近一万项。
先前,市场过于关注即时销售与短期业绩,对于蔚来在战略坚持和长远眼光方面的执着,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好在2025年,蔚来迎来了自己的“关键年、新品年、设施建设年”,这也意味着蔚来将全面进入一个成果期,同时也让市场获得了一次重新审视蔚来实际价值的机会。
度过那段艰难时期,迎来了今天,看到了希望之光,这是李斌的坚定信念。
路易斯·塞尔努达于《朝圣者》有言:切莫回首,须坚守前行之路,莫再眷恋,那更安逸的际遇。
在新能源产业的后半程,唯有那些如同蔚来一般,能够沉得住气钻研技术、专心致志攻克难题的公司,才有可能在“价值分层”的进程中,牢固确立自身地位。
毕竟,所有的“突然爆发”,都是“蓄谋已久”的结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