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马斯克万亿工资真相揭秘!钱是数字,控制权才是关键?董事会交底了

马斯克万亿工资真相揭秘!钱是数字,控制权才是关键?董事会交底了摘要: 这不是某个中东王室的石油分红,也不是华尔街巨头的世纪并购,而是特斯拉为CEO马斯克开出的“十年劳动合同”——一个相当于全球120个国家年度GDP总和的天文数字。更荒诞的是...

当“1万亿美元报酬”这个数值冲击公众视野时,整个商界都为之震动。这并非某个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益,也不是金融街大亨的世纪交易,而是特斯拉给予CEO马斯克的“十年雇佣协议”——一个高达全球120个国家年经济总量总和的惊人数字。更加离奇的是,特斯拉公司的主管在对话里随意辩解:他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决策权。

马斯克_特斯拉董事会权力寻租_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

这一事件犹如引线点燃了火药库。特斯拉股价持续低迷,季度利润较去年骤降四成,全球范围内裁减了一万四千名员工。董事会动用股东资金押注“未来表现”,却对当前亏损充耳不闻;登霍姆一方面声称“未达标则分文无收”,另一方面又规避了计划里“业绩指标远逊于马斯克先前表态”的明显缺陷。这场表面宣扬“发掘英才”的资本运作,正在揭穿当代公司管理最虚假的伪装:当开创者的权势大到足以制定“章程”,当决策机构沦为最高负责人的应声虫,所谓的“按劳取酬”其实是一场伪装巧妙的利益输送。

一、万亿薪酬的本质:用股东的钱买创始人的“忠诚”?

登霍姆在访谈里多次重申,这件事和以前的表现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往后如何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特斯拉准备投入一万亿美元,押注在马斯克身上,期待他未来十年能让企业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不过,这场“赌博”的利害关系非常不平衡,假如成功了,马斯克就能得到那笔巨额财富;如果失败了,他大概会沦为“一般的首富”,而公司的投资者们却要面对股价大跌、公司资产贬值的问题。

更加可笑的是,这份薪资计划的“业绩指标”设定得极不合理。依据TechCrunch公布的资料,该计划规定特斯拉到2030年营收要达到4000亿美元,比2024年的968亿美元增加了313%。虽然听上去目标宏大,可若与马斯克2018年“2025年营收5000亿美元”的誓言相比,这明显是降低了标准来招揽人才。方案里头“市值指标只要苹果公司现在数值的六成”“利润率标准比行业普遍情况还要低”这些灵活条件,与其称作“评估”,倒不如说是为马斯克单独打造的“财富快速通道”。

马斯克_特斯拉董事会权力寻租_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

董事会为何敢于承担巨大风险?登霍姆的一番话道破了真相:他必须借助严峻考验来激发斗志。直白地说就是:像马斯克这样的“奇才”,寻常的财富已无法调动他的热情,唯有“涉及万亿美元的较量”才能让他保持亢奋。然而关键在于,特斯拉并非马斯克的私人把戏,而是一家资产规模达万亿美元、面向公众的企业。当决策机构把重视创业者的举措置于维护投资人的权益之前,所谓的当代公司治理模式已经蜕变为个人专断的掩饰工具。

二、“图的不是钱”?一场关于权力的皇帝新衣

我认为当投票权势处于关键地位时,讨论资金数额显得颇为不妥。登霍姆的这番言论,在公众视野里被理解为“马斯克渴求的是主导地位,而非财力”。但凡具备些许商业洞见的人都会知晓:在金融市场上,资本实力与权力支配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关联体。

马斯克现在掌控着特斯拉公司23%的股份,是公司里持股最多的股东。他对股份被稀释的情况非常在意,比如在2024年特斯拉决定增发股票来筹集资金的时候,他就曾公开发表意见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减少创始人在企业中的控制权。而这份薪酬计划的关键内容是,只要马斯克完成了每一个设定的业绩指标,他就能得到特斯拉公司0.6%的股份,在十年时间里,他最多能够累积到6%的股权。这表示,一旦他达成所有目的,他的股份占比会增长到29%,从而完全稳固“压倒性主导地位”。

所谓的“不为金钱所动”,实际上是把“用股份换取主导地位”伪装成“理想主义者的抱负”。当登霍姆声称“他对额外财产并不热衷”时,是否忽略了马斯克已是世界首富,其个人资产九成源于特斯拉股份?倘若他真的不看重钱财,又何必在薪资计划里规定“股价涨至1500美元方可完全获得股权”的条件?为何不直接接受“无现金、纯投票权”的激励方案?

这场以“皇帝的新衣”为比喻的辩解,揭露了硅谷权力运作的隐秘准则:一旦创始人被尊为“独一无二的天才”,他提出的所有要求都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董事会与其说是进行“辩解”,不如说是进行“叩拜”——毕竟,过去十年特斯拉股价的飙升,导致所有对马斯克的质疑都偃旗息鼓。当前,汽车销售已连续三个季度减少,新能源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然而董事会在运用“造神运动”的思路押注未来,这并非胆识,而是鲁莽。

三、亏损期的天价薪酬:谁在为资本狂欢买单?

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公布的财务状况表明:其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十二个百分点,净利润急剧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产品毛利率低于十五个百分点,这一数值创下了十年来最糟糕的记录。同期,全球汽车行业间的价格竞争持续升温,比亚迪、大众等竞争对手纷纷采取降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特斯拉赖以生存的“高端品牌优势”正逐渐丧失。在此情形下,决定拨付一万亿美元用作CEO的薪酬,无异于在已经渗水的船只上为船长安装华丽的室内设施。

登霍姆辩称那是对前景的投入,然而出资人寻求的不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此刻的止损措施。到今年九月,特斯拉股价较2021年峰值已下滑七成,市场价值缩水七千亿美元。众多普通持股人被卡在高点,各大投资机构持续抛售,董事会在这样时刻却告知众人:再注入一万亿美元给马斯克,他将引领我们腾飞。

极其不合理的是,这份薪资计划的“目标值”和“企业现状”毫无关联。计划提出“2030年汽车年销量要达3000万辆”,可2024年特斯拉销量只有1200万辆,增长速度也从50%跌到15%;计划要求“研发出全自动驾驶功能”,可过去五年马斯克每年都说“来年就能完成”,现在仍停留在L2级别。当目标同现实之间距离极远,所谓的“达不到目标分文不付”,其实只是用来让股东放心的心理安慰。

谁在为这场资本盛宴付出代价?是高位接盘的散户,是失业的1.4万员工,是收不到货款的供应商。当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畅谈“星际移民”时,特斯拉车间的工人在为加薪请愿;当公司掌舵人在报纸前夸耀“巨额报酬”时,投资人群中的质疑已经铺天盖地。这种以“愿景”粉饰的贪婪,正在消耗特斯拉仅存的公信力。

马斯克_特斯拉董事会权力寻租_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

四、硅谷神话的破灭:天才叙事掩盖下的治理危机

马斯克的巨额报酬引发广泛质疑,这暴露了硅谷“精英迷信”现象的深层矛盾:一旦企业将全部命运系于一人,当决策机构放弃制衡沦为摆设,所谓的开拓进取就变成了权力滥用的借口。

近十年来,硅谷普遍推崇“创始人全权主导”的做法,例如扎克伯格借助“超级投票权”管理Meta,贝佐斯依靠股权安排稳固对亚马逊的掌控,这种模式在公司发展初期效率很高,然而一旦企业遭遇发展困境,“独断专行”的弊端就会显现,特斯拉当前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马斯克是否富有才智,而是该怎样制衡一个聪明人。当特别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马斯克的坚定支持者,当报酬计划没有经过中立机构的审核,所谓的“按市场标准制定的奖励”实际上只是少数人的自我满足。

更为堪忧的是,此类“造神运动”正在扭曲商业价值取向。年轻创业者开始效仿“马斯克模式”:将自己包装成“改变世界的天才”,借助宏大叙事来吸引资本,并借助复杂的股权安排来掌控公司。当“讲述故事”胜过“开发产品”,当“掌握控制权”强于“获取盈利”,整个商业领域都在滑向危险的境地。

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_马斯克_特斯拉董事会权力寻租

特斯拉董事会权力寻租_马斯克_特斯拉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

五、股东觉醒:这场万亿赌局该停了

十一月的股东大会日期临近,这场决定特斯拉前景的“全民决定”正让出资人产生分歧。大股东们一致呼吁:“需要重新审视经营预期”,小股东们则集体上书:“不能接受巨额报酬”。就连特斯拉的前技术主管也忍不住表态:“这是对企业管理方式的极大不尊重”。

登霍姆表示:若未实现目标,则分文无收。然而,股东们质疑:即便达成目标,企业是否真的能进步?当所有资源集中于一身,当团队丧失自主判断,当异议被斥为“缺乏革新精神”,特斯拉的前景是否稳固?

真正的企业管理,并非完全依赖某个有天赋的人,而是要构建一种机制,确保即便创始人不再参与,公司也能正常运作。像谷歌的“三位领导者”架构,以及微软的“专业管理者与董事会相互制衡”模式,都充分说明:卓越的公司并非由个人主导,而是依靠团队共同完成工作。

马斯克也许称得上是卓越的理想家,但特斯拉并非他专属的科研场所。巨额报酬计划被粉饰为“追求未来”,董事会对股东资产当作投机资本,我们终于洞察:硅谷的传奇正在消散,而那些为“天才故事”埋单的,最终会沦为金融博弈的牺牲品。

十一月的大选之日,恳请各位股东保持冷静:你们所要抉择的并非赞同马斯克本人,而是维护公司管理的原则。毕竟,没有任何天才配得上如此巨额的报酬,更没有任何借口允许一家持续亏损的公司,为一场权力争夺付出代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