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全球占比超70%!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领跑?

全球占比超70%!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领跑?摘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显著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力,全球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Clean网站最新发布的统计资料揭示,在2024年,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的销售额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了1700万辆,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在这一增长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3%,而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4%。观察发现,得益于我国市场的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2024年这类车型在全球电动汽车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至37%,相较2022年的28%和2023年的31%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持续增长,2020年占比为4%,2021年上升至9%,2022年进一步增至14%,2023年则达到了16%,而2024年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22%。尤为突出的是,在2024年12月,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实现了飞跃,达到了30%,创下了新的历史最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提供的数据,近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在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超过了63%;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4%;而在2024年的前12个月,这一份额持续保持在70.4%,尤其在第四季度,其全球占比更是高达75%。

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零跑等正逐渐崭露头角,它们正积极迈向国际市场,展现着中国的强大实力。

市场篇

中国

国内持续火热,出口遭遇阻力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揭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128.2万辆,销量为3143.6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3.7%和4.5%,这一成绩使得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继续保持3000万辆以上。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总量已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首次双双超过1000万辆,具体数值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4.4%和35.5%。在市场份额上,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到了新车总销量的40.9%,这一比例相较于2023年提升了9.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持续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步上升,主要归功于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推动、充足的产品供应、价格的下调以及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具体分析,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为1158.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39.7%;而出口销量为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观察结果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热度不减,增长速度高达约40%;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速度却明显放缓,已不再像前两年那样呈现出迅猛的上升态势。这一现象或许源于欧盟及类似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的提升;此外,欧盟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降温趋势;同时,那些受到众多中国汽车企业青睐的泰国、印尼等国际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因此,针对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也遭遇了不小的冲击。

从动力分类的角度分析,2024年纯电动车型出口量达到了98.7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4%;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出口量则为29.7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两倍。显而易见,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在海外市场受到了用户的青睐。这一趋势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显现,在国内市场同样如此。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1286.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为6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4个百分点;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占比为40%,同比上升了10.4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新动力。据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到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与产量的提升过程中,一场持续的“价格战”亦在悄然进行,这无疑在逐渐侵蚀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许多汽车制造商面临销量攀升却利润微薄的尴尬局面。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能够实现盈利。这一问题的背后,潜藏着多方面的深层矛盾,诸如价格竞争的日益加剧、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新能源转型期间产业链利润分配的不均等问题。在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探索并确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欧洲

油混大行其道,电动汽车趋冷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揭示,在2024年,欧洲市场乘用车新车的销售量达到了1296.4万辆,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仅略有上升,增幅为0.9%。然而,电动汽车销量的下降对整体市场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2024年,汽油车型继续占据欧洲消费者购车首选之位,然而其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达到6.8%,具体销量为427.4万辆;与此同时,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却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率高达19.6%,销量达到406.8万辆,位居第二。展望2025年,油电混合动力车型预计将超越汽油车型,成为欧洲消费者购车时的首选,这一趋势几乎已成定局。柴油车,曾经在欧洲车市中占据重要地位,半壁江山之位不可动摇,然而自“排放门”事件爆发以来,其影响力日渐减弱,销量持续走低,2024年的销量更是下跌了11.8%,降至135万辆。

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这一年里,纯电动车型销量达到了199.3万辆,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降幅为1.3%;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95.2万辆,同比下降了3.9%。综合来看,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的总销量为294.5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2.7%。与2022年的23%和2023年的23.4%相比,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在整体需求减缓的宏观环境下,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下降趋势。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在2024年呈现降温态势,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使得欧洲经济承受重创,这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诸如汽车等高额消费品时变得更加谨慎,进而影响了电动汽车的销量。此外,补贴政策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德国在2023年年底取消了补贴措施,而法国对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包括中国制造的达契亚、特斯拉Model 3、上汽MG4在内的多款热销电动车型排除在补贴资格之外。与此同时,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实施了额外关税,这也对相关车型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

然而,依照2025年欧盟颁布的碳排放新规定,众多汽车制造商在欧盟境内或许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增加其电动汽车的销量。因为新规定要求,制造商生产的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降低至每公里93.6克(按照WLTP测试标准),而轻型商用车的排放量则需降至每公里153.9克。一旦排放量超出限定标准,制造商很可能会遭受高额的罚款。在这种情形下,高排放的汽车制造商可以选择从零排放或低排放的同行那里购置碳排放配额,亦或是致力于增加电动车的销售量。

实际上,为了激发欧洲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众多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开发价格亲民的电动车款,价格已降至2万欧元,甚至有的降至1.5万欧元,以期拉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

美国

增速放缓,特斯拉遭“围攻”

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额攀升至130万辆,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3%,并占据了美国新车市场总量的8.1%。尽管销售额创下了新高,但其增长速度却显著放慢,2022年的增幅高达65%,2023年降至46%,而到了2024年,增速更是下降至个位数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第四季度,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经历了一次购车热潮,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消费者担心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取消购车补贴,因此纷纷提前购买了车辆。

观察车企的表现,我们发现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了不寻常的下滑趋势,与此同时,通用汽车以及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却实现了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63.4万辆,较2023年减少了5.6%。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特斯拉的产品线较为老旧,且产品种类相对有限。与此同时,竞争愈发激烈,汽车制造商们遭遇的困难日渐增多,特斯拉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即便如此,在2024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仍然高达近半数。

相较之下,众多汽车制造商旗下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呈现出显著增长,如现代汽车集团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该集团在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首次攀升至10万辆以上,具体数字约为12.4万辆,这使得其在该细分市场中的销量仅次于特斯拉,跃升为第二大热销汽车制造商。旗下热销车型包括现代Ioniq 5、起亚EV9等。

通用汽车在2024年美国市场销售了11.4万辆纯电动汽车,涉及雪佛兰、凯迪拉克、GMC等多个品牌。其中,热销车型有雪佛兰EV、雪佛兰EV以及凯迪拉克Lyriq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没有推出新车的福特汽车,其纯电动汽车销量也接近9.8万辆,其中包括5.2万辆Mach-E和3.35万辆F-150闪电。

宝马、本田、丰田等品牌表现优异,而美国的本土电动车企Lucid同样表现不俗。然而,与这些品牌形成对比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品牌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却出现了下降趋势。

业界普遍对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考虑到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高达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购置补贴,Rho咨询公司最近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德国撤销电动汽车补贴对整个欧洲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若美国采取类似措施,我们或许会目睹类似的结果。”

车型篇

20强占一半 比亚迪真“霸榜”

在2024年,全球电动车型销量前20名的榜单中,除去特斯拉的两款车型以及大众ID.系列的两款车型,剩余的全部是中国品牌的车型。在这其中,特斯拉旗下的Model Y以117万辆的销量高居榜首,并且已经连续三年荣膺“全球最畅销电动汽车”的称号。相较于2023年的销量达到了121万辆,本款车型的销量同比有所减少,下降了3%,然而,新一代的Model Y已于2025年年初正式投放市场,预计未来将显著提升其销售业绩。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另外一款主要车型Model 3,目前位居第三名。

大众品牌旗下大众ID.4的销量在2023年有所下滑,减少了大约2.3万辆,排名也因此从2023年的第13位降至第16位;而大众ID.3的销量虽有所提升,但面对竞争加剧的局面,其排名却从第16位下滑到了第20位。

相较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绩斐然,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尤为突出。在20强榜单中,比亚迪独占鳌头,占据了10个席位,令人羡慕不已。显然,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之前在榜单中默默无闻的驱逐舰05,自2024年2月推出荣耀版以来,销量便迅猛增长,最终在2024年成功跻身全球电动车型销量榜第7名。另外,比亚迪其他车型的荣耀版,同样对销量的提升起到了助力。

榜单上还剩下六款车型,它们包括五菱宏光与五菱缤果、问界M7与问界M9,还有理想L6和广汽埃安Aion Y。五菱宏光曾一度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幸运的是,它的热度得到了同公司新推出的五菱缤果的延续。五菱缤果于2023年3月上市,截至2024年12月,其累计销量已超过40万辆。

华为给予了强烈支持,因此问界M7和问界M9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与此同时,理想L6也表现不俗,自2024年4月上市以来,迅速崛起成为理想汽车销量最高的车型。然而,广汽埃安Aion Y虽然依旧位列20强,但其销量却大幅下降,排名从2023年的第9位降至第17位。而同品牌车型Aion S更是遗憾地退出了榜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高温,与此同时,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需求却有所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车型销量排行榜上出现了“新面孔”取代“老面孔”的现象。其中,问界车型和理想L6成功跻身榜单,而此前曾在此榜单上露面的奥迪、现代、起亚、福特等品牌的车型,则已从榜单中消失。

品牌篇

多个中国品牌排位跃升

从品牌排行榜观察,比亚迪与特斯拉依旧保持着显著的领先地位,不过两者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扩大。得益于荣耀版等经济型车型的投放市场,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迅猛攀升,首次成功跨越了400万辆大关。此外,还有腾势、方程豹等品牌贡献,使得整个集团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累计达到了427万辆。2024年11月,比亚迪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此举使该公司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实现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在2024年的销量约为179万辆,这一数字比2023年的181万辆有所减少,降幅达到了1.1%。这标志着特斯拉自十多年前以来首次遭遇年度销量下滑。因此,特斯拉与比亚迪之间的销量差距也随之扩大,从2023年的100万辆增至2024年的200万辆以上。

比亚迪官网显示,在接下来的数年,比亚迪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地位稳固,不过其2025年的增长速度或许会有所降低。鉴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在巴西、泰国等国家增设新工厂。这一海外布局有望取得成效,然而也伴随着不少的不确定性。

吉利、问界、零跑、深蓝等品牌在排名上均有显著进步。特别是吉利,凭借星愿、银河E5等车型的强劲销量,成功从2023年的第10位攀升至第4位。而问界品牌,依托华为的品牌效应,旗下车型同样销量火爆,2024年更是直接跃升至品牌销量榜的第9位。零跑汽车在2024年的销量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成功从榜单的第20位攀升至第12位。同时,通过与集团的合作,零跑正加快其国际化步伐。公司已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设定为50万辆。而深蓝汽车则是首次进入榜单,同样设定了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50万辆,其中包括海外市场的10万辆。

相较之下,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安在2023年的排名从第四位下滑至第八位,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上汽集团旗下的品牌同样从第十一位降至第十八位;而去年位列第十七位的蔚来汽车则未能进入今年的榜单。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沃尔沃、现代、起亚、丰田、奥迪等外资汽车品牌同样名列前茅。特别是丰田,尽管过去常因电动化转型速度缓慢而受到指责,但近几年来,其电动汽车的销量却呈现出显著增长,排名也从2023年的第19位跃升至第14位。此外,福特在放慢电动化步伐之后,在2024年的品牌销量排行榜中已经滑出了前20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