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开头,一家保险公司报了5800元的费用,到了月底,他们的报价变成了7225元。后来换了另一家保险公司,结果报出的价格竟然高达11300元。
新能源车的袁女士提出抱怨,第一年没有出过事故,第二年保费却上涨了,这个情况让她感到不解。与年初一些车主遭遇拒保的情况不同,最近不少新能源车车主注意到,自己的保费在持续攀升,这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变相地拒绝承保。
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岁末,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已经累计达到2041万辆,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车辆总数的6.07%。
按照每辆车四千元保险费用的标准来计算,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近千亿,但保险公司为何不乐意提供新能源车险服务呢?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要解决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高和操作难的问题,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各方面必须协同合作,促进相关数据互通,这样才有助于使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收费更加公允。
新能源车出险 维修遭遇难题
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探听到,新能源汽车在保险承保过程中暴露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保费高昂、旧车续保存在困难,还在于新能源车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修理机构以及车主对于维修方案持有不同看法,因此引发了很多理赔争议。
有顾客反映车子被磕碰导致电池受损,她前往汽车销售服务中心检修时,工作人员表示必须整包更换电池,而保险机构则坚持仅需局部修理,不接受整体更换的提议,因此各方产生重大争议。
行业专家说明,最近公布的电池拆解比数据显示,纯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单个零件组装成本超过49%,即替换电池组需要支付接近车辆一半的价钱。
根据掌握的信息,2021年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试行)》两个文件;同时,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已经实施,采用常规的定价方式,在计算保费时考虑了电动特征,将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这三个关键部分都包含在保障范围内,同时涵盖了行驶过程、停放期间、充电活动以及作业操作等不同情境,并且增设了部分额外保障项目。
险企遭遇两大难题 定价难、赔付率高
业内专家透露,新能源车辆保险因其技术特性,存在定价困难、理赔成本高两大挑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新能源车保险服务及定价机制尚在初期,风险控制模型技术有待进步,定价方法比较落后。新能源车在事故发生频率、每案赔偿金额等方面,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显著不同。
现阶段,各家机构的收费制度以监管机构发布的基准标准为基础,并允许进行一定程度的浮动,然而多数保险公司自行设定的价格浮动比例并未充分考虑新能源车的独特构造与潜在风险。由于新能源汽车问世历史不长,相关经验统计资料不够丰富,一些潜在风险尚未完全暴露。新能源车存在诸多固有隐患,例如动力单元损坏、供电系统失灵、起火事故等,导致出险概率显著提升。当前保险机构尚未构建基于多元信息的理赔信息库,这给其设计保险产品时确定公允保费带来了更大挑战。
依据中国银保信信息,家用新能源车主要部件的损坏程度,是传统燃油车引擎故障情况的六倍。这类车辆进行修理的费用开销,显著高于普通汽车。新能源车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旧损与残值核算方法存在不足,采用压铸工艺的车型持续增多,同时车身配备了多种监测设备,并且汽车型号更新频繁,导致零配件难以批量生产,维修费用持续攀升;此外新能源车的查勘与定损理赔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人力开支也相对较大。
汽车制造商自行运作车险业务依然未能盈利。特斯拉的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在美国的保险业务自启动至2022年岁末,保费总额达3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的财产与伤亡险保费收入为4800万美元,但同期承保净亏损为1300万美元,综合成本比高达146%。特斯拉常规保险在头九个月支付了一千八百万元,承保方面出现了三百万的净损失,综合成本比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一,两者相加的亏损总额超过了十六百万美元。
多家车企设立保险经纪公司
新能源车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其市场占有率大约只有传统汽车的二十分之一,而现有的三亿辆燃油车要全部淘汰仍需漫长岁月,对于规模庞大的燃油车保有量市场,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能够将综合成本控制在百分之百以下当新能源车险领域普遍遭遇经营亏损时,保险公司或许会遵循惯常的精细化运营准则,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车险保单的发放规模,进而抑制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拓展动力,以此作为控制损失的一种手段。
据一位财险业相关人士透露,当前险企在开拓新能源车险领域,确实缺少足够的积极性。
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在业内论坛上谈到,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导致车险成为车主的一项重要开销,每年花费大约在5000到10000元,显著超过了充电和维修保养的开支。所以,汽车制造商对保险业务的规划越来越关注。像蔚来汽车、宝马、理想汽车等不少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保险中介机构,比亚迪则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方式进入了保险领域。保险行业自身在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也显著提升了科技应用力度,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企业均成立了专门的科技部门,针对新能源保险开展专项探索。
监管出手要求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
今年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向各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以及各有关财产险公司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文件。该文件针对财产险公司和各监管局财险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各家财险公司需提升政治意识,确保交强险不得拒绝承保,商业险要尽可能承保,此外需各保险公司彻底检查并纠正,去除不合理的承保条件。《通知》还指出,大型财险公司应起表率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参加了“部长通道”的集中采访,期间他回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透露了当前正在着手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的初始付款比例,并且也在着手完善新能源车险的保费确定方法。
监管机构多次就新能源车价码过高等议题出台文件,包括规范行业收费标准,禁止统一拒绝承保等。三月十八日,国家金融监管辽宁分局指出,将全面检视新能源车险的承保准则与评估标准,修正针对新能源车险设定过头的评估目的。不能回绝或者耽搁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能在缔结交强险契约时,强制投保人签署商业性保险协议,或者设置其他额外条款,务必实现“交强险不受拒保,商业险尽可能全面承保”的目标。
解决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高昂和操作复杂的问题,需要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政府等多个方面共同协作,促进相关数据互通,这样才能够使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定价更加科学。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 统筹/池海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