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生成时的能量波,历经百亿年光程,抵达我们这边,我们已察觉到它,这种电磁波现象称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促使人们从推测宇宙大爆炸,进步到可以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它被视为宇宙大爆炸的关键依据。
《三体》里,三体人并未使宇宙真的产生“闪烁”,微波辐射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是宇宙的伸展,这种变化过程极其缓慢,需要以数百万年计。
所以,尽管三体民族视人类如同微不足道的生物,他们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致使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出现能用眼睛观察到的改变。
三体人开发出一种程序,能让智子实现二维展开,智子展开后会变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面积足够覆盖整个地球,该程序还能让展开后的平面变得透明,不过透明程度只对宇宙背景辐射的波段有效,而且透明度可以自由控制。
因此,智子能够借助这种欺骗手段,任意调整人类感知的宇宙背景辐射信息。
02
研究宇宙灾难的科学家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炽热的早期宇宙的余辉。
如今我们能够汇集、审视并描绘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图谱,借此洞察宇宙的起源时刻,以及它随时间进展所经历的演化过程,并且这一图谱也能辅助我们探究宇宙最终的消亡路径。
没错,一些科学家正在专门研究宇宙的终结。
时常可以发现众多学者致力于探索宇宙的本源及其演变历程,他们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例如霍金及其著作《时间简史》。
但鲜有人留意到,另有部分科研工作者正带着复杂心情,探究世界终结的各种可能。《万物的终结》的作者凯蒂·麦克便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如果说《时间简史》阐释了宇宙的形成与演变过程,那么,《万物的终结》就揭示了宇宙最终的归宿。
凯蒂·麦克担任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首席霍金讲席教授,该机构是享誉全球的理论物理中心,她专精于宇宙学和科学普及工作,同时身为加拿大高等研究院的全球研究员,并且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师。
她的工作涵盖了暗物质探索、宇宙初期演化、星系起源研究、黑洞现象分析、宇宙弦理论探讨以及宇宙终极结局预测等方面。她热衷于面向公众进行科学普及,并且为《卫报》《科学美国人》《对话》《时代》《宇宙》等知名报刊撰写相关文章。
霍金与凯蒂·麦克
她撰写的关于宇宙终结形式的科普著作《万物的终结》,荣获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新科学家》《经济学人》《出版商周刊》等众多媒体的年度最佳图书称号,同时也得到了《what if?》的作者兰道尔·门罗、《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存在主义咖啡馆》的作者莎拉·贝克韦尔等知名人士的普遍认可和推荐。
优秀、影响深远,这本书是世俗烦恼的完美解药。
[id_403449128]
我从她那里得知许多我未曾知晓的事物,我无意间望向窗外,心中思索着这一切最终的走向。
——卡洛·罗韦利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
她的科普作品接地气又风趣,收获了许多关注者,推特账号已有四十万订阅者,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她了解宇宙的最终命运。
03
为什么我们总想知道故事的结局?
关于“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厄运”,凯蒂·麦克是这样解释的:
这种能够洞察事物本质、难以抗拒且符合逻辑规则的活动,常常会让人产生异常的迷恋。能够将思维延伸至极远的时空,并且掌握清晰表达它的方法,是一种难得的才智。了解最终的归宿为我们提供了参照、价值,乃至期盼,使我们得以在矛盾中暂时脱离繁杂的日常,从而更真切地感受此刻。也许这就是我们寻求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宇宙有一个开端。
大爆炸发生之后,它原本是难以想象的超高密度状态,接着变成一个包含一切的宇宙火球,随后物质与能量开始沸腾,最终孕育了从星球到黑洞的所有事物。
所有叙事都有其终结,天体运行亦是如此。叙事终章,天体将如何演变?
凯蒂·麦克撰写了《万物的终结》一书,凭借其才智和诙谐,向我们展示了宇宙或许会经历的五种最终状态,包括宇宙的坍缩、热寂、撕裂、真空的衰变以及反弹式的重生。
我们于《三体》类科幻篇章中自由遐想,于星际图景中审视自身存在,但亦需借助天体知识读物充实认知,于逻辑实证中求索无垠寰宇。
知名的天文学家兼科普作者卡尔·萨根有言在先,人类是宇宙了解自身的媒介,宇宙寄居在我们体内,我们的身体源自星辰尘埃。
凯蒂·麦克表示,人类既清楚自身能力的局限,也能突破常规,向着未知领域前进,去研究世界最根本的规律。
也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视野里,那些遥远的星系群里,隐藏着众多生命体,他们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文明形态、审美创造、社会传统和探索认知,正从不同的立场诠释着宇宙的奥秘,逐步揭开自身遥远的过往。
人在宇宙间微不足道且无力,无法左右天体的命运,不过至少能够着手认识它,毕竟其中藏着无数待解之谜和未显之实。
聊几句
《三体》动画版符合你的预期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