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警惕安全提示陷阱!手机清理软件真的坑过你吗?

警惕安全提示陷阱!手机清理软件真的坑过你吗?摘要: 表面上是“安全提示”,能清理手机垃圾,实则骗取点击量,读取隐私信息,有的甚至设下精准陷阱进行诈骗……日前,4款手机清理APP因违规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遭曝光。对此...

手机自带的内存没了_清理软件导致手机卡顿原因_手机清理APP违规收集信息

清理软件导致手机卡顿原因_手机自带的内存没了_手机清理APP违规收集信息

这些所谓的“安全提醒”软件,号称可以清理手机缓存,其实目的是骗取用户点击,偷取个人隐私,更有甚者设下圈套实施诈骗……最近,四个手机清理软件因违规获取老年用户资料被曝光。面对这种情况,工信部迅速组织技术排查,严肃处理了这些手机软件的不当行为。

手机清理APP违规收集信息_手机自带的内存没了_清理软件导致手机卡顿原因

勾建山作(新华社发)。

为何越“清理”越卡顿?

七十多岁的李奶奶在用手机浏览新闻和小说时,常常会收到一些提示信息,内容涉及存储空间不够、存在恶意程序以及需要清理无用文件等,她按照这些提示去下载并安装了清理工具,但结果却是这些提示变得越来越频繁,手机运行也变得越来越慢,甚至卡顿。不仅如此,她还注意到手机上频繁弹出一些看起来很吸引人的广告,例如可以领取红包、赚取金币、通过走路获得收益之类的。

这并非仅限于李奶奶的感受,许多长者操作智能设备时,都会碰到类似状况。为何手机中清理的废物越丰富,运行起来反而越迟缓呢?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领域的行家查看了这一状况,并且进行了验证。一款小说阅读应用中,常规浏览时段忽然弹出软件清理宣传,点选之后,手机上自动安装了“内存优化大师”这个程序,在自动执行清理任务时,又频繁出现“清理设备缓存”的提示,再次点击,手机又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持续不断地弹出通知、下载程序、进行清理,沿着相同的步骤循环往复,手机上随后还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以及“手机管家Pro”。没过多久,四款用于清洁的应用就在设备上部署完成。针对最后安装的“手机管家Pro”开展评估,专业人士指出:该程序实际启动净化操作相当直接,几乎看不到任何净化成效。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权威人士经过检测指出,众多自称清理专家的人士,表面上声称在清理手机中的无用文件,实际上却在隐蔽状态下大量盗取用户的个人资料。

权威人士在针对“手机管家Pro”进行检验时发现,仅仅八点七五秒内,这款软件就扫描了八百九十回用户的应用清单,又扫描了一千三百多次手机用户身份标识(IMSI),还扫描了九百多次手机终端唯一编号(IMEI)。

权威人士表明,此类手机清理应用频繁获取设备数据并持续传输,造成处理器长时间处于高负载状态,致使手机反应迟缓,以此诱导用户不断下载应用程序,进而形成不良循环。

需要关注的是,这类应用若在老年设备上持续留存,会持续向后台传输用户资料,据此描绘用户特征,将他们归类为“易受引导和操纵”的群体。因此,充斥着低级趣味、质量低下乃至欺诈手段的宣传和资讯会持续涌向老年人的设备。平台还可能把搜集到的客户资料转手给不法之徒,这些人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电话诈骗等犯罪活动。

工信部对此迅速展开行动。经技术核查,确认"内存优化大师"、"智能清理大师"、"超强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这四款软件存在两项违规行为,分别是误导用户下载以及非法处理个人数据。因此已责令各大应用平台将其移除,同时协调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个地区的通信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和相应处理。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市面上的移动通信设备普遍内置了系统自带的手机助手或同类维护工具,能够清除系统缓存,提升运行效率,消费者无需再安装其他厂商提供的同类应用程序。

对于使用者而言,怎样准确分辨合法的手机程序,确保个人资料安全?权威人士提出:首先,应从设备原装的应用商店或官方渠道获取软件,碰到提示信息不要随意触碰;其次,需优化手机安全防护,构建安全屏障;再者,安装应用后要尽快移除安装文件,腾出存储容量,防止运行缓慢。

织密监管“防护网”

近些年,应用程序过度获取用户个人资料、以虚假宣传诱骗用户安装等情况十分常见,相关监管部门对此高度关注,信息产业部已经连续两年启动针对应用程序侵害用户利益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

到2021年3月,工信部已经检查了七十三万个应用程序,持续公布了十二批次的通报信息,要求有三千零四十六个违规程序进行改正,并且移除了一百七十九个拒绝改正的程序,治理活动获得了显著成果。

当下,确保民众个人资料安全的法规体系持续进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负责人杨小伟表明,当前正加速拟定并颁布《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提供法律支撑。

最近,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四个机构共同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文件,该文件界定了39种常见移动应用必须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同时指出应用运营者不能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需信息就阻止其使用基本功能,另外有13种应用可以直接使用基本功能而不需要任何个人信息。

工信部一位负责人透露,今后将分四个步骤来健全涵盖基础电信公司、各类电信业务运营机构、互联网服务供应方的整个行业服务监管机制:首先,要深化专项治理,增强公开揭露和处置的强度;其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与相关单位协作迅速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再次,要增强技术设施建设,显著扩大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的自动化检测广度和深度;最后,要推动行业自我约束,促使企业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界限,为所有用户打造更安全、更优良、更纯净的APP使用场景。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