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如我是一个庄家,我会怎么做?
如果我做庄,还必需考虑很多问题:
证监会进行监管,他们虽然不敢招惹猛虎,或者就是充当了虎伥,但拍死几只小虫子还是没问题的,因此,在操纵股票时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这时需要考虑开设多个账户,或者拉拢几个私募巨头协同行动。
其次要关注产业资本动向,倘若我们拉升时,他们察觉到收益丰厚,便会大量卖出股份,那时我们就会陷入困境,必定会亏损离场,在行动前必须与他们事先协商妥当,并且还要摸清他们持有的可交易数量有多少,以及他们抛售的打算怎样,这就是所谓的限售股解禁情况。
第三者需要考量的是老庄,倘若那支股票未被老庄舍弃,我通常会避免参与,一旦遭到老庄反向操作,后果将极为严重,好比中国联通被套牢的游资,结局极其凄惨,因此,挑选股票极为关键。
第四点要关注整体市场行情,看跟风操作的人多不多,社会上的可用资金够不够用,比如现在这种情况,很多普通投资者或者资金较大的投资者都被狠狠地收割了一次,这时候就不适合参与股票交易,你强行拉抬别人卖出,最后反而把自己困在里面。现在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抛售股票。多数人有个想法,用二十块钱买入的股票,价格降到十五元不去卖,降到十元不去卖,降到五元时依然很少有人卖掉,可要是跌到两元再反弹到四元,很多人一看已经翻倍就基本会卖出,尤其股价长时间持续下跌或者横盘整理的时候。要是这些情况都处理好了,打压股价的行动就要实施了。多少是恰当的量呢?要参照整体市场情况,每日的操作必须顺应大盘趋势,当大盘急剧下跌时,必须全力打压,此时成本会非常低,只需少量资金在关键位置制造波动,就会有止损的单子帮你继续砸下去。但临近收盘时,需要投入一些资金,以应对第二天大盘可能出现的下跌或上涨,保持一定量的筹码以便灵活应对,也就是说,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重点股票的表现。
为何要专注于龙头股呢?核心在于费用,伴随整体市场起伏,你的投入最为划算,龙头股下挫时,你也同步回落,所需抛售的份额最小,由于鲜有人愿意买入,可以大幅打压,当整体市场上行时你去助推,同样无需大量承接,只需将关键位置的份额收购即可,会有投资者将股价推高,达到一定高度,你还能将低价买入的部分份额卖出,以此获取部分利润,用于进行后续的买卖操作。
所以,我们看到的股市局面就是要涨一起涨,要跌大家都去跌。
二、坐庄的风险是什么?
参与这只股票交易的不止我一人,通常需要召集多人共同行动,如同广袤草原上的猎犬群体,运用集体策略才能提升成功率。单打独斗存在两个难题,其一缺乏足够实力,其二容易被对手盯上弱点,稍有不慎可能空手而归反受其害,因此寻求伙伴协作是必然选择,关键在于明确主导与辅助的角色分配。
合作之中隐患不少,一旦市场起伏,某一方若突然退缩,另一方便会遭受损失,先前付出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另外,当市场走向低迷,若自己未察觉,仅因手握筹码而固执抵抗,结果也会同样糟糕,许多主力在牛市终结时栽跟头,往往就因为犯了这种错误。
那么,怎样处置风险呢,首先得关注龙头股的走势,由于控盘者对整体行情变化极为警觉,当龙头股上涨,而其他被大户操控的普通股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反转苗头,我就要抢先在指数下跌之前,设法将手中股票尽量抛给普通投资者,尽量回笼资金,只要手头现金充裕,无论行情涨跌都不会担忧。价格上扬,我现有的资金足以将其镇压;倘若下跌,便有机会购入更多资金。
当大盘到底准备反转时,也同样会痕迹明显。
三、谈谈顶和底的问题。
如今很多人都在关注大盘跌到何处算作底部,坦白讲,我无从知晓,不仅不清楚大盘会跌至哪个点位见底,就连自己操作的股票会跌到什么价位才算低点也无法确定,又如何能预测大盘走势。有人提出疑问,二十元能否跌至五元,这是否就是最低点?我认为并非如此,或许会继续下探至一元到两元之间,也可能在涨到八元时便告一段落,在股票市场中,根本不存在绝对的顶点与谷底,真正决定价格走势的是买卖双方的互动,当市场供需达到均衡状态,价格的底部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我的证券,我每日都促使其起伏,上下不定,然而某日我察觉到,售出的证券换回的钱,已无法购置同等数量或更多数量的证券了,此时便不能再继续卖出,此刻或许就是它的低谷了。可能是在五元价位,或许还不到一元,又有谁能知晓平衡点在何处呢,只能持续地探查。
顶部情形相同,我向上牵引,却无人响应,那我用高价购入的股票又能分给哪些人?这另当别论,底部状况也类似。
在指数方面,情况也完全一样,倘若资金流入流出能够实现均等,那么指数便见底;倘若不能,指数就要持续下滑,直至达到平衡点。
四、庄家在下跌中是如何赚钱的?
很多人时常疑惑,庄家的花费是二十元,他将股价压到十元或者十五元,他岂不是也赔了?这真是愚蠢的操盘手,其实普通投资者是不知晓的,庄家获利的途径很多时候与散户相异。以某股票为例,有个别机构的买入价在七十余元,然而交易刚开始便遭遇连续七个跌停板的打压,最终在38元的价位得以解封,表面看这些机构蒙受了巨大损失,倘若主力不采用砸跌停板的手段,机构出货时的价位难道不会更高些吗?相应的亏损幅度难道不会更小些吗?
并非如此情形,即便不触发跌停板卖出,散户也会陆续离场;而承接力量不足,机构持有的筹码难以脱手,持续下挫将使机构蒙受更大损失,倘若价格缺乏吸引力,无人接盘,便如同被钝器缓慢切割,其中的煎熬唯有自己能够体会。
使用急速下挫至停盘的策略,能够迅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在股价跌至一半的过程中,会有联合的私募基金或投资公司开始大举买入,由于连续几天的停盘行情已经引发了极高的市场关注,一旦出现大量买单涌现的情况,就表明股价即将回升,技术层面显示出超卖状态,股价已经腰斩,无论如何也必须反弹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因此普通投资者和较大资金量者纷纷跟风买入,机构的卖单被迅速抢购一空。
实际情况并非散户与大户所预料的那样,在低迷市场中抛售大量筹码的通常是出货行为,表面上看是大单买入,实则暗藏庄家布设的圈套,目的是进行利益瓜分。
所以,作的股票我就希望它能跌下来,尽量的低。
五、谈谈散户的和庄家的定位问题。
在广袤的草原上,散户投资者如同羊群,而机构操控者则似狼群,这种比喻或许不会引起争议。国内股市有七成参与者亏损,这个数据基本符合实际。好比四人参与的麻将局,常有三人输钱。输家的钱财最终都汇集到赢家手中,也就是说,股民损失的三万亿资金并未消散,也没有蒸发,只是发生了转移,流向了少数人的钱包。这就是财富从多数人手中流向少数人的过程。
在草原上,羊遇到狼就会逃走,因为害怕被狼吃掉。然而在股市中情况不同,很多人购买股票时倾向于选择有庄股,认为这类股票会被主力资金拉升,涨势迅猛,最好是强庄股。羊在草原上以草为食,它们绝对不会选择在有狼活动的区域,尤其是那些非常凶猛的狼。
股民在自我认知上存在偏差,他们本应是羊,只需吃草即可,这种草指的是选择业绩优良的股票,在恰当的价位买入,然后每年等待分红配股促使资产增值,但多数股民不这样做,总想追随狼去捡拾残羹剩渣,这样做岂有不亏损之理,因此大草原上羊群得以保留,而股民却多数成了牺牲品。
六、主力是如何对散户进行教育灌输的?
这个议题,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陌生,从未听闻过此类情况,主力竟然会对我进行引导灌输?是不是为了维稳,或是确保民众财产性收益?我明确表示并非如此,其实你未必察觉到,那正是主力的胜利,主力根本不需要你有所感知,只要你依照他的指令行动即可。
主力真有这能力吗?要是他让我卖出我就卖出,让我持仓我就持仓,那我的资金不全都落入主力口袋里了吗?没错,现实就是如此。
主力向散户传递的是两种观念,一种是低迷期的看法,另一种是高涨期的看法。只要采纳了这两种观念中的任何一种,在股市里操作多数会亏损,最终沦为主力谋利的工具。
七、市场主力是怎样让散户割肉的?
普通人刚开始被套时,总会这么想,我这就跟把钱存在银行似的,不卖就不卖,死也不卖,这只股票基本面又很好,表现也不错,凭什么要我卖,过些年肯定能涨回来。这时候被套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四十,可等到套了百分之七十或者百分之八十以上,反而会喊道,大股东啊,我害怕你了,给你算了。然后毫不留情地卖掉,清仓离场。
这种状况颇为反常,为何在持有筹码尚多时不愿离场,等到账户余额所剩不多时却突然决断清仓?这背后实则是市场主力施加的诱导,由于数年牛市形成的思维定式,让你坚信牛市不会终结,股价即便下跌百分之二十也要加码买入,以此降低平均成本,等到回升至不亏本的位置便选择离场实际情况与你的预期不同,投资者主要有两种反应:当价格触及他们的买入价位时,许多人不愿意卖出,希望获利更多;另一种情况是,即便价格还未达到他们的买入成本,股价就已继续下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补仓非但没有降低平均成本,反而使亏损进一步扩大。
我坐庄是如何达到这个境地的呢?道理非常浅显,当随大流的交易者减少而卖方力量增强时立刻反向操作,我行动在大多数人的前面。
接下来的反弹空间会逐步收窄,最终转为横盘整理,在临近尾声的阶段,每日的波动仅为一两分钱,涨跌幅度不过几分数,此时尝试做波段操作根本行不通,我事先核算过做波段所需成本,而买卖价差连手续费都覆盖不了,况且持续下跌会让投资者一旦卖出便缺乏再次买入的意愿。
八、市场主力是到底谁?
解释这个议题,不妨先从美国道琼斯最著名的1929年那次股灾讲起。
1929年10月,道琼斯经历了闻名遐迩的骤然下挫,至今学术界对此仍存有分歧,没有形成统一看法,普遍认为市场泡沫溃决,致使道琼斯转入低迷期,并对后续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回顾过去,我确实觉得有些费解,彼时美国经济十分兴旺,足以支撑股市持续攀升,用当今流行的说法,就是基本面为股价上涨提供了支撑,市盈率也并不算高,那么它在牛市七年之后为何会突然逆转?后来我察觉到一些线索,美联储于1929年3月着手收缩货币供应,随后的几个月里有人疯狂地卖空,那一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指数平均值要高于第三季度,这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市场大户正在大量抛售,而10月19日那天,不过是某个关键点被突破了而已。
那个时期,在任美国总统胡佛发表过一番讲话,呼吁民众坚定信念,声称美国经济基础稳固,但这段话似乎收效甚微,随后的经济救援措施也半途而废。紧接着的情况更加耐人寻味,美国民众的财产大幅缩水,而政府财政却急剧膨胀。在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指点下,罗斯福推行了新政策,将大量国家资源倾注于公共工程、市场调整以及军事工业等领域,最终帮助美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该国从一个普通国家转变为全球霸主。
当然,1987年美国股市持续低迷,两年后苏联在美国的压力下解体,当时苏联赖以生存的能源出口遭遇重大损失,国际原油价格跌至9美元一桶。要知道将国际原油价格压到9美元,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实质上是利用高价买入低价卖出策略。在1929年到1987年期间,股市还多次经历下跌,由于篇幅限制,就不详细列举了。
这表明,诸如美国之类的地方,证券市场低迷与公共财政状况存在反向联系。当局财政储备越丰盈,市场表现就越疲软,当局财政储备越匮乏,市场行情就越活跃!
九、说说赌场,看看股市有没有它的影子?
一位经营者计划在某个城镇设立一家博彩场所,他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招徕顾客?首先要配备相关的游戏设备,比如老虎机、轮盘游戏、明星九七以及二十一点等。为了让顾客产生兴趣,可以把这些机器的回报率设定为二倍,也就是说投入一元钱,机器就会返还两元钱。由于刚开业时人们对这些游戏还不够了解,即便经营者采用这种高回报率,参与的人也不会很多,因此他不需要支付太多的回报金。
这家赌场因为能带来盈利,所以吸引了镇上许多人的关注,部分人便进来试玩一番,赌上一点钱,这时候老板看到客流量增加了,就把赔率从1赔1调整到1赔1.5,这样做的原因是,随着更多人参与进来,老板稍微降低一些抽水,让参与者之间也能有输有赢,整体盈利的势头依然保持得很好。
此刻小镇变得热闹非凡,去赌场的人几乎个个获利,若我不去参与岂不是错失良机?众人纷纷将钱财投入其中,由于参与人数激增,赌场的热度被彻底点燃,经营者因此获利颇丰,便将赌具的回报比率调整为八折,自己则从中赚取两成差价,或许有人会好奇,既然赌场已经人气高涨,为何经营者不将回报比率调得更高些,这样获利岂不更快?
老板对此自有盘算,部分人并未掏空腰包,倘若短期内输赢差距悬殊,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老板并非不懂得如何盈利。赌场内喧嚣热闹,受获利氛围感染,众人纷纷押上所有财富参与投注。
当下,经营者暗中调整了博彩工具的回报比例,定为1赔0.2,当然,为了安抚众人,保留了几台机器维持原状。过了一段时间,众多参赌者开始疑惑,为何这些机器不支付分数呢,我已投入大量资金,原来并非如此啊,只需投入少许便会开始支付了,是不是投入不足,需要继续加注?
此刻大厅里时常有几台机器会退还一元钱并支付几元,发出清脆的声响,十分引人注目。面对众人的不解,经营者便指着那些退还零钱的机器强调:并非我们这个场所没有盈利,关键在于你们没有挑选合适的机器,你们瞧,那些人不是已经赚到钱了吗?
一段时间过后,镇上多数居民的钱财大多流入了老板口袋,可用于赌博的金额所剩无几,然而仍有部分人并不甘心,滞留在赌场不肯离开,恳求援助赌场,声称若不提供帮助,赌场将面临倒闭。老板心里跟明镜似的,你们兜里已经没钱了,我帮赌场就是要把钱拿出来让你们接着玩,这对我有什么利益?你们继续在这儿玩,兜里又没几个钱,我还要找服务人员,还得倒贴茶水、电费和机器损耗,我真是疯了啊?不但不提高赔率,干脆直接改成1赔0。但是老板也不愿冒犯当地居民,由于希望他们赚钱后再光顾,便表示,你瞧,我新购进了许多设备,并且在镇上四处宣传邀请,已经竭尽全力了,只是他们不愿意光临。
老板现在最盼望的是什么?是希望小镇上的人离开赌场,到外面去赚钱,你们不去赚钱,整天泡在赌场里,老板下次能赚谁的钱呢?可是小镇上有些人总是想不明白,他们向老板提出建议,说赌场不兴旺是否和新玩法太少有关?比如可以增加一些狮子猫、牌九、梭哈之类的游戏。老板当即表示赞同,声称之后会斟酌,转过身去心中暗自嘲讽:这一帮人真糊涂,那东西更加昂贵,这地方住的人买得起吗?
十、大部分散户为什么在股市里不挣钱?
事实上,这个议题相当容易理解,网友询问我的座右铭为何,我的应答是“循序渐进”。一个投资者,他选定一只股票进行操作后,就好比一个商贩选定了一家店铺,租赁或购置之后便视作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买卖股票就是商品的购入与售出。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要持续相当长的周期,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
那么普通投资者怎样呢?他们多数只是短暂参与者。就是说,一旦发现某个店铺生意兴隆,他们会立刻去那里购入一些商品,然后在店铺外立刻转手售卖,期望店铺能抬高货品售价,从而让自己也能卖出个好价钱。这种做法在市场兴旺时尚可,因为有足够的交易量,店铺即便提价商品依然能卖出去,你采购的货物也能跟着沾光,赚取一些利润。可一旦市场萧条,情况又会怎样呢?到时候自然会亏掉本金。
核心在于店铺掌握定价主动权。货物若从该店进货,成本、数量、价格等商业信息便毫无秘密可言,店主自然了如指掌。经营不景气时,店主会允许你将商品卖给或许是自己客户的顾客吗?绝无可能。
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他会用低于你的报价去卖给其他人。你因为不清楚老板的进货成本和数量情况,最终只能以比老板更低的价格来处理,但最终会买下你的产品的人,你或许连他们是哪一伙都不知道。
也就是说,店家老板的作为在隐蔽处进行,而你的活动却处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谁好谁坏?非常清楚吧。
谈谈展示报价的动机,通过模拟实战演练,构建个人的交易机制。
在街道上,我们时常碰见这样的情景,部分店铺门口张贴着“甩卖清货,羊毛衫先前 стоимостью 98,此刻只需 56”,多数行人看到后,觉得价格优惠很大,于是决定购置一件。虽然现在或许不那么普遍,但早些时候确实相当常见。
那么,老板真的亏损了吗?原价98元,现价56元,这个价格看起来确实降了很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老板如果不标出98元,现价56元根本无法售出。那个98元只是摆设,并非实际交易价格,如果98元能顺利卖出,老板何必以56元出售,直接卖98元即可。
展示定价的精妙之处在于,倘若你未曾见识98元,是否愿意以56元购入?显然不会。
在证券市场中也是如此,时常有某些股票价格被推得很高,那个顶部并非真实的交易价,而是特意展示给投资者的,好比售卖毛线衣的商贩,他真心希望成交的价钱大约只是标价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这就是许多投资者在低位买入后深陷其中缘由,他们目睹了初始价位,觉得价格已大幅下挫,便误以为该股会反弹,结果反而被牢牢套住。倘若他们不曾留意过去的价位,他们真的会在那个位置买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关于先前那个议题,相信各位现在已明了,接下来我要谈谈主力怎样促使你购买
在下方也存在一个展示价格的现象,主力若想在四到五元区间聚集筹码,就必须将其打压至两元左右,这个两元并非实际交易值,而是呈现给市场的价格。有篇网文很贴切,讲的是寺庙住持盯上外面商铺售卖的佛具,他却不想按市价买,于是让弟子们挨个去砍价,弟子们去后,轮番压价,价格一次比一次低,折腾好一阵子,那商贩每次都捶胸顿足:早卖掉多好啊。
最终由主持人出面,报价比最后一位僧人高出两倍,当场达成交易,店主非常感激。
这个故事就是主力在底部所做之事,打到尽量低的位置给你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