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经济半年总结报告正式发布,其中诸多数据彰显了我国经济坚定不移的奋进节奏。自今日起,本栏目将连载一系列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将基于具体行业的实际数据,深入剖析“点”上的细节,进而全面展现我国经济“面”上的整体状况。我们期待与广大读者共同洞察经济大局、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编者
中国不断深挖消费潜力,大力拓展对外开放,这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国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集群效应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显著提升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还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应对外部冲击所拥有的系统性优势。
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同比均实现10%以上较高增长!
近期,汽车行业在“半年考”环节呈现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成果单。在这份成绩单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实现了41.4%和40.3%的增幅,出口量同比更是大幅上升75.2%,充分彰显出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旺盛生机。
活力来自对需求的不断挖掘与满足。
借助旧车换新等政策的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在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占总销量的44.3%,而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同比增长了27.86%。这一增长趋势不仅显示出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映射出了消费领域的新动向。
节能家电和智能家电的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限额以上的单位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上升了22.2%,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而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增长趋势尤为明显。“中国游”和“中国购”热度不减,上半年境外游客入境及出境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0.2%,免签政策下的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3.9%,免签国家范围的扩大同样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数据明确显示,不论外部环境多么复杂和多变,我国不断挖掘消费潜力,大力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活力来自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与突破。
坚持不懈地推进技术创新,构成了推动发展的根本引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企业近年来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以及轻量化材料等核心环节,持续增加研发资金投入,一系列重要成果纷纷问世。在上半年,比亚迪创下了全球量产充电速度的新纪录,其充电速度达到了每秒两公里的峰值;宁德时代引领动力电池技术迈向了多核时代;华为推出了高速L3级商用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不仅显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能力,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支持。
实际上,不仅限于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中国企业在面对挑战和诸多不确定性时,通过创新手段进行了积极应对,并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无论是大型模型还是人形机器人,众多科技创新的成果已经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目前,我国研发资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将近2.7%,这一比例已超越了欧盟的平均水平。这预示着我国创新实力将不断壮大,不仅为企业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信心,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经济在未来的竞争力。
活力来自产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稳固而强大的产业架构,构成了发展的关键支柱。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整车生产、充电及更换设施建设等环节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以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为例,其每分钟可生产两台新车的速度,正是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和高效运作的体现。
我国工业体系全球领先,涵盖41个工业门类、207个子门类、666个细分门类。集群效应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还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了显著的吸引作用。这既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也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系统性保障。
新能源产业的蜕变与崛起,不仅象征着需求端深层次的挖掘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映射出供应端的技术革新与产业生态的演变。这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壮大的一面,即在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并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朱志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05 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