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机制造商对硬件的详尽介绍,如今没有任何电子产品能比手机的功能规格更广为人知了。
然而许多发布活动充斥着浮夸的言辞和术语,听上去似乎很高深,但多数人对其真实含义仅略有了解。
今天我们实质性地剖析一番,白话形式为你全面阐释手机各项指标如何解读。
首先出场的必然是CPU
多数人对于CPU的选择都有所了解,因此这里仅作简要说明。CPU的功能类似于人体的大脑,它对手机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今CPU的天下有四大门派
他们麾下最能打的分别是:
具体怎么挑选
一般而言数值越高越理想,诸如骁龙870,自然要强于骁龙龙860。不过也有特例,要知道高通的处理器被划分为 6系,7系以及 8系,具体型号分别为 6xx 7xx 8xx。
同一系列之中,数字越高通常性能越强,但若非同一系列,情况则并非如此,例如晓龙780G就比骁龙855表现更优,这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较新推出的芯片,而后者的研发时间已有多年。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去看手机CPU天阶图
芯片决定了手机是否停产。芯片性能优越,不代表手机整体优秀。但芯片表现不佳,手机必然质量低下。
手机相机
像素真的不是越大越好
像素的设置现在看来像是刻意提高售价的一种手段,手机品牌纷纷将摄像头分辨率提升到1亿像素。
因此许多人都感到不解,苹果手机原本就具备1200万像素,却为何能超越拥有1亿像素的安卓设备呢。
其实了解一下单反,现在4.5万元的单反才2千多的像素。
弄懂这个问题,先要说一下,像素是什么。
现在让你完成一个拼图,这个拼图极其复杂,包含一亿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就是微小的图像单元。部件数量越多,你完成的图像就越精细。
但拼块数量多,图像未必更美观,原因是,这1亿块中,部分块的颜色完全不符,或者直接拼接错误。
手机成像水平,并不仅仅取决于像素,传感器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光圈大小同样重要,镜头质量不容忽视,防抖性能也影响显著,算法优化更是不可或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传感器
电影圈里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尺寸大一圈就能压制住对方”,所说的尺寸,其实是指感应元件的大小。
传感器用来收集镜头送来的光,然后把它变成电信号。
简单来讲,那就是老式相机里用到的胶片,它能够承载你拍下的影像,作为记录的媒介。
所以传感器越大,接受光的能力就越强,成像就越好!
例如DXOMARK网站相机评分位列第二的小米11Ultra,配备了当前手机中尺寸最大的感光元件。
不是我要拿华为P50Pro作为例子,关键是华为P50Pro对于传感器完全不提及
如何准确判断呢,以小米11Ultra为例,它的传感器规格为1/1.12英寸,留意到其中的斜杠即为分隔符号。由此可知,后半部分数值越小,传感器的尺寸就越大。
小米11Ultra在小米产品线中摄影表现最为出色,然而它并未配备一亿像素的镜头,实际搭载的是五千万像素的传感器。
小米Redmi Note 11 Pro的摄像头拥有高达一亿像素的分辨率,然而其感光元件的尺寸却明显小于小米11 Ultra的配置。
光圈
进光量会随着光圈数值的增大而提升,画面质量相应会得到改善。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这种效果更为明显。此时,使用大光圈能带来显著的好处。此外,大光圈还有助于实现更佳的景深控制,使背景更加模糊。
务必留意,光圈以F值计量,该数值与实际效果成反向关系,即F值越高,光圈收窄;F值越低,光圈越宽。因此,F值偏小,手机拍摄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大广角能带来更广的照片视角。
手机镜头的缩放,就是调整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越高,能够捕捉到的远方景物就越远,细节也越清晰。
观察手机变焦功能时,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光学变焦,另一种是数码变焦。
区别就是:
光学变焦:是通过光学手段来变焦,照片原汁原味。
数码变焦:说白了就是把照片放大,基本没有任何意义。
相机镜头由若干镜片构成,依据功能差异,划分成不同类型组合。
手机摄像头的镜片数量一般有五片或六片,标记为五片或六片配置,高端机型则常见七片或八片设计,普遍认为镜片数量越多性能越好。
镜头相关的内容,虽然谈了很多,不过决定画面呈现效果的条件实在复杂,因此这些内容只能让你有个基本认识,至于实际拍摄情况怎样,还是要看最终得到的图像质量。
内存,储存
傻傻分不清
内存容量:6+128 GB和8+256 GB 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6和8指的是内存,而后面数值更高的128和256则代表存储空间。内存的作用类似于电脑中的内存条,存储空间则相当于硬盘的功能。
还是不明白?
手机运行快慢,取决于内存状态,进而影响它是否常驻后台,关闭应用,因此速度问题,根源在于内存。
存储就是能放多少部电影,能拍多少张照片。
因此选择哪个,如果财力充足,自然是尺寸越可观越佳。倘若资金受限,女性若不涉足电子游戏,那么内存容量便可以略小一些,依然能够胜任日常使用。
当前内存市场以LPDDR5和LPDDR4X为主,LPDDR3则已不再常见,毫无疑问,数字越高性能越优。
存储设备也有多种规格,例如UFS3.1与UFS3.0,UFS 2.2亦如此,标号越高速度越快。
这两个因素主要决定数据传输的快慢,进而关系到手机运行是否顺畅,使用体验是否卡顿。
首先介绍手机屏幕界的2大派系,分为LCD和OLED。
OLED屏属于自发光
LCD发光靠背板层,白光透过有颜色薄膜才能显示彩色。
因此LCD不能呈现纯粹的黑,其显示的黑色带有明显杂色,同时还会伴随边缘发光现象。
现阶段,OLED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当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采用OLED屏幕。
OLED有以下优点:
运行时消耗更少,画面色彩表现更佳,发光强度更优,并且能够实现弯曲的屏幕设计,支持局部独立控制,反馈机制迅速,不会出现光线外泄等问题。
OLED尽管具备诸多长处,却仍有众多LCD支持者,这主要是因为OLED面板的不足之处相当突出,其调节显示亮度的技术不如LCD来得高效,有时会发生画面闪烁的现象。
这种瞬间亮起的画面,人类视觉是感受不到的,因此在保护视力这方面,OLED的表现在不如LCD。
还有就是OLED容易出现烧屏。
长时间将某个固定画面固定在屏幕上,就会出现显示残留的现象。以观看短视频为例,其中某些部分是静止不动的。因此,不建议将同一个应用程序长时间连续使用。
不过鉴于OLED如今已成为主流趋势,未来或许就只剩下这一种选择了。
屏幕像素
图像由众多微小单元构成,这些单元称为像素,单元数量增加,屏幕呈现效果会更细腻。衡量屏幕质量,更应关注每英寸含有的像素点数,这个指标叫PPI。PPI数值越大,显示效果越理想。
屏幕刷新率
当今的智能手机依据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能够分为两大类型,其一为具备高刷新功能的屏幕,其二为采用常规刷新技术的屏幕。
屏幕的更新频率指的是每秒钟图像重绘的次数,在2020年以前,多数手机采用常规的60赫兹刷新标准,即显示器每秒进行60次画面刷新。
随后出现了刷新率更高的屏幕,基础配置为每秒九十次刷新,而专为游戏设计的顶级屏幕可以达到每秒一百四十四次刷新。
普通屏VS高刷屏
优势在于手机屏幕运行更加顺滑,特别是在浏览网页和进行游戏时,感受十分显著,同时对于眼睛也更加友好。
许多人认为,游戏体验与刷新率关系密切,追求高帧数十分必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多数游戏采用60帧运行,尽管王者荣耀提供了90帧,乃至120帧的选项。
但是高刷仅仅使画面显示更为顺滑,它并不能增加玩家的攻击频率,让基础攻击打出的次数更多。因此对于一般玩家而言,普通显示器并非操作失误的借口,高分辨率屏幕也不是什么作弊装置。
高刷屏幕存在不足之处,它会大量消耗电量,因此,当您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建议关闭高刷功能。
色域
色域覆盖就是你这块屏幕覆盖色彩的能力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机都运用DCI-P3色域标准,而过去主要采用SRGB色域标准,DCI-P3色域的范围明显比SRGB色域要大。
该标准源自美国电影界,经由苹果与三星的大力宣传,当前业界普遍采纳P3色域体系。
尽管都是P3级别,但符合此参数的比率有多大,通常制造商不会标示出来,除非我们主动去查询。不过优质屏幕会注明这一点,以此作为宣传特色。
其他参数就比较简单了:
例如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功能,是否支持无线充电方式,充电速度的指标越高越理想。电池的存储能力越强越佳,扬声器单元的数量越多越优。
行啦,今日的交流就到此为止了,阅读完毕的话,请点个喜欢。各位对于这些内容,如果有需要增加的,能够去评论区发表看法。倘若存在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提出纠正意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