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体积大小排序如下,木星位列第一,土星紧随其后,接着是天王星、海王星,然后是地球、金星、火星,最后是水星。由此可见,木星在所有行星中体积最为庞大,土星的体积则居第二位。
八大行星体积排序
赤道半径的尺寸顺序与体积的排序相同,接下来以地球的体积当作一个单位,列出来的是八大行星体积的顺序比较结果,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0832073×10^12倍,换算成具体数值是每单位地球体积的1.0832073×10^12倍。
太阳与木星的距离比值为1300000,木星和土星的距离比值为1317,土星与天王星的距离比值为745,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距离比值为65,海王星和地球的距离比值为57,地球与金星的距离比值为1,金星和火星的距离比值为0.86,火星和水星的距离比值为0.15,水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值为0.056。
由此可以看出木星是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土星次之。
八大行星介绍
太阳系中共有八个主要行星,依据与太阳的远近顺序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这些行星大多数自转的倾向和公转的倾向是相同的。不过,有两个行星与此不同,它们是金星和天王星。金星的自我旋转方向,和它的公转方向是相悖的。
天体成为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它必须围绕恒星进行公转,其次,它的质量需要足够大,以便自身的引力能够让它呈现出球体形态,最后,它的运行轨道周围不能存在其他天体,根据这个标准来衡量,太阳系中符合行星定义的,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再加上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八颗。与先前定义的九大行星有别,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上,通过了第5号决议,将冥王星归类为矮行星,从而被排除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外,其围绕恒星公转的特征符合该定义。天体若要形成球形,需要具备足够的质量,借助自身引力实现,冥王星的质量达到了这个标准,然而它未能将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清除干净,所以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
具备充足品质、呈现球状形态,却无法将邻近轨道上的其他物质清除的天体,称作“矮行星”类别,冥王星完全符合这一标准,并且国际天文学联合组织正式认定其为“矮行星”。因此冥王星被划入矮行星范畴,随之太阳系从包含九大行星转变为仅剩八大行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