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发生火灾导致三人不幸离世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及企业迅速作出表态!该车型曾被誉为技术领先的典范,然而如今却要为安全事故承担后果!生命的价值远超任何商业宣传,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市场优势的行为不可取!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官方账号,在2024年4月28日,于22时53分发布了相关内容。
作 者丨左茂轩 宋豆豆
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将华为问界推到风口浪尖。
四月份二十八日,涉及一辆问界M7的事故引发多个讨论,多个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多个网络平台的热门搜索榜单。
四月份的二十六日,华为问界M7在山西省一条高速公路上遭遇了追尾事件,问界M7车内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三个人全部遇难了。
视频截图
调查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事故责任尚未明确,车辆是否存在安全缺陷也无法确定。不过,这起事件暴露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问界M7起火3人遇难!受害者家属提出多重质疑
有视频流传,画面中,这辆车头部分撞上了前方运水车的尾部,导致车头部位和A柱变形严重,车头部位开始燃烧,火势迅猛,现场有人试图施救,但未能打开车门,后来又尝试破窗,不过车上的三个人最终都离世了。
据知情者讲,这辆界M7今年1月份才买来,实际开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
受害者亲属对华为问界M7的汽车安全性能表达了诸多疑虑,涉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及非标准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否正常启动,安全气囊是否有效部署,隐藏式门把手为何未能弹出阻碍救援等。同时,事故相关家庭成员也质疑为何在高速公路上会有洒水车辆占用行车道,进而导致了这起事故。
根据受害家庭在网络上公布的内容可知,他们对于事件提出的第一项疑问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为何未能启动,这种情况表明,华为问界在宣传时曾经借助该功能给消费者塑造了某种印象。
家属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及,事故过后,华为、问界、赛力斯等企业均未有联系,她透露,起初以为能够顺利解决,但后来发生诸多事件,她认为(相关车企)有意图掩盖真相。
有网民提出看法,认为华为问界处理相关帖子的方式欠妥,华为问界方面需要体恤逝者及其家人,更应当着力帮助受害者亲属处理事故,查清事故的来龙去脉。
华为问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事故后隐藏式门把手为何没有弹出?
根据网络流传的影像资料观察,这辆车后座藏匿的门柄未能打开,施救人员尝试击碎车窗实施救援,不过车内的三位乘客最终都未能幸存。
事故发生时,隐藏式门把手没有弹出,问界对此保持沉默。事实上,重大交通事故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安全地救出车内人员。然而,事故中的问界M7碰撞后,后车门无法打开,给救援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
问界M7的后备箱拉手在重大碰撞事故中未能自动解锁,这是否反映出其隐藏式拉手设计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车企回应:事发时车速115km/h!问界“甩锅”博世?
华为问界在此次事件中的处理方式,引发公众剧烈讨论。
四月份二十八号,这起意外事件在网上不断升温,为此,问界机构在正午时分通过其官方微博平台发布了首个正式表态。
官方通告,依据国家平台数据接入的条例,得知这辆车事故时行驶速度为一百一十五公里每小时,安全气囊运作正常,动力电池包的各项指标均属正常状态。
28日下午,问界方面再次发声。
问界再次强调了三点:
这辆车是基础非自动驾驶型号,没有安装华为的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采用了博世的系统,博世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适用速度区间为4至85公里每小时,碰撞发生时车辆时速达到115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远远超出了博世自动紧急制动能够起作用的范围
该车辆动力电池包表现正常,表明没有发生电池自燃现象,确切的引发火灾的缘由,必须等待交警部门公布的调查结论。
事故发生之际,事故车安全气囊确实弹开了,不存在安全气囊失效的情况。
问界针对此次事故的两次表态中,反复强调AEB功能,意在传递一个清晰信息:该事故与华为高度自信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没有关联。
有人提出疑问,问界展示博世技术,意在同余承东着力推广的华为AEB系统划清界限。
博世于四月二十八日午后发表公告,指出相关汽车未安装博世智驾系统,包含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同时向逝者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也就是说,问界方面的正式表态值得怀疑,或许存在“欺骗行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问界官方网站查询得知,问界新M7所有车型均搭载了AEB系统。根据事故家属提供的购车信息截图显示,事发车辆为问界M7 Plus后驱版5座(24款),最终成交价格大约为25万元,属于基础非智能驾驶配置车型。不过该车型也配备了自动紧急制动(AEB)以及前向碰撞预警(FCW)等安全功能。
据传,这次出事的车子所装的整个智能驾驶系统并非出自博世之手,而是由福瑞泰克FreeTech提供,这两家公司都为M7 Plus供货,同属AB供应体系。
余承东曾多次“夸张”宣传营销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单元负责人余承东,在问界品牌的多场推介活动中,经常运用较为戏剧化的手法来宣传产品。
诸如,价格不超过一百万的顶级SUV车型,所有汽车中表现最出色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问界品牌的所有车辆,没有任何一辆遭遇起火事故,许多车辆每天都在发生此类情况,堪称行业标杆。
AEB是华为重点宣传的驾驶安全技术之一。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见,2023年11月期间,余承东与小鹏汽车领导者何小鹏之间,发生了一场虽未直接指名道姓却充满激烈言辞的交锋,同时第三方平台在夜间对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进行了紧急检测,这两件事将一直未被公众所知的AEB技术,公之于众。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余承东在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活动上,针对当时引发广泛讨论的AEB争议发表看法:AEB功能对华为而言不算什么难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华为的GOD(通用障碍物检测能力)明显超越了常规AEB的功能水平。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还有许多技术尚未展现出来,现阶段呈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AEB功能,成为不少用户选择问界新M7的理由。
华为问界在最近的汽车发布活动中,展示了车辆遭遇大型货车从前后两面同时撞击时的测试画面,结果显示A柱、B柱、C柱均保持完整未损坏。余承东也反复强调华为问界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突出,并且声称在各种测试中均获得最高分,不存在其他并列第一的情况。
图源/华为问界官方披露
得益于华为的支持和余承东的大力宣传,问界新M7等汽车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今年三月,问界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三万辆大关,并且已经连续三个月在新造车领域中销量排名第一。
最近余承东在某个场合透露,问界新M7发售七个月以来,订购数量已经超过十七万四千台
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汽车制造领域后,行业竞争白热化,流量争夺和营销推广手段不断升级。余承东宣称“领先优势巨大”,致使众多汽车制造商被迫参与过度吹嘘的行列,深陷其中。
如今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加之价格战愈演愈烈,不少汽车制造商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牺牲品质,连最基本的行车安全规范都置若罔闻,甚至出现了误导消费者、漠视生命的恶劣现象。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当前行业亟需正视此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华为问界又一次给业界拉响了警报,不切实际的过度吹嘘,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最终也会伤害到自身。
反思问界M7事故:
“遥遥领先”的代价不应该是生命
赛力斯原先是一家普通的国内汽车制造商,其排名在三线水平,直到2021年,它和华为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能源品牌问界,从此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华为并未亲自制造汽车,不过作为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核心企业,它为问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援助,并且掌控着问界品牌的发展方向。
华为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品牌之一,很多消费者因为信赖“华为”这个名称,所以对其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倾向于采纳官方宣传的观点,进而选择相信。这种情况甚至导致部分人产生认知偏差,误以为华为的产品在技术层面、安全性能以及质量方面都达到了顶尖水准,没有任何瑕疵。
然而,过分的宣传,会使顾客陷入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误区”。
过分强调技术上的优越性来招徕顾客,却对其中潜藏的危机因素缺乏足够的提醒,这样下去或许会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华为问界以及余承东发表的诸多关于“遥遥领先”的宣传话语,在商业领域确实获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部分表述存在不妥之处,言辞过于浮夸,并且给人以不重视消费者的印象。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华为理应更加审慎地考量其宣传方式对公众观念的潜在作用,避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如今,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角逐愈发白热化,在余承东的推动下,众多公司纷纷自豪地展示其自动驾驶技术的特点。
然而由此引发了广泛争议,现行法规约束下,汽车厂商在推广自动驾驶时多采用L2+、L2.99999等模糊表述。尽管厂商宣传促使消费者尝试更高级的智能驾驶选项,但在L2级别自动驾驶中,事故责任主体仍是驾驶员,汽车公司却能轻易规避相应义务。
技术层面的分歧与争论,正反映出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白热化的现状,国内领先企业间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较量不断加码,促使人们对自动驾驶的重要程度及安全性能有了新的审视,也把自动驾驶在现实应用中潜藏的事故隐患和责任划分难题摆到了公众面前。
此次出事的是一辆问界M7非智驾版,并未牵涉到NOA这类更复杂的自动驾驶情形。
实际上,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以及华为等,都出现过因自动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情况,这类事件并不少见。
问界已有多起相关事故
问界当前在市场上的数量还不多,不过早些时候已经出现了不少牵涉到它的事故。
2023年11月13日,一段涉及华为问界M5智驾版汽车的影像在互联网上传播。该影像记录了这辆车在倒车过程中与后方车辆发生碰撞,并且其车尾压在了对方车顶之上。具体来看,被撞击的车辆在路口处停了下来,而前方的那辆问界M5在倒车时突然提速,以半圆形轨迹冲向后方车辆左侧,致使后车左侧车门出现明显变形。由于撞击力度巨大,问界M5的后轮还直接搭在了后车的车顶部位。
官方接着发布一个说明,通过后台数据检测,并且跟体验过车辆的人核实,发现人们把油门当成了刹车,才引发了这起事件,好在没有人因此受伤。
2023年12月,有辆问界M9遭遇追尾事件,根据流传的影像资料,被追尾的公交车的问界M9前部引擎罩明显拱起且扭曲,前大灯似乎也遭损,而公交车的后半部分则未受严重破坏。一位汽车领域的自媒体人士透露,这辆出事故的问界M9是品牌方提供给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的测试用车,在碰撞过程开始时,车辆已经启动了自动紧急制动和转向规避功能,但驾驶员因为对车辆操控尚不熟练,最终选择手动控制,从而引发了这次碰撞。
赛力斯公司说明,事故发生时,车辆正运用自动驾驶功能行驶,途中因司机操作介入,使得自动驾驶功能终止,进而引发追尾事故。此次意外未有人身伤亡,司机已与交管部门协作处理完毕。赛力斯强调,在行驶过程中,人的操控权始终优先于自动驾驶系统,同时倡导驾驶者提升安全意识。
确实,在应用期间,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驾驶者频繁运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积累了丰富的操作感受,从而可能降低安全意识。不过显而易见,当前该技术尚未达到完美水平,过分依赖自动驾驶潜藏危险。
行业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自动驾驶并非儿戏,多数人在初次体验时会格外留意,随后逐渐变得疏忽,最终酿成事故。
安全应当放在首要位置,企业过分吹嘘技术的后果,绝不能是顾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