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八年稳居全球首位,持续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迈向全面市场化阶段。在2023年,预计芯片短缺等难题将得到显著改善。得益于现有政策与新增政策的共同推动,以及配套设施的加速建设,我国汽车市场预计将展现出稳健向好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也将持续加快。
1月12日,广州国际港站发出了一列名为X8186的班列,列车上搭载了50台国产新能源汽车,目的地是欧洲。这趟班列的启程,是广东省首次推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中欧班列,它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各种复杂因素的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前进,成为稳定工业和经济的核心力量。具体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了96.9%和93.4%,市场占有率更是攀升至25.6%。在2022年12月这个月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79.5万辆和81.4万辆。
产业的迅猛增长,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仅设立了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的“红灯”预警系统,还构建了大宗原材料供应的“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同时,我们致力于提升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有力地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此外,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车消费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在二手车领域亦展现出显著优势。瓜子二手车联创王晓宇指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二手车交易的顺畅,这对稳固新车交易的基本规模以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以2022年的九月和十月这一汽车交易旺季“金九银十”为参照,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上,新能源二手车的线上交易额实现了超过四倍的同比增长,其中成交的车型主要是纯电动车,而且这些车辆的平均使用年限都不足两年。
尽管遭遇了芯片供应不足以及疫情等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即便是在产业受到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2022年4月,其产销量同比增速依然实现了超过40%的增长。陈士华如此表示。
具体分析,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别,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以及燃料电池车型,其产量和销量均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在2022年,纯电动车型的销量达到了536.5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1.6%;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增长了150%。
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配套也不断完善。
充电设备在经过多次充放电的测试后,表现稳定,现已达到试运行的资格。近期,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的员工在杭州卧龙浜附近的充电站,对充电桩进行了改造后的调试工作。我们已部署人员,针对低效充电桩和充电异常等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并已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在推进符合条件且居民有安装需求的小区充电桩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将加速推进充电桩的性能改造与升级工作,以确保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来自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22年的全年里,充电设施的总数量增加了259.3万台;在这其中,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同比增长达到了91.6%,而与车辆配套的私人充电桩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同时,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前12个月,我国动力电池的总产量达到了545.9吉瓦时,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8.5%。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动力电池领域企业数量已超过9200家,其中超过57%的企业是在最近5年内成立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规模化的迅猛发展阶段,为了巩固领先地位,必须抓住机遇,继续前进。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态势良好,国内市场的增长动力仍有待加强,产业进步亟需在宏观层面上得到更深入的指导和推动。
业内人士分析,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遭遇来自传统燃油车以及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压力。随着部分汽车制造商宣布下调价格,这或许会对市场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竞争态势变得更加激烈。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在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我们还需对整车及动力电池领域可能出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保持警觉,防止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无序扩张和投资过热的迹象。此外,还需合理安排国内锂资源的开发,促进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以缓解原材料供需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我们应加强动力电池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增强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并提高产品质量。
记者从工信部处获悉,2023年,我国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扶持领先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完善,同时努力维护汽车等主要消费品的稳定需求。此外,将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基础工程,试行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制度。与此同时,强化产业链结构的优化调整,健全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