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真、暴、急、勇?马斯克身上的这四个特征你知道吗

真、暴、急、勇?马斯克身上的这四个特征你知道吗摘要: 真、暴、急、勇——马斯克的四个特征...

某些卓越的开拓者,敢于直面不确定性,他们不愿受限于既定模式。这些人或许显得轻率莽撞,行为方式也易出糗,偶尔还会造成动荡,然而,他们或许同样狂热——狂热到坚信自己能够重塑全球格局。《埃隆·马斯克传》

了解马斯克要从了解特斯拉说起,当特斯拉的首批电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时,我第一次听闻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当时,他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科技先驱”,未曾料到,多年以后,这位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男子,竟凭借理想登上了世界财富之巅。

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对马斯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最终完成了《埃隆·马斯克传》这部作品,阅读完这部传记后,我从中提炼出马斯克的四个主要特点,分别是

一、

马斯克确实是个非常硬气的汉子,这种硬气表现在他敢于说真话,并且能够真正地付诸行动去拼搏。

有些人夸口时声称,意图革新全球,其实内心并无底气,自己也清楚只是戏言而已,毕竟个体能力实在太过微弱,难以产生任何影响。

唯有类似马斯克这样的狂人,才会发自肺腑地认定,推动世界进步、惠及众生是自己的责任与追求。

他打造电动汽车和购置SolarCity,是为了能源能够持续发展;他创建Space X,发射载人航天器,是为了让人类文明迈向太空文明阶段;他钻研Neuralink人机融合,制造仿生人,是为了防范人工智能可能失控的风险;甚至他自己率先生育后代,也是为了尽可能维护人类心智,尤其是他认为高智商人群应当多繁衍后代,这样人类整体才不会变得越来越愚钝。

能够察觉到,马斯克所进行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应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变数,避免地球毁灭的过早降临,并且确保当末日真的来临之际,人类不会束手无策、毫无作为。

许多人并不认同马斯克的理想,认为他骨子里是个生意人,他描绘那些宏伟蓝图,其实是为了个人形象塑造,目的是博取他人好感,最终目的还是攫取更多财富。

这确实是对马斯克的一种重大误解,在此我无意为他进行辩护或说明,然而马斯克的想法与行为,实际上完全契合了商业的根本属性:即以帮助他人为出发点。

所谓有信仰便存在,无信仰便消失,一个极度自负且确信自己能重塑世界的疯子,他所有行动在客观上必然是极致的“无私奉献”(至少在他自身认知里是如此),因此不仅切实地撼动了全球格局,也凭借这无与伦比的“无私奉献”动机,“碰巧”登上了财富榜首位。

二、

这里的“暴”,指的是“暴躁”“狂暴”。

马斯克的管理方式十分严厉,经常对下属高声呵斥,缺乏对员工的体谅,显露出明显的专制倾向。

这种特性是马斯克在高压环境下的极端性格表现,与他南非童年“弱肉强食”的生存体验,以及“恶魔父亲”对他的塑造密不可分。原生家庭中,人们或许会憎恨父亲,但成年后,父亲的影子往往难以避免地投射到个人性格上,这对马斯克同样适用。

他的性情躁,在多个重要项目阶段都有体现,比如2008年特斯拉寻求资金时曾令财务人员哭泣不止,2017年Model 3生产困难时公开解雇了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推特深夜突然裁员的事件。他情绪失控通常发生在关键时刻,针对的都是妨碍计划实现的人员或障碍物。

马斯克觉得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他表示,倘若领导者的性情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能会使他显得缺乏主见。他坚持己见的理由看似无情无义,但深入分析也有可取之处——一心想成为所有人的伙伴,就会让你过分在意眼前这个人的感受,而不是顾及整个组织的成就,这种做法会使得更多的人蒙受损失。

随着队伍日益庞大,马斯克向成员传递理念:必须接受高风险,必须遵从他那足以改变常规认知的强烈影响力。“倘若总是表示反对,声称某事无法完成、某项计划不切实际,那么下次参与集会的资格将不再属于你。”

穆勒曾提及,他只希望团队中留下那些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员,这种做法确实能促使更多人去尝试那些原先觉得难以完成的工作,然而,这种方式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身边的人可能会因此变得犹豫,既不敢向你反映不利的状况,也不愿意对你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

要么完成,要么滚蛋。在马斯克的公司,没有第三个选项。

三、急

马斯克二十八岁时,已经是硅谷备受瞩目的年轻人,那时他就开始让手下员工倍感艰辛了。他的一种领导方式,就是为某项工作定下极难达成的截止时间,接着不断催促众人达成目标。

SpaceX最初三次的火箭发射都以失败告终,公司资金几乎耗尽,埃隆马斯克命令工作人员在六十天内筹备第四次火箭发射事宜,而以往每次发射的间隔时间长达十二到十七个月

传统汽车制造商打造测试车型一般耗时九个月,埃隆·马斯克却责令团队三个月内完成可行驶的测试版本,迫使团队实行全天候无休工作制;

买下推特之后,马斯克为了节省开支,计划把萨克拉门托的数据处理基地搬到波特兰去,信息系统的负责人估计要花九个月时间,可马斯克却要求一个月内搞定

……

马斯克总是急切地行动,如果持续这样迟缓,那么星际文明将变得非常遥远,人类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愿望也会落空,届时还没有能够改变世界,他自己就生命终结了。

他性子急躁,导致自身变成了一个令人畏惧的拼命三郎,作为领导者,他能够整夜编写程序直至天亮,有时在办公桌下或公司沙发上歇宿,常常喝下一罐红牛,仅睡三四小时便再度投入工作。

因此,马斯克非常不认同推特那种温和、有人情味、善待员工的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在他看来是与紧迫感相悖、与进取精神相悖、与高效协作的节奏相悖。他更倾向于鼓励人们频繁使用“硬核”一词,认为体验不适感是有益的,这是抵制自满心态侵蚀的有效手段。安逸的假期、悦耳的鸟鸣、工作和休息的和谐、彻底的休憩时刻,这些全都不讨他喜欢。

马斯克的拼命工作方式影响了他的选人标准。他挑选员工或提拔人才时,看重的是个人意愿而非履历或能力。在他看来,积极投入工作的意愿远比纸面材料有价值。而他认为,真正投入工作的人,就是那些愿意疯狂投入、全力拼搏的人。

四、

奇妙的是,每当马斯克要求员工在限定时间内达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他们多数都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

这是怎么回事?

这既与人面临巨大压力时能更充分地挖掘自身能力有关,也与马斯克的勇于探索精神相关联。

马斯克认为,唯有第一性原理,才是牢不可破,必须坚守的准则。他所谓的“勇”,首要表现在敢于突破常规。

敢于突破传统最鲜明的体现便是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此乃其经营理念的关键所在。“五步工作法”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审视所有要求”——这项要求由何人制定,是在何种情境下制定,为何必须执行?第二个环节,便是果断地舍弃非必需的成分。

马斯克主张,除了自然法则不容更改,其他条款都有可能被打破。SpaceX的技术人员曾以“军事要求”为理由制造部件,遭到马斯克追查实际制定者及依据,结果,众多军事规范遭到逐条审视,不必要的条款被取消,火箭制造的花费也显著降低。

特斯拉的汽车后底板原本由78个部件构成,此后根据马斯克的提议采用了一体化压铸技术,使得部件数量锐减为单个,具体表现为一块完整的钢板,此举让生产周期压缩了80%。

其次,马斯克的“勇”表现在勇于承担风险。

SpaceX设立灵活的风险管控体系,容许部分隐患留存以推进项目,借助火箭实际飞行测试发现隐患。“猎鹰1号”2007年第二次发射前,工程师把“燃料晃动难题”标为第11个风险点,但马斯克将其从记录中移除来促使发射,最终因此事项造成发射失败。他接着又将此隐患定为最关键的风险点并优化了构造。

“他像赌徒一样下注,但筹码是数学公式和第一性原理”。

火箭升空试验须获得十余家管理机构的许可,但那些官员们显然不具备埃隆·马斯克般的冒险精神。

文明的衰败往往源于对探索的舍弃。一旦人们不再勇于尝试,社会的活力便会衰退。实干精神日渐匮乏,而空谈者却日益增多。马斯克指出,美国无法建造高铁和登月火箭,正是因为沉溺于过去的成就。长久的安逸会消磨进取心。

发射测试的星舰最终遭遇了毁灭性事故,根本原因在于马斯克敢于冒险,在建造发射台时选择不设置发射架底部的导流沟渠,这个决定和当年舍弃防震缓冲装置的选择如出一辙,实践表明这种冒险行为最终被证明是欠妥的。

马斯克认为这并非什么严重问题。NASA和波音公司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不太可能实施类似行动。然而马斯克坚信,在火箭制造过程中,必须运用“迅速试错”的方法。他愿意承担风险,即使火箭爆炸了,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改进方案,然后继续尝试。马斯克表示:“我们不想完全消除设计中的所有风险,否则我们将没有任何成就。”

星舰发生了爆炸,然而马斯克对着在场所有人说道,表现非常出色,各位!这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的目的就是发射升空,然后在无人能够看见的地方炸毁,我们达成了,首次进入既定轨道时肯定会出现不少状况,不过今天依然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星舰的爆毁也映照着马斯克本人,这是对他强迫性格的一种贴切比喻——他追求过高目标,行动鲁莽,勇于疯狂挑战,取得非凡成就,然而同时,他也会摧毁周围环境,只留下断壁残垣,面对这般景象,他却能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

漫长的时光里,他的人生铸就了永载史册的卓越功绩,也遭遇了得意后的惨痛失败、许诺后的背信弃义和鲁莽时期的傲慢放纵。无论结果如何,一切仿佛巨著,气势恢宏。敬仰他的人把他奉为神明,唾弃他的人对他极尽嘲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