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华为智驾或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宝骏能否借势翻身?

华为智驾或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宝骏能否借势翻身?摘要: 华为为何“自降身段”?宝骏搭上华为这艘“技术航母”,又能否实现品牌跃升?...

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宝骏汽车,这个搭配确实让很多人觉得出乎意料。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宣布深化合作,共同研发的技术会首先装在宝骏的新款六座SUV华境S上。这表明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或许会打破价格限制,进入十万元价格区间。

宝骏品牌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定位高于五菱的品牌,属于中高端系列,不过它的市场售价并不算贵,比同级别其他汽车公司的中高端产品要便宜。华境S预计也会走大众化路线,售价可能比华为和上汽合作的尚界车型更低,大概在十五万元以内,甚至可能降到十万元左右。

早些时候,华为的智选版型(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Hi版型(阿维塔、岚图、奥迪)的协作伙伴,全都是新兴品牌或者定位上乘的奢侈品牌,产品售价大多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尊界甚至超过了百万元。尚未发售的尚界H5,预计售价也要从十六万九千八百元起步。今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的安装数量抵达25.5万辆,在高档智能汽车领域,华为乾崑智驾的配备比例高达53.2%。为高端奢侈品牌提供支持,现已慢慢转变为外界对华为智驾的一个普遍印象。

当华为智驾价格显著降低至十万元级别,这被视为行业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华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原因是什么?宝骏与华为合作,借助其先进技术,能否推动自身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华为的“阳谋”:剑指汽车界的Intel

许多专家指出,华为挑选宝骏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其拓展市场规划的关键步骤,体现出作为技术支持方的战略考量。

资深汽车市场研究专家梅松林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华为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市场开拓思路,正在逐步应用于汽车产业——华为品牌手机主攻高端商务用户群体,荣耀品牌则服务大众及年轻消费群体;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在高端市场(“四界”)取得稳固地位后,正着手向中低端(尚界、宝骏)市场延伸,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是增加自动驾驶系统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四界”的市场表现逐步提升后,华为智驾系统的经济性有所改善,这也促使它向更广泛的价格区间拓展业务。”梅松林谈到。

宝骏品牌近年来的市场状况不尽如人意,不过它的母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实力雄厚,并且正在着力打造全新宝骏品牌形象。根据统计,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售量高达1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一半,具体达到了80万辆。如此庞大的客户基础,对于迫切需要扩大业务规模的华为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去年三月,华为常务董事兼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汽车业务持续经营损益,最严重时一年亏损达百亿,随后降至八亿,至二零二三年亏损六十亿,预计二零二四年可收窄亏损。二零二五年上半年财报发布时,余承东披露华为汽车业务首次达成盈利目标。此项工作不仅涉及为智能选择车辆服务提供运营保障,Hi模式也必须迅速开展,以促进利润水平提高。

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研究专家叶正平指出,华为同宝骏展开协作的关键意义在于迅速获取智能驾驶相关数据。他表明,宝骏汽车行驶的区域范围更广,道路环境更为多样,驾驶者行为模式更加丰富,由此产生的庞大真实行驶数据,对于优化和改进智能驾驶算法具有决定性作用,堪称宝贵的素材来源。华为力求比竞争者更快地进步,构筑牢固的技术壁垒,这正对其保持顶尖技术声誉至关重要。出于这种考虑,华为在宝骏计划上并非首要关注高额回报,而是实施策略性的利益让渡,以此获取市场占有率及关键的道路测试信息,这可视为对未来可能获利的预先投资。

那么,和十万元级别品牌联手,会不会损害华为的技术品牌声誉?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对此说明,华为这类高端智能驾驶供应商,和档次较低的品牌合作时,一般不会过分担忧影响技术品牌声誉,反而可能借助技术共享、市场扩大和生态打造,达成多方互利。他另外指出,对于供货方而言,业务范围的扩大未必遵循“规模越大越佳”的单一模式,往往需要在技术匹配程度、品牌配合效果、费用管理以及长远规划等多个方面寻求平衡。

叶正平引用科技界的著名范例说明,华为智驾进入中低端市场合乎情理:这好比“IntelInside”——英特尔的芯片适用于从几千元的初级电脑到数万元的高端服务器。用户不会因为英特尔为入门级电脑配置奔腾处理器,就认为酷睿i9不够顶级。华为立志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企业,类似于‘Intel’或‘高通’的地位,致力于让‘HUAWEIINSIDE’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时的重要参考因素,此目标不受汽车售价的影响。

然而,在为行驶轨迹偏差显著的车辆提供配套时,华为自动驾驶的整体规划或许必须进行整体性的修正。叶正平指出,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依照汽车安全装置(从缓冲垫到车身稳定系统)的推广历程,逐步构建成层级分明的产品结构,各个级别的车辆在自动驾驶功能配备上会有所不同。“华为自动驾驶”将形成一个包含多种成本区间的产品系列,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梅松林还透露,华为也许会参照手机业务的做法,设立面向大众化市场的智能驾驶系统品牌,该品牌产品将主要供应于成本敏感型消费者。

去岁三月,余承东公开阐述,受制于供应链等因素,华为相关方案造价颇高,唯有售价达三十万元以上之汽车方可承受,现今十万元价位之车型亦将配备华为顶级自动驾驶,是否表明自动驾驶系统费用已显著降低?未来十万元以下搭载智能驾驶之汽车是否有望?

顾剑民谈到,高级智能驾驶进入十万元市场是发展趋势,不过要经过技术更新和费用降低的逐步发展。现阶段,一般客户可以重点考察十五万元价位车辆智能驾驶功能方面的竞争,估计两到三年后这个价格范围会有更多高价值的智能驾驶汽车出现。

宝骏的机遇和挑战

宝骏品牌当前销售状况不理想,华为智驾系统的引入无疑能极大提振其市场表现。叶正平指出,华为的参与将显著增强宝骏的品牌影响力。购买者会意识到,花十几万元就能获得源自三四十万高端车型的顶尖智能驾驶技术,这种价格与配置的反差会形成强烈的价值对比,从而有效提升宝骏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宝骏品牌经历多次市场波动。2010年,它由上汽通用五菱创立,肩负着从商用车转型乘用车以及品牌升级的任务。在早期阶段,宝骏依靠价格实惠且符合细分市场需要的产品设计,众多车型广受欢迎,例如宝骏510、宝骏560、宝骏730等,这些车都被誉为“神车”。2017年,宝骏品牌的年销量成功超过一百万辆。市场环境发生转变,行业竞争变得激烈,宝骏品牌销售量开始走下坡路,到2020年销售量减半,只有42万辆,到2024年更是降低到每年仅卖4.3万辆。

为了维持发展,宝骏品牌近些年主动调整策略,完成了品牌形象升级,并且推出了RS和RC等全新车系,在智能配置上,为KiWiEV、云朵、悦也Plus等车型装配了“灵眸智驾0”系统,达成了十万元价位区间的智能泊车与行驶功能,接着又为云海这款纯电小型SUV安装了与大疆联合研发的“大疆灵眸智驾0Max”系统。可是,多次努力之后,宝骏产品的市场表现依然没有显著提升,下降的势头仍在继续,在这种形势下,宝骏推出的新车型华境S瞄准了六座级SUV领域,并且与华为合作,这实际上是一次不留后路的重大战略安排。

许多行业专家对宝骏和华为的协作表示乐观,华为先前已经助力众多汽车制造商取得成功,采用智选模式的问界品牌销量大幅增长,而Hi模式的阿维塔、深蓝、岚图、广汽向往等品牌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注意,相关统计表明,到今年八月,华为乾崑智驾的装配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台,宝骏在恰当的时机挑选了理想的合作方,实现了正确的决策。梅松林表示,宝骏承担着推动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升级和实现智能化的双重使命,然而当前市场状况不佳,智能化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达成这两项目标,通过与华为和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宝骏有望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发掘新的发展契机。

叶正平也透露,倘若宝骏能够把握同华为协作的契机,弥补自身在动力电池、车架系统、质量把控、售后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并且灵巧地将华为的先进技术与自身对民用汽车市场的透彻认知融合,创造出“驾驶舒适、功能实用、品质卓越且高度智能化”的国民代表性车型,那么这次合作的前景相当乐观。

宝骏品牌要实现真正的进步,就必须解决一系列难题。叶正平提醒说,如果宝骏只是把华为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而自身在制造、品质管理、客户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的能力不能相应提高,那么最终可能会让消费者的期望落空。

梅松林直接点明合作的关键症结,指出产品与成本是主要障碍,10万元市场对华为而言是全新范畴,必须研制专属适配方案,同时严格控制成本,以往在高端市场的成功做法在此不一定管用,最终能为宝骏带来何种改进尚难预料。

今年上汽通用五菱销售表现突出,前八个月共售出99.9万辆,同比提升了37%。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到404.82亿元,增长了22.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76亿元,增幅显著。当前,上汽通用五菱正努力提升品牌形象,摆脱低端市场形象,而宝骏华境S车型被视为公司实现新突破的关键。宝骏汽车借助华为技术能否开拓经济型智能驾驶领域,宝骏品牌又能否凭借此合作实现品牌形象的重塑,这两大议题使得宝骏和华为的联手备受瞩目。

(作者 周菊)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