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 SpaceX 第四次火箭回收尝试受挫后,面对镜头发出讥讽的笑声,表示那些断言“此路不通”的人,其态度与 1903 年轻视莱特兄弟的人别无二致,等到不可能的事情被你变成现实,他们便会转变立场,声称“我早就料到你能成功”。
这位号称“硅谷钢铁侠”的怪人,最拿手的就是用实际证据让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闭嘴。
他 2002 年提出制造火箭的构想时,NASA 的专家讥讽他 “连推进剂和燃料都无法区分”;2008 年他宣称要研发电动车时,底特律的权威人士指责他 “是个对汽车一窍不通的外行”;2016 年他计划开凿隧道以改善交通状况时,洛杉矶市长当众揶揄 “这是我听闻过的最荒唐的主意”。
如今,SpaceX 的火箭已经能够发射后成功降落,特斯拉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中价值最大的公司,隧道建设公司 Boring 在拉斯维加斯也开通了专门的交通线路,过去那些轻视的目光,如今都转变成了钦佩的掌声。
为何你才能一直未被发掘?为何你那些精彩的主张常被忽略?那是因为你至今未曾经历过一场真正重要的成功。
世间万物皆趋利,只信成功者的言辞;人生际遇多偏袒,仅向获胜者敞开大门。你若尚未赢得胜利,你的呼喊便似微蚊之鸣;一旦取得胜利,你的每一个气息都将被视为至理。
那些老是说没人理解自己的人,通常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强迫自己成功一次的胆量,最终在旁人的否定声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光芒。
一、未赢时,你的道理是废话;赢过后,你的废话是道理
马斯克三十岁那年,利用了PayPal的财富,踏入了航天行业,他打算向俄罗斯购置二手火箭,然而交易过程中,对方将他当作了容易受骗的客户,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价格,还讥讽道“美国人都得向我们购买火箭”。
他满腔怒火回到祖国,在车库里埋头绘制火箭方案,他的工程师伙伴看了连连摆手,表示这种构思连地球引力都挣脱不了。后来呢?十八年光阴荏苒,SpaceX 的星舰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却终究实现了将人类送往空间站的壮丽目标,而当年讥笑他的俄罗斯航天机构,如今却不得不仰仗与 SpaceX 的合作来维持生计。
现实中的无情法则如下:尚未取得胜利时,即便理由再充分,也会被视为诡辩;一旦成功之后,哪怕只言片语,都会被奉为至理名言。
你尚未取得任何成果时,声称自己有个绝妙的主意,旁人便会回应说谁没有点构思;一旦你功成名就,即便自谦是侥幸碰巧,别人也会称赞你这是深藏不露的智慧。
更令人难过的是,同一句话,由落魄之人道出便是托词,由得志之人言说则成教训,譬如马云声称对财富漠不关心被视作炫耀,你若说出同样的话只会显得傻气。
马斯克初次出席创业论坛,意图登台阐述 SpaceX 的构想,组织者明确表示仅接纳具备成功履历的嘉宾,因此他只能滞留会场边缘派发宣传资料,部分人接过后并未浏览便随意丢弃,更有甚者出言讥讽称其为“狂人”。
此刻啊,他发布一条信息声称“将前往火星”,世界各大通讯社就会铺天盖地刊发,美国宇航局会主动前来洽谈协作,众多国家领导人也渴望与他探讨航天蓝图。
他说:这个世界真像学校里的势利眼同学,你成绩垫底时,没人搭理你,你成绩拔尖时,连老师都想讨好你。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是在没赢过之前就想让世界听自己的。
你的文章反响平平,你便指责读者缺乏鉴赏力;你的产品滞销,你便归咎于市场尚未发展完善;你的建议未被采纳,你便认定领导能力不足。
未曾意识到,并非世人不愿聆听你的声音,而是你尚未提供让他们愿意倾听的契机。譬如学子成绩不佳,却将责任归咎于师长忽视自身,唯有先展示出优异的学业表现,才有资格商议所谓的“公允”。
未赢时的沉默,是赢过后的资本。
埃隆在 SpaceX 初期获得成功之前,每次面对媒体询问都会被反复追问 “何时能够实现突破”,他从不进行解释,只是回答 “马上”。
他后来表示,倘若那时每天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争辩不休,便没有精力投入到技术研究当中去了。
二、赢一次的本质,是打破 “别人对你的认知茧房”
马斯克在研发特斯拉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技术层面,而是社会普遍认为电动汽车无法行驶较远距离的观点。为了扭转这种看法,他策划了一项惊世骇俗的行动:派遣团队驾驶一辆 Roadster 跑车,完成从洛杉矶到纽约的公路之旅。整个行程全程不进行任何充电,通过实时直播的方式,向世人有力地证明电动汽车完全能够胜任长途驾驶。
结果半路上跑车没电了,他只能叫拖车,被媒体嘲笑了整整一周。
他没有放弃,在提升电池性能后再次尝试,这次取得了成功,从此,“电动汽车续航有限”的固有观念被颠覆,特斯拉的订单量迅速增加。
这种胜利的独特力量在于,它能够扭转他人对你“绝无可能”的看法,使之转变为“竟然可行”的新观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