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瞭汽车/正琦
今年,除了价格竞争持续白热化之外,华为同北汽集团合作推出的享界S9,也是一件相当惹人关注的事情。
然而,目前看来,享界S9似乎存在名不副实的状况。那么,在这款车中,华为的“加持传说”为何失效了呢?
1.三周销量不足500,享界S9市场认可度不足
享界S9在市场上表现不佳并非偶然。根据多家顶级销售点的反馈,这款产品目前的畅销状况,远不如问界M7与M9推出之初那样热烈。
根据登记数据统计,享界S9面市之后的三十天里,完成注册的车辆数没有超过五百台。但是,在价格区间为四十万元上下的纯电动轿车领域中,享界S9依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在享界S9推向市场之前,售价四十万元区间的自主纯电车型仅有蔚来ET7和智己L7两种可选。而这两款车的销售业绩,远远不如享界S9。
然而享界S9最初宣传时强调其品质堪比奔驰S级,价格则与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看齐。但现在来看,它连对比56E任何一个车型一周的销售数据都远远不及,更别说整个月的销量了,其三周的新车注册量也远低于这些主流车型。
然而,最新车型在最初三十天内的投保数据普遍不高,等到后续的制造能力提升之后,或许能和部分热门中大型轿车展开竞争。不过,享界S9这次的口碑却遇到了一些分歧。
2.车评人瞄准做工细节,底盘调教略有争议
国内高端品牌同BBA等顶级品牌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根本原因在于对诸多细节的精心制作与持续改进。座椅触感、方向盘操控、底盘调校、动力输出以及制动性能,这些方面BBA都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而仅靠增加配置是无法弥补这些细节上的不足的。
享界S9在堆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过部分细节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底盘调校成了热议话题,座椅放倒时发出的声响、非标准方向盘的操控体验,这些都被一些车评人指出了不足。
享界S9把后排的零重力座椅当作了宣传的核心内容。为了这个后排的特殊装置,享界S9在前排的副驾驶位置做了很多让步。其他车款上常见的“女王副驾”功能,在享界S9上既找不到化妆盒,也摸不到手套箱。
这些或许并非享界S9销量下滑的根本症结,深入探究之后,才会察觉一个既可笑又可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况。
3.增程当纯电,发动机只为“有备无患”
这款价值四十万元的纯电轿车享界S9,承受的商场挑战颇大,这种挑战并非完全源于其他车厂,关键还在于怎样扭转购买者的想法。
购买豪华汽车的人群大多比较拘谨,他们对于纯电动车型难以接受,就连奔驰、宝马稍微改变一下造型设计,也会招致他们的负面评价。仅仅依靠零重力座椅、自动驾驶系统以及顶级的设备,想要赢得这些买家的青睐相当不容易。
更关键的是,享界S9当前销售的车辆全是纯电动版本,没有任何增程式车型可选。虽然它的长续航型号标称续航超过800公里,但在实际行驶中,这个数据大概只能实现大约70%。
先前华为同奇瑞联手打造的智界S7,因为缺少增程型车款,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所以,推出增程型版本,可能是让享界S9的销量得以提升最为管用的途径。
然而,根据用户实际操作方式,多数增程车驾驶者日常主要将车辆当作纯电动车使用,通常两到三天补充一次电量,一年内几乎用不到燃油行驶,累计燃油行驶里程普遍不超过两千公里。似乎在真实应用场景下,拥有八百公里续航能力的纯电动车,其便利性应当要优于只有两百公里续航的增程式汽车。
然而中国人的“未雨绸缪”观念非常深厚。所谓“续航担忧”,与其说是实际体验引发的恐慌,不如说是出于谨慎的“安分守己”心态。
或许,享界S9的设计人员只注意到现在很多人把增程式汽车当作纯电动汽车使用的情况,却没考虑到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保守倾向,这种可能促使一些汽车制造商重新思考消费者实际需要和心理期望之间的分界点究竟是什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