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十分活跃,新兴品牌纷纷发力,自主车企的电动化业务发展迅猛,传统合资公司则试图通过推出适应本地需求的新车型来巩固地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最新发布的信息表明,八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达到110.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个百分点,在所有乘用车销售中的占比为55.2%,比前一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展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表面上的稳定,实际上隐藏着不少波动。
具体分析,八月份纯电动车辆的整体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点五,而仅含充电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仅实现了百分之五的增长,采用增程技术的车辆更是出现了百分之九点五的下滑。去年还发展迅猛的混合动力汽车(包含增程类型,后面不再重复说明)现在却已经明显放缓了脚步。
01 纯电与插混增速拉开差距
混合动力汽车能否主导新能源车领域?依据2024年全年该车型同比增加83.3%的显著数据,今年初,业内各界对该车型前景均抱有极大期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早先表示,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这两种技术方案,会在新能源汽车增长部分扮演关键角色,预计到2025年,其销售量将突破800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幅达到60%,并且占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比例将非常接近50%。
但是,到了2025年,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速度不断减缓,对新能源车领域的进步造成了变数。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缩写为“中汽协”)的统计表明,今年一月,国内纯电动车的销售量达到五十七万四千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九点一;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三十七万辆,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点一。二月份,纯电动车辆的销售量达到了五十四万四千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五点一;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则为三十四万八千台,同比增幅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点三。不过,到了三月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增长速度就急剧减缓,跌至了百分之三十五点八。到了六月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总共是四十七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仅仅只有百分之七点八。到了七月份,纯电动汽车的同比增长达到了四十七点一百分之四十七点一,而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二点八,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意料之外,高速增长的预期并未实现,增程式车辆的销售反而比去年降低了。乘联分会公布的统计显示,七月份纯电动车的销量是73.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4.8%;而狭义插混车的销售量有33.6万辆,同比增长了3.3%;但增程式车型的批发量只有10.9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2%。今年八月,增程动力汽车的销售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九点五。同时,新品牌中纯电动和增程动力的比例,已经从去年的五十六比百分之十点二调整到了百分之六十四比百分之七点七。
理想汽车作为增程路线的典型企业,其销量已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减少,这表明增程式市场的发展遇到了阻碍。具体来看,六月份销量比去年同期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四,七月份销量同比减少了百分之三十九点八,到了八月份销量更是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百分之四十点七。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表明,理想在该季度实现营收3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8%;实现净利10亿元,同比微降0.5%。鉴于销量持续走低,该份报告对第三季度的经营预期持比较审慎的态度。预计第三季度汽车出货量在9万到9.5万辆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7.8%至41.1%;到2025年前三季度,总收入将比去年同期降低38.8%到42.1%,达到248亿到262亿元。
乘联分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里,纯电动车辆的比例达到了61.9%,比去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而狭义插混类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为29.3%,同比却减少了3个百分点;增程式车型的份额为8.8%,也出现了1个百分点的年度下降,三者之间的销售差距变得越来越显著。
02 技术、基建全面进步 纯电迎黄金时代
近期,为了在混合动力领域抢占份额,广汽集团、智己汽车、上汽大众等多家公司纷纷推出混合动力或增程车型,各种新车型接连问世。然而,混合动力市场的规模尚未扩大,纯电动汽车却迅速扩张。去年七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仅比混合动力汽车多十一万三千辆;到了今年七月,两者之间的销量差距已经扩大到三十六万辆。
纯电动汽车销量急剧攀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道,主要驱动力在于纯电技术的显著进步,车主对电动车的续航担忧已大幅消解。最近,在国新办举办的“优质实现‘十四五’计划”相关主题新闻通报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谈到,产业公司增加资源解决技术挑战,明显改善了车辆的整体性能水平,纯电动车每回能跑四百多公里,充电速度比以前快了三倍以上。
最近举办的2025成都车展上,许多新型纯电动车的行驶距离突破了六百公里,快速充电技术也变得十分普遍。全新小鹏P7CLTC最大续航里程为820公里,借助全域800V平台和5C超充AI电池,能够10分钟快速补充525公里续航;尚界H5纯电版CLTC续航最长为655公里;全新蔚来ES8配备102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达到635公里,运用900V超充快换技术,可以5分钟迅速增加250公里续航,也能3分钟快速更换满电。
早些时候,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不如增程式汽车有优势,其技术带来的良好感受,难以抵消人们对于续航能力的担忧;如今,人们对于续航能力的顾虑逐渐减轻。蔚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在成都车展上谈道,随着纯电技术的进步,用户在使用纯电动汽车时的里程担忧持续减弱,纯电动汽车的鼎盛时期即将来临。
蔚来公司的创建者兼最高负责人李斌同样指出,消费者在使用纯电动车辆时感受到的好处持续增长。乐道L90以及蔚来ES8的后部储物空间布局,展现了纯电动技术带来的空间上的好处,这是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都难以做到的。李斌这样说道。
充电桩的建设越来越成熟,为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人提供了更多信心。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统计显示,到七月为止,全国充电桩的总数已经达到1669万多个。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三。在一到七月份的时间里,充电桩和汽车的增量比例是每增加一个汽车就对应增加一个点八个充电桩。这样的建设速度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充电需求。岚图汽车的首席行政官卢放最近透露,中国的公共设施建设相当完善,众多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备了快速充电设备,使用起来十分便捷。得益于公共设施建设的持续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倾向于购买纯电动汽车。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步调整纯电动汽车的供应比例。
插混汽车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纯电车型存在续航担忧,如今纯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普遍增加,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健全,因此消费者对于‘油电结合’的车辆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强烈需求了,这是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的观点。
03 混动“大电池、大电量”恐难走通
纯电动汽车表现优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混合动力汽车就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依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所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4》,近年来,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能力为442公里,而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平均水平是185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续航平均水平则为125公里。可是,今年至今,所有插电混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都共同宣传“极长纯电行驶里程”的特性,一同进入了配备大容量电池、拥有高电量的阶段。
听说,前阵子举行的2025成都车展上展示的全新坦克500 Hi4-Z搭载了容量为59度的电池组,按照WLTC标准测算,纯电动行驶距离能超过200公里。早些时候,坦克Hi4-T系列车型的纯电续航能力大约在110公里附近。至于2026款岚图梦想家,其CLTC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50公里。smart品牌下的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smart精灵5 EHD,纯电行驶里程能够达到250公里以上。smart全球技术负责人羊军向媒体透露,借助大容量电池的插混系统,能够扩大车辆适用范围,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北方、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的行驶,都可以轻松应对。
其他类型的增程式汽车,其纯电动行驶距离已经超过四百公里,与纯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能力不相上下。根据消息,借助“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智己LS6增程型版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四百五十公里。最近,小鹏汽车公布,其超级增程系列的首个车型小鹏X9的纯电续航里程超过了四百五十公里。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能源补充方面持续接近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超高速充电设施不断普及。据了解,全球首款采用800V高压结构的混合动力多功能车,2026款岚图梦想家配备了5C超级充电技术,从20%到80%的电量仅需12分钟就能充满。智己LS6也搭载了800V超高速充电的高压平台,充电15分钟可行驶310公里。
然而,根据那些专家的分析,“规模越大越优”这一观点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或许并不恰当。电池容量对插混车型销售提升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假如车辆具备非常长的纯电动行驶距离,那么发动机和增程器就形同虚设。既然这些设备一直无需启动,为何不干脆购买纯电动汽车呢?崔东树明确表示。李斌早先也说过,增程车的电瓶越造越大,油箱一年仅仅用上两回,每天都要携带几百斤重物在车里面,这样做非常不经济。
更加突出的是,所谓插混车型的高续航能力也面临争议。在2025年成都车展开幕之际,上汽集团乘用车高层负责人俞经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插混汽车领域存在的工艺短视问题,指出部分厂商为了提升续航里程,不惜盲目扩大油箱容量,若以这种思路作为研发导向,则说明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还有一部分人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品质存有疑虑。成都的刘先生就表示,混合动力汽车突出的无里程担忧确实很有诱惑力,而且它的智能功能也比传统汽油车更优越。不过他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因为多了个系统就会增加潜在问题,故障出现的概率会不会比汽油车和纯电动车要大?
04 “向下”“向北”“向外”开辟混动市场
原先设想的平分市场如今看来要破灭,纯电动汽车的领先优势已非常明显,混合动力汽车能否还有能力挑战纯电动汽车的主导地位?
曹鹤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适合在充电条件有限的地区推广,例如县镇等基础设施薄弱的市场,或者冬季纯电动续航能力不足的北方区域。从县镇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分析,插混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销量增长迅速,其中插混动力汽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9.5%上升至2024年的34.8%。这表明,能够同时使用汽油和电力是县镇消费者普遍看重的功能。
在北方地区,乘联分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七个月,西北及东北部分省区的乘用车销售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要大于纯电动汽车的份额,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都属于这些省区,宁夏的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占比是34.5%,纯电动汽车销售占比只有16.4%;黑龙江的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占比高达25.3%,纯电动汽车销售占比仅为9.7%。南方地区多个省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纯电动车辆销量显著增长。海南省纯电动车型市场占有率达到50.9%,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仅为15.4%。浙江省纯电动车型市场占有率为40.8%,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仅为15.1%。
混合动力汽车除了向地面行驶、向北方行进,还可以向外部移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表明,今年前六个月,国内纯电动车辆出口数量达67万部,较上年同期提升40.2%;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出口量达到39万部,同比增幅高达21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强调,今年前七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状况超出预料,主要原因是混合动力以及常规混合动力车型取代了纯电动车辆,成为出口市场的新兴增长动力。一些海外地区的充电设备建设还不够完备,那里或许能成为咱们混动车型的潜在增长点,曹鹤这样认为。
关于未来三大技术路线的发展态势,崔东树指出,在国内市场,纯电动汽车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他认为,纯电、插混、增程这三种技术路线的比例大致会保持六比三比一的分布,但纯电车型的市场占比会有所提升。
但是曹鹤表示,目前还没有最终结论,从长远角度分析,无论是纯电动、增程式还是插电式汽车,都需要等待能源形态发生转变,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可能会让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选择出现变数,只要核心技术在研发上取得进展,并且成本能够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成为关键的技术方向之一。最近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所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大数据分析报告》表明,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经迈入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累计推广了三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基本形成了自主掌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到2026年往后推算,氢能源动力车辆行业将完成从数万辆到百万量级的跨越,迈入全面商业化的新阶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