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自己经营或经授权开设的店铺总数大约为3300家,依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每家店铺需要照料的车辆将近2400辆,这远远超过了当前大多数汽车服务点的服务本领。图为小鹏汽车位于北京的一家销售网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拍摄
最近一整年,新能源汽车“费用高昂、修理费高”的相关报道和讨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如今电动汽车的后市场服务还不够健全,一些汽车生产商为了压缩生产开销和过度追求智能配置,把车辆维修费用转由用户自行承担,这张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二零二二年,尽管全世界存在诸多变数,中国的汽车行业还是在困境中维持了不错的进步情况。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首次达到车市整体规模的一半,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产量与销量不断刷新纪录,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国际化步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这些现象无疑令行业内外人士倍感振奋。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火车头”拉动作用尤为瞩目。
提及这个议题,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媒体表示,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近28%,到了12月份,这一比例已经攀升到29.5%。这样的成绩,已经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里规定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要达到20%”的目标提前实现了。
汽车新能源领域如今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地带。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这两年对新能源车市场展现出强大影响力,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六成以上,众多新能源新车型的表现都吸引了大量买家目光。
不过,过去一年之中,涉及新能源车“保险费用大、修理成本高”的报道和讨论,激发了众多关注。
信息公司WePredict有份文件指出,他们考察了2016到2021年期间差不多1900万辆车的维护保养情况,调查发现,当前电动车的修理费用是同等价位汽油车的1.6倍到2.3倍。
说到新能源汽车,社会各界主要关心的是它的节能环保和智能互联功能。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汽车也给传统汽车服务的维修维护和保险制度带来了深刻变革。汽车行业专家刘志超这样认为。
保险维修成为车主心病
根据新闻报道,浙江省一名极星2车主在开车时遭遇事故,车辆前照灯和车架部分遭到破坏,动力电池单元出现向内变形的情况。
车主起初以为剐蹭仅使电池组外壳有轻微损伤,但4S店随后说明,由于极星2的构造特点,无法单独整修保护电池的铝制外壳,必须整体更换电池组,维修费用高达54万元。
极星2最新车型的市场定价仅在二十五万元以内(若减去厂商让利及政府补贴),然而我却要为这样一起轻微的意外承担双倍的维修开销,这实在太过离谱了。这种感受迅速触动了众多消费者的心弦。事实上,这仅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高昂维修成本的一个具体体现。
最近,有辆小鹏P5的车头被撞,修理费用要1万9千块钱,光替换一个激光雷达就要9000多元;一辆卖价超过30万的特斯拉Model Y,车尾虽然只受了点伤,但修理费却要20万;还有一辆理想ONE,不小心蹭到了漆,车主想修的时候,发现单面重新喷漆就要1200元,两面加起来总共要2400元。
修理成本持续攀升,保险公司纷纷调高新能源车险的保费,这种现象在新能源车险特别规定公布后更加显著,也更加普遍。
特斯拉公司透露,最近其所有汽车在全国的保险费用普遍增加了大约十分之一,而高端版本车型的保险费用平均增加了不到百分之二十。小鹏汽车公司也针对保险费用上升的情况作出说明,指出其车辆保险费用的增幅介于百分之二点九和百分之十八点二之间。
去年七月,许畅在广东珠海购入了一款合资企业制造的电动汽车,这辆车是最新款的,经过优惠活动后,最终成交价为十四万三千元,另外,他为新车缴纳了五千一百八十二元的车险费用
根据我的掌握,2021年这个价位的电动车保险费用大约是四千元,这是我的了解情况,许畅向记者解释说,她算了一笔账,新车的电费、保险费、维修保养等各项支出确实比汽油车要低,因此即使保险费用稍微上升一些,大家也还能够接受这个情况。
根据太保财险统计,到上一年岁末,新能源车辆保险在新增业务保费中占比已高达将近一半。另据中再集团信息,新能源汽车保险费收入在2021年已突破三十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百分之三点八。
记者前往北京朝阳区龙湖长楹天街进行实地探访,发现众多新能源汽车核心品牌,包括小鹏、AITO、理想等,均在此设有销售网点。
从2022年开始,新能源车险费用持续变化,多数时候是调高。相同车辆,相似的理赔情况。2022年开头有的车型能优惠百分之五左右,但最近六个月普遍增加百分之十以上,换算成保费在七百到一千元之间,最高的已经超出限定额度百分之三十五。一位新能源车商场的推销员这样告诉笔者。
完善体系布局成为关键
2021年12月27日,新能源专用保险开始提供。上海保险交易所同时推出了新能源车险交易市场,并且首次发布了12家财险企业的新能源保险方案,车主们能够借助各种平台完成线上投保。现阶段,新能源保险已经进入推出一周年的时候。
不过,各项规定逐步健全,部分新能源车辆保险费用略有增加,多数保险公司依然认为,新能源专用车险目前属于亏损业务。
中国银保信披露的信息表明,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统计中,电动汽车的总事故发生率较传统汽车高出3.6个百分点,家庭用电动汽车的事故概率比传统汽车更高,达到了9.3个百分点。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材料,当前电动汽车保险的平均理赔金额占保费收入的比重约为85%,整个行业依然承受着显著的保费亏损状况。
刘志超向媒体表示,现阶段新能源车险的总体花费要高于传统燃油车险,不过随着行业进步,这一状况已经有所改善。自从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保险方案面市以来,费用开销持续降低,正逐步靠近收支相抵的阶段。现阶段,新能源车险的承保费用比率大约是101%,已经非常接近收支平衡的界限。
刘志超认为,由于新能源车险的赔偿比例偏高,现阶段许多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对承保这类车辆比较小心。虽然新能源车险对中小公司来说是个相当可观的业务领域,不过它们开展这项业务的难度却不小。
当前情形下,一些汽车制造商对保险业务表现出热忱。调查资料表明,诸如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特斯拉、蔚来等新兴汽车公司已开始经营车险业务。而在传统汽车企业方面,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以及吉利控股等公司也早已进入保险领域。
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保险领域,主要看重新能源车险的广阔发展前景,同时认为车险是汽车公司与终端客户建立联系的渠道,有助于覆盖车主驾驶活动的全部阶段,并且孕育了新的经营思路和盈利途径。刘志超指出。
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高昂,崔东树谈到,为了使自家汽车更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常会配备大量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此类雷达价格通常十分昂贵,而且缺乏周全的防护设计。
这种构造,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刮伤,车主将承担巨额的修理开销。崔东树指出,现在许多电动汽车采用整体压铸工艺,这种工艺的长处在于减轻车重,节省生产开支,增加行驶距离,从而优化驾驶体验。不过,如果遭遇剧烈撞击,车辆将无法修复,必须整体置换。
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整个后续服务领域还不够成熟,车辆的关键部件几乎都由汽车制造商控制,他们对于这些部件和所需工时的定价拥有决定权。他指出,目前电动汽车的维修服务系统不够健全,一些汽车厂商为了压缩生产费用和追求过于智能化的配置,把本应承担的高昂维修费用加在了购买者的头上。
现在新能源品牌直营店和授权店加起来的数量大概有3300家,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每家店需要服务将近2400辆新能源汽车,这远远超过了现在大多数汽车服务店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崔东树提出,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还是维修保养行业,都应该迅速建立完善的体系,吸引更多企业和店铺参与进来,通过增加服务网点来缓解高价带来的影响。
我的看法是,新能源汽车在终端市场的占比一旦超过百分之三十,极有可能给传统燃油车市场带来强烈影响。由于新能源汽车呈现迅猛的增长态势,并且保险公司同汽车制造商、维修机构等产业链各环节持续进行协作与调整,我们确信,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业务将会不断进行完善,持续进步,最终实现风险管控与保费标准的合理匹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