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周的严寒考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于昨日(25日)对外发布了近20款主流新能源汽车在极寒条件下的测试成绩,结果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寒冷气候中的表现逐年提升。
记者得知,此次测试是在位于北纬48°的红河谷五大连池基地进行的,涉及近20款主流新能源车型。它们在气温介于零下15℃至零下25℃的冰天雪地环境中,接受了雪地安全、逆光安全、续航耐久性、充电效率以及空调取暖等六个项目,共计九种工况的严格考验。
欧阳,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根据试验数据,续航测试的通过率超过了八成,而充电测试的通过率达到了六成,表现相对较为出色。总体来看,与过去的测试数据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严寒环境下的适应性正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专家向记者透露,近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在高寒环境下的测试案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通过实施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严格的测试流程,他们能够在数据中挖掘问题、解决难题,进而持续提升车辆的各项性能。
朱红霞,这位测试车企的负责人表示,针对我们所有的新能源车型,我们都会在高寒气候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对于低温环境导致的续航能力下降问题,我们一直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如今,与上一代车型相比,我们的续航能力已经提升了超过10%。
除此之外,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测试结果揭示,在平均气温降至零下20℃的极端低温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空调取暖功能尚需显著优化。展望未来,业界将致力于寻求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这其中包括对热泵空调系统的优化升级以及推广双层流空调技术的应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