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自成都市经信局及市新经济委获悉,至2025年6月,成都市汽车产业继续保持前五个月的迅猛发展势头,该月汽车产量达到8万辆,较上年同期上升21%,较上月增长25%;在2023年1月至6月期间,全市汽车产量及产值同比分别实现了27.4%和23.9%的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产量和产值方面,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52%和129%。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
成都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深入发展,其产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今年,诸如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捷达技术改造工程、沃尔沃的纯电动车型计划、犀重汽车在成都的基地建设项目等众多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相继启动,并加速实施,为成都汽车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产业向绿色和电动化转型的成果也日益显著。
众多汽车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近期,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在同一时间推出了两款“成都制造”的新车型。该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正加快新能源车型项目的实施,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同时,重汽成都商用车公司也在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今年六月,该企业向山东的重要客户交付了15辆定制的V7-X型新能源自卸车,同时,他们还获得了40台车辆的战略采购意向。据悉,这款车型是专为砂石料运输而设计的,它配备了宁德时代生产的大容量电池和高效的动力系统,再加上专门底盘的调整和全天候的“一对一”无忧服务,旨在为客户大幅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有效减少运输成本。
成都工业生产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便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在今年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其中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的增加值呈现增长,更有10个行业的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增速前三,其增长率分别为28.3%、23.6%和17.3%。
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双增长态势,不仅生产数量持续攀升,而且保有量也在稳步提升。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六月底,成都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08万辆,这一比例达到了15.1%,在非限购城市中位居首位。这一成绩已经超越了《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设定的目标,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达到80%。
红星记者调查发现,成都市在公交、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的数量已经突破25万辆,电动化程度更是超过了80%。在这些领域中,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新增和更新车辆全部采用了新能源;而在公务、环卫、邮政快递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关键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的比例也超过了8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