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辆领域因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正迎来迅猛发展,但动力电池的高昂费用却成为了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难题。据行业数据揭示,在电动重型卡车这一细分市场中,电池的成本已占到了整车成本的40%至60%,这一比例远超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所占比重的25%至35%。
这一庞大的成本负担不仅对整车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压缩,降低了其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而且还因为过度依赖单一或少数电池供应商,从而引发了深层次的系统性风险。特别重要的是,若将企业发展的关键依托于外部资源,那么整车企业在技术融合的紧密程度、产品更新的反应速度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等方面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利境地,从而在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环境中失去战略上的主动权。
为了打破僵局,获取核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各大主流商用车企业正努力构建多样化的电池供应策略。他们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的方式,比如徐工集团与比亚迪的紧密合作,既在产品层面借助弗迪刀片电池的低成本和高安全性来增强整车的竞争力,又在技术研发和产能保障方面实现了深度的合作与绑定。三一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三一锂能,打造了涵盖电池至整车生产的完整供应链,成功将电池生产环节的成本负担转变为集团内部的协同优势。
潍柴动力电池
与此同时,众多实力强劲的领军企业纷纷加大投入,致力于自主创新。例如,宇通客车投入巨额资金,打造了自主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其自主研发的电池在2024年已实现大规模上车应用,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其在技术领域的发言权,也提升了供应链的安全性;而一汽解放则与孚能科技携手合作,共同投入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前沿,为未来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企业正在尝试“技术主导+制造外包”的灵活经营方式,同时掌握电池包设计、BMS等关键知识产权,并将电芯的生产任务交给专业的制造商,以此来平衡自主开发与生产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已经拥有自主电池企业集团的,其生产的整车产品通常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内部优先供应”的体系。以福田汽车为例,其子公司爱易科新能源生产的电池产品,无疑是福田商用车的首选配套,尤其是对于核心车型。除非遇到特定需求或内部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才会考虑引入外部的社会电池资源。宇通公司在积极推动自主研发电池业务的过程中,尽管并未完全终止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然而自主研发的电池在配套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明显提高。
实际上,这种围绕电池供应链的自主化趋势,在我国商用车的发展历程中并非首次出现,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关键动力系统的控制权进行历史性的收回。回顾过去25年的卡车市场,柴油发动机领域也曾出现过“潍柴动力独占鳌头”的时期,那时一台发动机难求,议价能力差距极大,使得整车企业陷入了受制于人的境地。
解放动力奥威发动机
为了打破被动局面,确保供应链稳定,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降低成本的优势,众多汽车制造商集团纷纷踏上动力系统垂直整合的征程。一汽集团相继投资了锡柴和大柴;上汽红岩引进了菲亚特科索发动机;北汽福田构筑了坚实的福田康明斯团队,并与采埃孚展开了紧密合作;江淮汽车推出了迈斯福,随后将其整合为安康动力;陕汽集团掌握了西安康明斯的生产权;东风集团则推出了自家的龙擎动力品牌。
深远的独立运动最终刻画了中国商用车领域“界限清晰”的动力供应态势:一方面,诸如解放动力、东风龙擎、福田福康等整车企业旗下的动力分支,致力于为本集团整车提供支持,实现了技术上的紧密融合、对市场需求的敏捷反应、基于内部协作的成本优化以及稳定的供应链保障,从而成为其母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
另一方面,以潍柴动力为先锋的独立社会化动力巨头,并未如众人所预期的那样,因整车厂自行建设动力系统而走向衰败,反而在技术创新上持续领先、产品线多元化拓展、全球化战略实施以及构建坚实的后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它已成为年营收突破数千亿的世界级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不仅服务于众多改装厂和部分主机厂,而且在多个领域内保持着全球的领先地位。社会资源依托其庞大的规模、深厚的科技底蕴以及灵活的市场适应性,依旧享有宽广且稳固的生存与成长领域。
福田康明斯发动机
当前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其电池供应链的布局和竞争,实际上是对历史规律在电动化时代的再现和深入。确保核心动力源的自主掌握,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是保持稳健发展、打造长期竞争力的根本。回顾柴油机时代,过分依赖外部供应商所导致的成本上升、技术风险和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新能源时代,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应用场景也日益复杂,因此,对动力电池这一关键部件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卡车之友网》预测,面向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电池供应体系将逐步演变,呈现出“多种形态并存、紧密协作”的新态势。整车制造商将不断推进自主及合资的电池研发,这将成为支撑其核心车型市场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它们将在技术定制、成本控制和快速响应等方面展现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同时,诸如宁德时代等专注于研发且在规模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领先电池企业,其未来的发展轨迹或许将与潍柴的成功转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不断推进电芯材料、工艺及性能的尖端创新,主动开拓储能、船舶、工程机械、两轮车等多样化的应用领域,实现从单一电芯供应商向综合能源存储与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并服务于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涵盖那些缺乏自主电池制造能力的中小型汽车制造商、社会改装厂以及庞大的泛工业市场,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各自优势的深度协作将成为产业进步的主导旋律。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这场声势浩大的电池供应链自主化变革,其影响深远,远非仅仅是供应商的更替所能概括。它标志着中国商用车行业在产业变革的深水区,集体意识到必须紧紧把握价值链的核心主导权,并致力于构建稳固的产业安全防线,从而实现战略上的觉醒。
历史与现实的不断验证表明,对于传统的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将关键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具有韧性的、完全自主控制的供应链体系,这不仅是它们规避风险、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家独立的发动机企业或动力电池企业,我们需在巩固核心业务市场的地位之余,积极开拓多样化的应用领域,实现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如此,我们将在更广阔的工业领域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或许将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卡车之友网》亦持相同观点,指出在将来,整车制造商的自主及合资电池系统以及独立的电池巨头,将在竞争与协作中实现相互激励,携手进步。他们共同致力于将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辆产业推向一个更高品质、更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全新阶段,并向全球绿色运输革命贡献出成熟且可靠的“中国智慧”及“中国方案”。这场对电池供应链的深度改造,正源源不断地为绿色发展的滚滚车轮提供最为强大、最为耐久的动力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