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五月,国家主要负责人访问上海汽车集团期间指出,研制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生产大国转变为汽车制造强国的关键途径。
接下来十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紧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升级的宝贵契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达成弯道跨越,让新能源汽车跻身全球瞩目的中国“新三样”产品序列之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1月13日公布最新统计,2024年国内汽车制造量与销售量总计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相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3.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与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两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34.4%和35.5%。新能源车辆的销售量占到了汽车市场总销量的40.9%,这一数据持续表明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关键发展动力。
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极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迈入市场成熟、产业深化、规模扩大的新纪元,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鼎力扶持,国家在激发消费潜力、引导智能网联进步、保障和提升对外贸易等方面精准施策,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谈到,国家近些年陆续推出了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诸如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金融贷款等,同时还有针对二手车市场的若干措施,这些政策共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中国报道》的采访中同样表示,国家实施的报废更新、以旧换新等政策,对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在报废更新方面,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能多获得五千元的报废补偿,在以旧换新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比燃油车高出大约三千元。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探索从未落后,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中国最具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据消息,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鹏辉、中航、亿纬、宁德、国轩等众多电池企业,已经着手全固态电池的试制与测试工作,多种技术方案同步推进,产业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产业链完整且运作高效,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显著的成本效益。近些年,由于技术进步和产量增加,国产新能源电池的价格显著降低,进而推动了新能源车生产成本的下降,使得新能源车的售价也大幅降低,在与燃油车比较时,其市场优势明显增强,崔东树这样认为。
机遇也伴随挑战和风险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分析,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预计能达到3200万辆。由此估算,接下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速度将接近20%。到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7485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将继续维持在60%以上。
新规的颁布将继续为电动汽车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价值。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的范畴。到2024年8月为止,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总销售量达到了25903辆,有关部门表示未来将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进步。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这个条例计划在二零二五年四月一日开始执行。这项法规首次为L3级及以上的个人乘用车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下行驶提供了详细规范,同时也明确了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的责任认定方式。这项法规的颁布,为L3级及以后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政策保障,众多电动汽车公司因此获得了更清晰的规范指引来推动技术进步和开发工作,有望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一次显著的革新。
业内专家广泛认为,在配套政策实施之后,并且得益于智能驾驶、网络汽车、数据存储等层面的技术革新,到2025年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将维持增长势头。
当然,挑战和风险也常常伴随机遇而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走向完善,自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扶持的强度或许会慢慢降低,那时候,一些无法适应新市场环境和新发展趋势的汽车公司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当前,2024年期间,部分被称作汽车行业新力量的电动汽车品牌,于竞争白热化的市场背景下,曝出了停业、经营失败的情况,这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国际市场的航行风险需要更加关注,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告,将在原先10%税率的根基上,针对从中国输入的电动车辆增设17%到35.3%的反补贴税,这个措施的有效期限是五年。依据相关文件,欧盟针对抽样中的中国出口制造企业将课征相应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承担17%的税负,吉利承担18.8%的税负,上汽集团承担35.3%的税负,其余合作企业将承担20.7%的关税,所有未合作企业则需承担35.3%的关税。现阶段中国与欧洲的技术人员正展开商议,有传言称可能取消关税,不过当前情形下,电动汽车销往海外的前景变得愈发模糊。
崔东树谈到,关税增加短期内损害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出口,也影响了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进步。对欧盟的出口也会暂时遇到困难。不过长期来看,增长会再次出现,因为我国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突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