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潮流,然而电动汽车的进步依然面临车辆保值率、电池稳定性、补能设施这三个难题,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快速充电、电池更换等方案应运而生,其中最近备受关注的电池更换方式极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估算下来,电动汽车在慢充状态下通常要六到八个小时才能完全充电,这个过程比较慢,没有私家充电设备的车主很难经常进行慢充;而经常使用快充会对电池的寿命造成影响。行业专家表示,采用更换电池的方式为车辆补充能量,速度比加注燃油更快,并且对停车位没有特殊要求;车辆和动力电池实行价值分离,能够减轻购买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缓解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后期价值缩水的情况;对动力电池进行统一维护和集中充电,既能确保用电安全,又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年限,此外还有助于优化城市电力系统的负荷分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徐海东曾经指出,车辆与电池分离的方式确实能够处理当前电动车充电耗时较长、电池损耗以及电池再利用等一系列难题。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同样提出看法,动力电池拥有能够迁移、能够拆解以及能够管理的三个特点,由此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构造形式。车辆动力系统与电气系统解耦后,公司能够建立专用移动供电网络,对动力电池单元实施维护与监控,依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可以选用性能完好的新电池,或者采用性能有所下降的旧电池进行再利用。
实际上,充电方式并非全新出现,早前以色列新能源企业 Place 和美国新能源企业特斯拉都曾探索过换电方法,不过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中 Place 甚至破产了。那么,换电方式为何在中国重新受到关注呢?先前外国公司遭遇挫折,主要在于初期开销巨大,并且技术规范不够健全,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迅速,导致费用显著降低,使得电池更换方案的经济效益变得可行,另外,动力电池正逐步集中到少数领先企业,这为更换模式的技术壁垒问题带来了突破的希望。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和激励,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可能。工信部曾明确指出,充电和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手段,各自拥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仍处在起步期,技术路径和经营方式都在持续演变,倡导相关公司勇于探索,研发充电与换电方案,寻求经营模式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的扶持政策不断落地,自2020年起,众多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企业以及投资方开始集中进入该领域,诸如蔚来、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吉利汽车、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宁德时代、硅谷天堂、北汽蓝谷、软银等公司,皆已积极展开行动,抢占市场先机。吉利汽车披露,他们打算在2025年建成五千个充电站,服务全国地区,并延伸至东南亚区域。
投资及行业相关企业的参与,或使替代能源方案迎来一个转折点。同时,伴随众多汽车制造商或许会采用替代能源方案,一场行业主导权竞争也即将发生。许多汽车制造商目前仍致力于发展本品牌的换电业务,长安新能源汽车却早在首个换电站建成之际便透露,借助与宁德时代建立的伙伴关系,这个换电站能够适配包括广汽、上汽、一汽红旗在内的七家汽车生产企业的换电系统,这预示着它将拥有更高的周转效率和更强的经济效益。(吴蔚)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以前提及过,换电站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市场和产业最终会回归商业本质,换电模式会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主要能源供应途径。将来会有更多资本流入,产生更多换电模式上的创新,换电模式成为热门领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这个热门领域到来得比较晚。
值得留意的是,换电站同充电桩一样,将来借助数据管理,亦会构成能源网络、智能城市的关键构成部分。毫无疑问,科技飞速进步,令新能源汽车前景充满各种机遇,这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