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宇宙为何一片漆黑?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宇宙为何一片漆黑?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摘要: 不过,宇宙中存在无数个像太阳那样可以自己发光的星体,那么,地球为什么不会被这些星体发出的光照亮,而不再有昼夜之分呢?...

夜空呈现漆黑色彩的原因是什么?不少人会说“那是因为白昼时分没有太阳照耀”。确实,正是因为我们所在的星球时常沐浴在阳光之中,又时常处于阳光无法触及的状态,这才形成了白天与黑夜的交替现象。

然而,天空中遍布着众多如同太阳一般能够自主发光的天体,那么,为何地球不会被这些天体散发的光芒照耀,从而失去日夜交替的现象呢?这一谜题便是知名的“奥伯斯佯谬”,它曾经使众多科学家困惑了数百年时间。

宇宙之所以呈现为一片昏暗景象,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缺乏物质的空间。我们必须借助光线进入眼睛,才能感知到光明。倘若光线仅仅从视线前方掠过,却不会产生被察觉的效果。白昼时分天空显得耀眼,源于太阳光线与大气中的气体微粒或尘埃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向各个方向扩散开来,最终抵达我们的视觉器官。

在近乎真空的宇宙环境中,光线不会产生散射现象,所以即便有太阳光存在,只要它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整个空间看起来就是完全黑暗的。在几乎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上,不论处于白天还是夜晚时段,天空的颜色都是黑色。

宇宙诞生之初产生了什么样的光_奥伯斯佯谬 宇宙黑暗原因 星体有限寿命

我们之所以看到光,是因为光发生了散射

但是,仅靠上面的理由,并不能充分解释宇宙为什么一片漆黑。

事实上,在距今百余年之前,多数科学家普遍认定宇宙应当是光明的,他们推测宇宙或许无边无际,其中遍布着数量无穷且分布均匀的星辰,倘若宇宙中确实有无数颗星辰,那么在我们视野前方必然有众多发光的恒星存在也就是说,不论朝哪个方位观察,宇宙本应是一个布满璀璨星辰的耀眼空间,然而真实的夜空却一片昏暗,其亮度大约只有设想宇宙中遍布星辰时的十万亿分之一。

奥伯斯本人对这种矛盾提出了解释,他认为宇宙里存在某种不透明物质,这种物质可能会挡住星星发出的光线

但是光被遮挡住,真的会改变宇宙的亮度吗?

宇宙之中弥漫着非常微量的气体成分,同时夹杂着被称作“宇宙尘埃”的细小物质,这些构成的总称叫做“星际物质”。当星际物质聚集得比较密集时,它确实能够阻隔住其后方天体所散发的光芒。

倘若星际介质确实能够完全阻挡所有恒星射出的光芒,那么这种介质自身也会被这些光线所加热,进而产生与背景天体同等亮度的辐射。这样一来,所谓的黑暗星云便失去了其隐匿的特性。

大家普遍知道,当前宇宙的密度十分低微,虽然里面确实有几处不透光的部分,但总体而言可以说宇宙近乎完全透明。所以,就算把星际间的物质因素考虑进去,也无法说明奥伯斯佯谬的成因。

奥伯斯佯谬 宇宙黑暗原因 星体有限寿命_宇宙诞生之初产生了什么样的光

星云影像展示了高密度星际尘埃遮蔽恒星光线的情形。不过科学界指出,就算如奥伯斯猜想光线会被星际介质阻挡,宇宙也不至于一片漆黑。原因是光与星际物质作用时会迅速升温,最终会像太阳般释放耀眼光芒

研究工作者们同样长期被这个难题(奥伯斯佯谬)所困扰,并且构想出多种学说试图说明这一状况。

1907年,爱尔兰物理学家福尼尔·达尔贝提出一个观点,即宇宙之所以黑暗,是因为所有星体都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他认为,即便星体数量无限,只要它们全都位于一条直线上,那么只有距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地球,因此夜空看起来会是黑暗的。

19世纪下半叶之前,科学界普遍觉得光线是在弥漫宇宙的“以太”这种媒介里行进的,加拿大天文学家西蒙·纽康(1835~1909)据此又阐述了一种看法:倘若宇宙里存在不含以太的角落,那么光线就未必能照射到我们这颗星球上。

从20世纪开始,人们发现宇宙正在持续扩大,天体发出的光线在传播到地球的途中,波长会因空间膨胀而变长,这就是红移效应。当天体与地球相距极远时,即便它们发射出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线,但在到达我们这里之前,由于红移作用,这些光线会转变为红外线或射电波,从而无法被人眼察觉。奥地利天文学家邦迪于1952年指出,由于遥远天体辐射的光线因发生红移而难以观测,因此宇宙整体呈现为黑暗状态。

这些解释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异想天开“。

奥伯斯佯谬的最为合理的解释源自绝对温度单位的开创者开尔文,他本名威廉·汤姆孙,在1901年首次阐述了这个观点。依据夜空的光度、星辰的散布状况以及所有星辰都有其生命周期等要素,开尔文勾勒出一个与当代宇宙学理论高度吻合的宇宙模型,其中包含远古时期曾存在无任何星辰的漫长阶段,并且地球所能探测到的宇宙区域是受到限制的。另外,开尔文觉得,虽然天地间存在海量天体,不过它们各自的存续时间都并不长久,而且人类能够观察到的宇宙空间也是有一定边界的,因此整个宇宙给人的感觉才会是昏暗的。

但是,开尔文的学说在那时并未获得重视。奥伯斯所处的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天空中闪耀的星辰自古以来就持续发光。在这样的宇宙观念下,不论天体离地球多么遥远,它们释放的光线都应当能够到达我们这里。

后来科学家才察觉到并非这般情形。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1889~1953)找到了宇宙正在持续扩大的证明。倘若时光能够逆转,宇宙膨胀的征兆表明远古宇宙起源于一个点。换言之,宇宙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

如今,我们明白宇宙形成于约138亿年前。我们所见,不过是宇宙138亿年悠久历程里,光线能够抵达的区域内的天体所发出的光芒。认定“人类能够观测的宇宙范畴是有限的”,这一看法与开尔文设想的宇宙几乎一致。

奥伯斯佯谬 宇宙黑暗原因 星体有限寿命_宇宙诞生之初产生了什么样的光

某一方向上,星体发出的光没有抵达现在的地球

科学指出,宇宙中存在超出人类视线范围的部分,那些区域是自宇宙形成以来,星辰的光芒尚未传播到地球的地方。然而,这些区域的光线至今仍未到达我们这里,因此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

另外,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自身发光并非永恒不变,它们不可能长生不老,从某个时刻开始发光,终有一天会耗尽燃料而走向消亡。假设此刻在距离地球100光年处有一颗新星诞生,我们也不可能等到100年后才看到它发出的光芒。

研究者综合分析了各项条件,推算出宇宙的光度,所得数据能够充分说明宇宙的真实发光程度。

当今人们所理解的宇宙,是经由解开奥伯斯佯谬等宇宙难题而逐步形成的。先前提及的那些看似荒诞的“说法”,也可视为探讨更深层次问题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当代宇宙学说里,暗物质、暗能量等许多谜团尚未破解。将来,这些未解之谜大概会革新人们的宇宙认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