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8日通报,英国媒体指出,一项新研究揭示,恐龙数量过于庞大,或许导致了它们的灭绝。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6日刊文称,这种体型庞大的爬行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表明它们在走向灭亡之前,就已将地球上的生存空间耗尽。
科研人员指出,恐龙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就已逐渐式微,原因是它们已占满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位。
他们说,恐龙的种群“太过兴盛以至于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
雷丁大学相关学者揭示,该状况极大妨碍了它们产生新物种的进程,导致它们面临消亡的威胁。
根据考古发现,恐龙起源于距今2.3亿年的三叠纪末期南美洲地区,那个时期南美洲是泛古陆的一部分。
消息指出,恐龙的诞生紧随全球范围最严重的灭绝时期,该时期被称为“大死亡”。
专家指出,此次灾变导致九成海洋生物和七成陆地生物消失,为爬行动物的繁盛创造了条件。
新闻称,未来1.5亿年里,许多恐龙种类将会出现,包括迅猛龙和梁龙等。
不过,研究者注意到,这些生物从南美洲向世界各地快速迁移之后,面对陆地资源枯竭的状况,它们显得难以应对。
克里斯·文迪蒂博士作为研究报告的联合撰写人指出,原始恐龙在地球一片荒凉背景下,面对着一片未开垦的领域,它们迅速向四处扩散,并且毫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契机。
“由于没有其他物种与之竞争,几乎每扇门都向它们打开。”
他还表示,恐龙无法迅速应对地球上的环境压力,这或许能说明它们在小行星撞击前就逐渐式微,也或许能解释它们在撞击后为何那么快就几乎完全消失。
该报道指出,一项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的研究首次阐明了恐龙向南美以外地区迁徙的路径。
科学家考察了恐龙繁盛期遗存的岩层分布,发现它们在陆地上广泛分布,体现出极快的移动能力。
根据消息,这些存在以每100万年621英里(1000公里)的速率,毫无阻碍地向适宜生存的广阔地带移动。
它们历经1.7亿年光阴逐渐远离泛古陆,逐步占据了地球上所有陆地环境,活动范围遍布各大洲。
西娅拉·奥多诺万作为该学术文章的领衔作者表示,这段美好时光不会永远存在,史前生物最终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生存空间。
她补充道:如今已无其他区域可供迁徙,这种情况或许妨碍了新种类的诞生,也可能导致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就开始衰退。
“从根本上说,它们可能太过兴盛以至于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
该报道指出,地球的这种状态促使恐龙逐渐演变,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
这一变化彻底重塑了恐龙繁衍后代的途径,限制了它们物种的演化进程,从而增加了它们走向灭亡的风险。
那颗小行星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猛烈撞击,造成环境发生剧烈转变,这样的剧变足以让它们彻底消失。
新闻透露,这项最新调查与雷丁大学早先的一项考察有关联,该考察表明,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五千年前便逐渐式微。(编译/赵菲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