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位于北京的10月4日,记者王优玲传来消息,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产业链也正逐步走向成熟。在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制约因素亟需得到有效解决。他们建议,汽车制造商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
夏斌,中国质量协会用户部的研究总监,指出调查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方面存在三大不足:其续航能力连续三年得分最低;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不符合标准,充电速度未能达到预期;内饰的制造工艺与消费者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夏斌指出,当前新能源车消费者对续航超过300公里的车型愈发关注,一旦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提升至400公里,便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显著进步。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变速箱和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持续取得进展,然而,充电桩使用率不高、充电困难等问题同样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步伐,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杨殿阁,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负责人兼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人,指出充电桩使用率不高的关键因素包括充电桩与车辆不匹配、充电系统间存在兼容性问题以及充电费用较高。除此之外,城市布局规划、治安状况、物业管理等多种因素也对充电桩的使用便捷性产生了影响。
中国质量协会的调查显示,在当前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群体中,有高达66%的用户表示,在下次购车时仍将选择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用户对财政补贴的关注度正在减弱,而对政府政策支持的诸如上牌限制、摇号、拍卖比例等方面的关注度却在增加。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更是全球的顶尖领域。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副主任林程指出,研发和技术进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将新能源汽车打造得更加环保,提升其技术水平,致力于研发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电动机车,这正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路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