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时间,这项政策自2010年启动以来,历经多次暂停与重启,即将迎来终结。
十二年间,得益于诸多扶持政策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把握了发展良机,打造了国际顶尖的产业配套体系。伴随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
政策带动市场,促使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占据了主动位置。随着市场的持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动力,已经从最初的行政引导,转变为行政和市场共同推动。现在,“国家补贴”完全停止,行政手段移交了“接力棒”,未来的发展将依靠市场力量。
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的政府支持力度逐步减弱,补助数额持续减少,而领取标准却逐年提升。每一次支持力度的减弱,都导致市场出现起伏。目前,这一轮支持结束也同样带来了影响。在享受国家补助的尾声阶段,许多汽车制造商推出了锁定订单补助、限定时期内维持价格等多样促销措施,以此吸引顾客赶上政策结束前的优惠。
令人欣慰的是,在最近一次与补助措施的交涉里,行业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镇定。大约五六年之前,汽车制造商为了维持较高的补助金额,甚至会在补助减少前将尚未售出的新车提前登记,再转售给购买者。当前,各汽车公司的稳定价格策略效果大减,部分汽车销售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涨;购买者也显得比较平静,相对于一万多元的“国家补助”,他们更加关注车辆本身的性能。
部分观点指出,这种沉稳态度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以及整个新能源交通领域,在经历多年的政府资金支持阶段之后,近些年正加速摆脱对补贴的依赖,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度依赖。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财政补贴的敏感程度已显著减弱。
从这层意义上说,政策已经能够安心地“移交这副担子”,从容地淡出历史视野。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不少挑战。
汽车行业因为上游原料价格飙升、电池和芯片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制造成本持续攀升,供应链的稳定性不断受到威胁。这种情况造成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生产时间被延长、厂商利润空间压缩等一系列后果,这些问题是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技术层面来看,虽然近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渐完善,续航表现和车辆性能持续改善,但这类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仍偶有引发争议。伴随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扩大,续航数据造假、电池起火、制动系统故障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增加。新能源汽车长期主打智能概念与科技优势,却忽视了造车根本,必须重新关注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以及品质保障这些核心要素。
在辅助设施方面,今年一月至十月期间,我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已突破四分之一,十月份的销量占比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九点四,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年并且圆满完成了“到二零二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的规划。不过,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支持的充电桩这类核心辅助设施的建设进度却比较缓慢,车辆与充电桩的比例长期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波动。基础建设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车更广泛的应用。
十二年间,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在销售拓展、企业形象塑造、科研积累、产品研发与生产流程等层面收获了显著发展。现阶段,扶持措施让位市场主导,该产业必须开启新的征程。希望其能以更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类困难和考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