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苏伟
去岁,交通运输部门、国家铁路管理机构、中国民航管理机构、国家邮政管理机构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执行方案(简称为《执行方案》)《实施意见》提出,需迅速构建节能环保的运输模式,着力推进低碳交通系统的构建,协助达成既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指标,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优质发展。怎样使交通具备更少的环境负担,让出行方式更为低碳?
2月28日,由中国能源传媒集团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3“能源碳链”新兴产业论坛举行,与会期间,记者对能链智电高级副总裁于翔进行了专门访问。
中能传媒:根据掌握的信息,交通行业排出的温室气体大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百分之十六点二,在我国,交通行业排出的温室气体大约占国内温室气体排放的百分之十点四,交通行业实现低碳化进程遭遇哪些困难?
于翔:现在,国内交通行业的碳减排工作困难重重。一方面,由于经济持续进步,人们出行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大,对个人用车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该行业主要依靠传统燃料,虽然新能源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还处在起步阶段。
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降低,既要管理好因出行量扩大而引发的排放量上升,又需促进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变革,经由交通、能源、生态社会的相互促进,才能找到减排的可行路径。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智能、互联、共享方向演进,新能源汽车引领的产业生态环保化,将构成交通减排的关键动力。
中能传媒:交通领域减碳有哪些重要抓手?
于翔说,现阶段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依靠数字化手段和低碳科技革新来构建交通体系,这对我国达成“双碳”承诺非常关键。首先,新能源汽车具有固有的环保特性。这类车辆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环保需求。特别是电动车辆和分散式储能设施配合使用,既能处理新能源的利用难题,又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量。再者,借助电子化手段,能够促使电动汽车选择恰当的时刻前往理想地点进行电力补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移动距离,这表示能源消耗得以降低并有助于实现低碳目标。同时,低碳科技的新方法,诸如无人操控、智能驾驶、自动充电设备等技术的运用,同样有助于达成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中能传媒:能源体系变革与动力来源更迭,对于达成碳零目标有何关键作用?
于翔: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是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要逐步减少煤炭、石油这类高碳能源的消耗量,同时用低碳能源来填补减量空缺,并且持续增加对低碳能源的利用程度。所以说,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是既要保证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又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最合理路径。我国当前绝大部分交通运输依赖传统燃料,新兴电动车辆迅猛增长,将显著增加电能消耗,而电力供应能够借助环保途径实现,这对达成碳平衡目标贡献显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整体考虑,2021年单台纯电动汽车在其使用周期内产生的碳排放量为22.4吨。相比之下,人们普遍使用的汽油动力汽车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39.7吨。如果将燃油汽车换成电力驱动汽车,单台车辆能够减少43.4%的碳排放量,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国家跟地区都制定了停止销售内燃机的计划。
我国持续领跑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交通能源领域已经进入以电代油阶段。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和发电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益将更加显著。
中能传媒:你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怎样的预测?
于翔: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展现出迅猛增长态势,进而推动充换电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相关机构分析,到203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预计将突破1.2亿台,相应地需要建设大概2600万个充电设备。与欧美地区主要依赖个人安装的充电设施相比,我国充电设施市场更侧重公共使用和特定用途的设备。届时,国内公桩及专用桩充电量占比将超过80%。
中能传媒探讨充电桩产业面临哪些难题,能链智电作为第三方充电服务提供商,对行业进步贡献了哪些积极做法
于翔:目前,我国充电桩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痛点。充电桩生产商的客户分布广泛,造成联络不便,特别是难以触达众多中小客户群体;服务提供商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管理不善和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致使充电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汽车厂商难以自行构建覆盖全国的充电设施网络,与各服务提供商合作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费者通常需要借助多个应用程序才能完成充电任务。运营商服务能力欠缺,用户还可能碰到充电桩故障、个性化需求无法响应、充电时需要长时间等待等情况。当前,国内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地人口数量庞大,私人车辆停放空间不足,家庭内部设置充电桩存在困难;更换电池的站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电池的种类和型号多样,难以普及;快速充电设备虽然受到期待,但配套的储能设备造价昂贵,同时需要电网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设起来也面临挑战。
充电桩行业存在不少难题,能链智电借助数字技术,为桩企、运营商、车企、公司、车队等群体提供整体支持,构建了融合线上渠道、线下网点及非电业务的行业级综合方案,贯通新能源所有环节,例如针对充电站资产管理者,实施涵盖地点选定、设备购置、电力采购、工程实施、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站场建设服务,增加优质站点的供应量,促进车主充电感受改善。能链智电的目标是促进全球交通领域的能源循环利用,借助研发的新技术以及提供的新方案,使得充电设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够成为我国能源构造转变、达成碳平衡的关键环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