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7月17日在北京发布报道,主题为: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迈向智能化升级——这是中国经济年中观察系列的第二篇。
唐诗凝、金地、窦世平
浏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半年报”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其产销量均成功跨越了69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率更是超过了40%,同时,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出口业务更是实现了高达75.2%的增幅。
不仅仅是一串串跳动的数字,汽车产业的生机勃勃还深藏在高效的生产节奏与不断更新的科技之中……在这个夏日,记者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考察,旨在探究产业发展动向,体验着追求创新与智能化的脉搏跳动。
创新涌现,激发产业活力
机械臂操控着硕大的“照相机”,对汽车车身进行周密扫描;那些在漆面上几乎不易察觉的细微瑕疵,被精确地捕捉并实现了三维重建,同时,这些信息在展示屏上得以实时呈现。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启幕,在此次盛会上,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最新产品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广泛关注,引得他们纷纷驻足停留。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漆面瑕疵探测及打磨修正设备,依托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质检算法,其外观瑕疵探测的精确度可达到0.15毫米,并且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公司研发工程师葛俊辉如此介绍。
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深入扎根,不断推动每一个环节的优化升级,这正是当前该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行走在汽车产业一线,这样的感受更为明显。
这里有AI对生产流程的赋能——
踏入赛力斯的高科技制造基地,超过1600台智能设备与3000余台工业机器人默契协作,实现生产全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达百分之百;而在长安汽车智能化的总装车间,机械臂与高效能的重载自动导引车紧密配合,各式各样、颜色各异、配置不同的汽车依次从生产线驶出……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经理吴克志指出,该工厂依托云端生成的生产线模板,成功实现了订单需求与生产任务的完美衔接。在全域5G的AI柔性制造超级工厂中,广泛应用了40多项尖端技术,从而使得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以及高效化。
这里有对市场的洞察、对性能的追求——
东北地区的电动车使用者若想电池具备出色的低温适应性、同时兼具良好的续航力和快速充电功能,该如何选择呢?
在链博会宁德时代展区,系统工程师陈柏松解答道:“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池组合在一个电池包中,能够产出性能更佳的成品。正是基于这一创新理念,我们推出了骁遥双核电池。目前,该电池已与众多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电池、操作系统乃至智能座舱等领域,均能精确把握用户需求,产业链上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凭借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一优势,我国构建了一种技术驱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涉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企业得以迅速检验其创新成果,进而促使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赛迪研究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业佳如是表示。
开放合作,共享“链”上机遇
一方是源自澳大利亚的矿石,另一方则是集成了七项超高级、特高级吉帕钢技术的全新一体式车身。在第三届链博会现场,国际矿业巨头力拓携手我国宝武集团共同展出,带来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观众切身领略到了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的活力。
今年以来,汽车产业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供应商与主机厂紧密融合。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设立了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并已正式投入生产,其产线与整车装配线相邻,实现了电池的即时生产与装配;小鹏汽车与华为携手研发,推出了车载AR-HUD系统,将前挡风玻璃转变为“智能驾驶第一屏”,持续提升用户的驾驶与乘坐感受……
陈涵副总裁指出,产业链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融合各方的技术特长,从而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新。他强调,小鹏汽车正朝着“技术共同研发、生态共同构建”的更高模式迈进,通过构建“研发资金投入—技术突破—生态反馈”的价值循环,实现了与合作伙伴之间深度而互惠的共生关系。
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针对我国特色道路进行定制——7月15日,宝马公司宣布与我国科技企业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我国市场的新款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不仅是宝马践行本土合作创新承诺的体现,更是我们在中国充满活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中稳固自身地位的不懈努力。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指出,中外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发展道路,发挥各自优势,以促进协同创新和实现变革性的技术突破。
持续打造高效的创新环境。在湖北地区,东风汽车公司作为主导力量,携手40多家企业和高校,共同组建了省级的车规级芯片创新联盟,并成功实现了高性能车规级微控制器芯片DF30的大规模生产。
东风汽车采购管理部副总经理徐斌表示,公司已与逾300家合作伙伴携手,成功构建了12个产业创新联盟,进而持续促进了整体创新能力的稳步上升。
汽车企业设立的创新中心共同探讨和创造、零部件供应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进行研发、产学研用之间的融合进程加快……正因如此,汽车产业的创新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质量与效率的优化效果逐渐显现。
健康发展,坚定“品牌向上”
为了有效整顿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格局——在7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该产业中涌现出的众多非理性竞争态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近年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重塑使得汽车行业显现出诸多问题,其中“内卷化”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导致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受到压力,“增量不增利”的难题亟需得到解决。
根据统计资料,截至2025年上半年的前五个月,汽车产业的盈利比率仅为4.3%,这一数字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5.7%相比,显得略低。
针对行业出现的问题,有关方面及时出手——
工信部对汽车领域的“内卷”现象整治力度显著增强;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各方共同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
电动汽车的新国家标准已经颁布,规定电池必须具备非自燃和非爆炸的特性;汽车制造商必须全面进行驾驶辅助系统的测试与验证,并严格禁止夸大宣传或发布虚假信息;同时,关于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技术规范也将出台……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共同传递出强化并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当下,重塑市场秩序初见成效——
众多汽车企业高层领导再次明确表示强烈抵制“价格战”,着重提出需通过加强自身能力来打破“内卷”现象;17家核心汽车企业承诺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将控制在60天以内,相关措施正在有序推进;部分车企已主动下调销售目标,摒弃无序扩张……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卢放强调,企业创新应实现四大突破:技术驱动需从参数竞争转变为价值创造,管理模式需从交易互动转变为伙伴协作,品牌建设需从短期消费转变为长期信任,发展策略需从产品输出转变为品牌引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果的取得实属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汽车行业普遍认同,应采取长期主义的发展策略,而真正的竞争优势则源自于价值的创造,这一点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尹同跃,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样阐述了他的观点:“品牌之间要多作比较,创新方面也要多加对比。身为中国的汽车从业者,我们肩负着共同使命,那就是将中国的汽车产业打造得更强大、更宏大,并确保其持久发展。”
新能源汽车不能仅仅追求“数量上的领先”,更要致力于成为“品质上的典范”。唯有将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导向,我国汽车产业方能真正把握住未来的主动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如是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