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中欧新能源汽车合作不断推进,持续深化合作进程

中欧新能源汽车合作不断推进,持续深化合作进程摘要: 13年前,英国广播公司知名汽车节目《疯狂汽车秀》曾评价中国汽车“缺少自主技术,没有希望”。2025年,当其再次测评中国汽车时,主持人汤姆·福特感叹...

十三年前,英国广播公司的热门汽车节目《疯狂汽车秀》对中国汽车的评价是“技术缺乏,前景堪忧”。然而,到了2025年,该节目在重新对中国汽车进行评测时,主持人汤姆·福特不禁赞叹,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无论是性能、工艺还是配置都十分出色,“中国制造”已经焕然一新。

历经十年磨砺,这卓越之处源自我国汽车行业在创新与品质管理上的不断进步。根据欧洲汽车市场分析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售额实现了78%的显著增长。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亦显示,我国已成为欧盟第三大汽车出口国,紧随英国和美国之后。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关键的两大汽车消费市场,中欧两国通过技术合作紧密相连,并以绿色能源生产作为动力源泉,在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从“尝鲜”到“信赖”——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销量持续上升

7月15日,清晨时分,位于上海的知名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德国敦豪集团大规模订购的300辆上汽大通品牌纯电动物流车,其首批车辆正式踏上前往欧洲的征程。

选择中国品牌的原因何在?在2022年的开端,上汽商用车的欧洲团队留意到敦豪集团正加快步伐,致力于实现其车队的电动化变革。于是,两支团队展开了沟通与合作。到了2024年,首批共计50辆的上汽EV30电动车辆开始在德国的街道上试运行,并加入了物流配送的行列。该车型在城市中的行驶距离超过四百公里,仅需三十分钟就能将电量充至八成,无论是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还是零上五十度的酷暑,其电池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上汽大通凭借卓越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欧洲企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态度正逐渐从最初的尝试转向深信不疑。敦豪集团在全球货运领域的负责人艾若馨指出,该集团预计到2030年,将把新能源车在“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中的使用比例提高到66%以上。“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中国的汽车产业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艾若馨对于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抱有极高的期待。

在欧洲的街头巷尾,中国品牌汽车的出镜率明显提升。自今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销售额节节攀升。据骏特商业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销量达到了约1530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9%。

欧洲,作为汽车产业的摇篮,其汽车市场长期以来由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主导。对于新品牌而言,若想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必须克服诸多固有观念的束缚。欧洲新车评价规程的秘书长米希尔·范拉廷根指出,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取得的成就,与其在技术革新、安全性能、环保理念以及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指出,众多中国汽车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对消费者及整个汽车行业均具有积极影响。这种良性的市场竞争不仅有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还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一站式服务网络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不久前,位于挪威德拉门的长安汽车欧洲首座旗舰店正式投入运营。根据挪威公路联合会发布的统计资料,2024年挪威新增注册的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了88.9%。就在长安汽车举办新车上市发布会的前一日,当地居民亨丽埃特在路过这家门店时,一眼相中了白色深蓝S07,她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从而成为了欧洲第一位拥有“深蓝”品牌汽车的消费者。亨丽埃特兴奋地表示:“驾驶这辆新车的感觉真是太棒了!””亨丽埃特说。

长安汽车除在挪威市场设有业务外,亦在德国慕尼黑、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及英国伯明翰设立了三个区域性的运营中心。长安汽车欧洲事业部区域营销总监尼克·托马斯向记者透露,长安汽车与欧洲地区的主要经销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确保了新车上市与门店同步开业,无任何时间差。此外,公司还携手欧洲的物流公司及保险服务提供商,共同打造了涵盖仓储、售后服务以及保险在内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网络。尼克强调,长安汽车并非仅仅出口产品,而是致力于提供一整套系统化的服务。

在多瑙河之畔,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第十一区,坐落着一座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综合园区,这里是比亚迪在欧洲的总部。该总部承担着销售与售后服务、车辆认证与测试、车型本地化设计及功能开发等关键任务。它将为当地带来上千个就业机会,并与匈牙利的高等学府携手进行联合科研,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在出席比亚迪欧洲总部竣工典礼之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强调,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是卓越的制造实力,还有强大的研发创新潜能,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投资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匈中两国将共同培育出更多前沿科技。

约瑟夫·拉斯科伊拥有长达28年的汽车行业背景,他在匈牙利科马罗姆市的比亚迪电动大巴与卡车制造工厂服务了将近8个春秋。起初,他选择加入这里,正是为了寻求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最近,这家比亚迪在欧洲的首个电动车制造工厂宣布,计划扩建2.9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区域,并将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制造技术,旨在满足欧洲市场对零排放公共交通工具不断上升的强烈需求。

匈牙利汽车经销商席勒公司的战略与营销总监席勒·马克表示,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市场品牌知名度持续上升,因此公司已作出决策,将销售重心从传统欧洲品牌转移至比亚迪的创新车型。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最初的单个“产品出海”发展至全面的“生态出海”,其良好口碑正是通过大街小巷中一辆辆行驶的汽车累积而成。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这正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重构进程。

从“优势互补”到“创新互研”——

全链条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一个动力电池单元、一套智能装置,不仅连接着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更是中欧产业合作与创新的桥梁。

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的“电池谷”横跨敦刻尔克至杜埃,绵延约100公里。位于该区域中段的吕茨,中国敏实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两条电池盒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雷诺吕茨厂区负责人让—吕克·布瓦透露,这两条生产线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安装,目前,法中合资企业正加速为雷诺的新款电动车制造电池盒。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及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了显著的领先地位,我们热切期望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便从中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法国北部投资促进局的首席执行官扬·皮托莱如此表达了他的意愿。

众多类似的合作实例亦不胜枚举。宁德时代与众多欧洲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德国、匈牙利以及西班牙等地设立了电池生产工厂;零跑汽车与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共同宣布了合作意向,计划在意大利的米拉菲奥里工厂生产纯电动车型;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企业共同在舒拉尼地区合资打造了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这一项目被认定为斯洛伐克史上第二大外资投资项目。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大众汽车集团携手小鹏汽车,共同打造了新一代的电子电气系统;同时,他们与地平线共同设立了合资企业,开启了“技术授权与合资实体相结合”的紧密合作模式。奥迪则与华为强强联手,为奥迪A5L系列车型引入了专为我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数字化功能。宝马汽车则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共同致力于电动车电池的研发,并与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领域的尖端技术。

近期,宝马上海研发团队倾力打造的超感智能座舱在亚洲市场首次公开亮相。据悉,这项创新技术预计将在年底前实现规模化生产,并陆续运往欧洲的工厂进行装配。宝马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齐普策透露,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除德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汇聚了3000多名工程师,他们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和数字化用户界面的创新研究,同时,还与众多国内合作伙伴携手,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进汽车产品中。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高达2700万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将有效弥补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需求”空缺。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中欧的汽车制造商们早已开始积极行动,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力求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德国著名的汽车经济领域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强调,国际间的协作对于汽车行业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欧洲与中国在汽车产业方面的紧密合作,无疑将开辟一条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之道”。

(本报柏林7月2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8日 16 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