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排队排到了凌晨两点…」
乐道一位乐道,在L90预售价公布第二天预约试驾时提及「幸福的烦恼」。半个月前,蔚来举办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预售发布会,乐道L90这款产品开始显现出与小米YU7相似的爆款征兆。
7 月 31 日晚间,乐道 L90 的上市活动举行时,公布的一项电池租赁选择起价仅为 17.98 元,而选择整台车购买顶配 Ultra 型号的总价也不超过 30 万元,这一价格策略显著冲击了以往动辄四五十万元的新能源三排座 SUV 旗舰车的定价体系。
乐道的订单这次是否真的「火爆」我们暂且不论,但价格确实令人难以接受,更为重要的是,乐道 L90 实现了许多蔚来尚未涉足的成就,同时依然秉持着蔚来一直以来所坚守的理念。
这个产品究竟是怎么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针对这个市场答案已经非常清楚的家庭用户群体,乐道 L90 如何开辟新局面?即便是在竞争异常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它又怎样在价格和价值层面展开竞争?我们还是从产品入手,和乐道 L90 产品体验负责人徐菲进行了交流,试图解答这些疑问。
「前备舱」这个梦,为了用户必须做
乐道 L90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就是它的「前备舱」设计,但这个功能的意义远不止于增加一个设备那么简单。
说起前备舱的最初构思,徐菲表示源头在于使用者意见。乐道开展前期用户考察时,收到的主要意见是「许多六座车辆,经常被当作四座车辆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行李箱容积不够——能够容纳却放不下,部分用户在行李箱里像堆叠积木般摆放物品,每次打开时都害怕会「散落一地」。
因此,在 L90 项目启动阶段,乐道就考虑为乘客打造一个前置储物空间,并且设定了非常大胆的容量标准,要求能够容纳六个人的行李,涵盖儿童的婴儿车这类特殊物品,这也是它从称作“箱”转变为称作“舱”的主要原因。
在 2023 年 5 月 L90 项目正式启动之际,乐道产研团队在向李斌汇报时明确指出,计划打造一个比传统后备箱更便捷实用的前备箱功能,李斌对此类用户需求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积极推动了该功能的实现过程。
夸张一点的说,这也正是当下市场缺少的用户思维最好体现。
这款纯电家用三排 SUV,与市面上常见的增程式车型相比,具备一个显著的技术长处:无需配备增程器、油箱和管线等部件,从而节省了大量设计空间。在车辆开发阶段,设计师们充分利用这些被节省出来的内部空间,优先考虑了前备舱的配置,这体现了电动车纯电架构的核心特点,也构成了其重要竞争优势。
然而即便选了「前备舱」,乐道 L90 的外观依然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更偏向大气且传统的 SUV 样式,另一种则是更注重短前悬和短前舱的 MPV 或其它创新设计。
这表面上是个难断的决定,但徐菲强调过,关于这点,团队从始至终都非常果断。乐道决定优先考虑「市场普遍接受度」和顾客的需要。他们不想打造MPV或者某种创新车型,而是要进入中国顾客最偏爱、人数最多的市场。他们的目标是顺应并满足顾客的期望,而不是去引导顾客。
但从一个好想法到一个好产品之间,却有着巨大的鸿沟。
徐菲在研发工作启动时就明白,这项从未完成的任务,在工程实践中会遇到无数阻碍。她清楚,一旦团队稍有松懈,前备舱就会变形,甚至彻底消失。因此,所有人都必须以这个空间目标来考虑每个问题。
这个看似平常的「前备舱」,实际上涉及了安全措施的优化、散热难题的处理,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为了提升装载便利性和增加储物容量,L90 的前备舱采用了更低的开口设计,这一改变也使得工程团队和造型师面临了新的考验。因此,这个看似普通的前备舱所包含的挑战,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以降低前备舱进气口尺寸为目标,L90的进气总面积压缩了百分之二十,这个数值虽然看似微小,却给整车热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整个热管理模块,涵盖系统层面以及整车整体,为此攻关持续了两个多月,期间反复进行了数十次虚拟模拟。徐菲表示,关键在于改进进气路径,增强气流运作效能,同时包含提升制冷剂的工作表现。优化了冷媒的流道,大约改进了二十个细节,目的是减少流动阻力。
那这么酷的前备舱,难道有没有作业可以抄吗?
(Lucid 的前备舱)
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已经出现 Lucid 、福特纯电 F-150 等配备巨大后备箱的车型,这些车型似乎可以直接应用。
(福特F150-的前备舱)
徐菲明确表示,乐道没有现成的作业可以借鉴,甚至大家都可以拿乐道的作业来参考。原因非常简单,由于各国的法规存在差异,中国需要制定更多关于行人保护的碰撞法规等要求,因此前备舱的许多设计还是要从头开始完成。
(乐道L90的前备舱)
得益于前备舱「这碟醋」,研发出了能将 49 个零件整合为 1 个的自研热管理集成模块,设计出了将 8.8 米管路压缩进 A4 纸大小模块的创新流道板,还研发了 30.5 度斜置的前端冷却模块,以及全新设计的偏置式空调箱和自研小型化同轴前电机,等等,对超 200 多个前端零件进行了紧凑化重构的优化设计。甚至是下移的 4D 毫米波雷达位置,还要反向优化算法。
在早期的一次产品预告活动中,李斌曾阐述过乐道 L90 是怎样借助技术手段创造出如此宽敞的内部容积,这其中融合了蔚来公司过去十年间众多技术上的突破。他更强调,这些产品层面的技术创新已经转化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表达方式,比如自主研发的智能保险装置能够节省出 8.4 升的额外空间,对前端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释放 90 升的容积,而集成的 49 合一式自研热管理系统则有助于增加 50 升的可用空间等等。
这些行为体现乐道产品的核心理念,充分挖掘家庭三排座SUV中,本就具备的电动车的「空间长处」,使其发挥到极致,运用得淋漓尽致。
高度压缩的空间也产生了新的好处,那就是减轻重量,或者更确切地讲,它与产品变轻的目标「不谋而合」。
「体重秤」的红灯,一直在亮
预售活动上,李斌展示了对比数据,直接表示乐道 L90 或许是重量最轻的三排座 SUV。对比表的横向部分,清晰列出了理想 L9、问界 M9、宝马 X7 等十一款同尺寸车型,并且还包含了理想马上要推出的 i8。
这一举动激起了众人对于「轻量化」的探讨,同时也促使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老汤哥 Tango 接连发布数条微博,列举了多项导致重量增加的配置,诸如「后座配备两把零重力旋转座椅,重量增加了五十公斤以上;驾驶舱采用电动关门设计,重量增加了五点八公斤;将十七英寸后座屏幕升级为二十一英寸版本,重量又多了两公斤……」,其核心观点在于「轻量化」与「车身重量」并非要完全忽视功能配置和性能目标。
不惜大量散发邀请函,询问哪位技术员瘦身最为显著,能承受百公斤重量的,减去设备,降低效能都不算,请将简历递来,我承诺会直接将简历转交厂长,薪资至少能够,我来为你争取。
随后乐道也立刻上传了标题为「300公斤,这个「分量」如何减轻?」的动态,好像是在回应什么。它不仅具体说明了多项轻量化的数据表现,例如「车身轻量化比率达到 2.12,空车重量仅 433.8公斤。与同类型增程式汽车相比,改进程度大约提升了百分之二十。」文末提及了乐道 L90 产品的特点,既包含轻量化设计,也涉及增重功能,并详细列举了其多项性能配置。
乐道 L90 拥有出色的轻量化设计,徐菲指出这个成就并非易事,而是经历了诸多挑战才得以实现。
L90 的重量指标要求极为严苛,几乎每个研发环节都面临减重瓶颈,始终处于临界状态,但团队从未因此降低标准,哪怕牺牲部分性能也不行,这种坚持让重量控制成为核心考量,任何微小的增重都不被接受,这是团队一贯的原则,因此对零件的重量分析都精确到克位。
徐菲进一步指出,单纯依靠减少装备实现减轻重量,这种做法不能称之为轻量化,应该称为「减重」。轻量化这个概念实际上是科技水平的体现,它象征着企业的技术实力,而不是单纯指代重量方面的改进。
乐于追求理想与追求轻便的思路,是智者共同的共识,也表明了「轻量化」对驾驶灵活性、刹车效果、乘坐体验、车辆寿命、能源效率,乃至环境友好度,都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轻量化设计、高度的系统整合,再加上蔚来长期积累的电力系统开发实力,也使得乐道 L90 克服了三排座纯电动SUV的能源利用「瓶颈问题」。得益于追求极致简约,产品得以充分展现卓越性能,突破更多技术瓶颈。
L90的「刀法」,切在了哪儿?
乐道众多产品技术成就,均有赖于蔚来的深度参与,同时,乐道又该如何摆脱被蔚来品牌覆盖的影响,塑造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
乐道 L90 的核心价值在于营造家庭式氛围,它切实处理了家庭出行中的诸多不便,并且激发了人们对家庭旅行的美好憧憬,产品体验主管徐菲通过简短的话语明确了乐道 L90 的产品内涵。
这种情形在乐道同蔚来的协作方式上也能看得出来,由于服务对象不一样,乐道具备独立的完整产品感受流程、专门的工程项目单元和专属的平面设计组织。但蔚来另设有实力雄厚的中控部门,为乐道智能驾驶、电力驱动等核心基础技术提供强大后盾,甚至涵盖整车构造部分,例如后部驱动电机,实现了高度通用化,在技术攻关环节始终维持紧密配合,此外还有乐道「先天即完备」的换电设施规划,以及蔚来制造部门的整体运作水平。
蔚来和乐道这两个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清晰,蔚来专注于高端市场,乐道则面向大众家庭。它们都清楚自己的用户在出行和用车方面的主要诉求,并且有明确的偏好和选择。
依照这样的思路和准则,乐道L90会针对主要用户的根本需求,规划更符合的装备和作用,并非单凭成本来决定产品的装备方案。
网络上传言,经济条件有限时选择乐道,经济宽裕时则倾向蔚来,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徐菲本人也并不赞同此论调,他指出消费者并非依据经济能力做选择,而是追求能获得的最大使用效益,比如选购一款既适合大家庭出行又满足社交需要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便会认为该产品优秀,这并不反映消费者之间存在层次差异。
乐道 L90 的起售价是这次引爆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已经让「斌哥」瞬间变成「斌神」。在这个已经竞争激烈多年、价格是首要因素的市场,产品定位的准确、蔚来十年的技术沉淀和创新,是乐道 L90 产品实力或价值比的关键。依靠中国产业链的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堆砌配置简单,但单纯地堆料,绝非好产品的最佳方案。当前要解决的核心在于,如何借助产品规划,有效削减那些本不必发生的开销,从而提升整体效益。
乐道 L90 没有采用「后轮转向」是经过全面权衡的结果,虽然车辆需要良好的「转向性能」,但这与乐道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存在显著矛盾,进而损害了用户最根本的体验。另外,乐道决定运用更优化的手段应对挑战,借助蔚来自主研发的软件技术达成「智能灵活掉头」效果。
我对工业制品怀有极深的敬重,涵盖工程研制,这实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化事业,若未周全考量,随意改动一处,便可能引发巨大的后续影响。
徐菲说明,若不删去“后轮转向”功能,后排区域会显得局促,那么是否可以适当加高车身,以保障头部余量,不过或许会造成正面风阻增大,导致行驶里程下降,接着又需加大电池容量来弥补,最终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购车费用,但关键在于客户真正追求的是车辆的功能设定,还是其所能带来的实际感受,这一点必须明确。
同样的思路下,乐道 L90 另一个巧妙的构造竟然藏在很多人不注意的后备箱里。
「前备舱」容积扩展到一定规模后,乐道在处理三排座椅区域和行李箱空间的矛盾时,展现了巧妙的平衡技巧。凭借出色的空间规划能力,即便在载人出行或野外宿营等情况下,后备箱依然能保持充足容量,实现了「6 名乘客携带 10 个行李箱,前后部均可装载物品」的实用效果。
乐道 L90 的设计并非粗糙,而是处处体现精心考量。例如,后备箱设有方便放置水杯的凹槽,前排座椅支持零重力调节并可移动,扬声器坚固耐用,同时三排手机存储格不影响车宽。
乐道 L90 似乎不再沿用市面上的常规竞争模式,它不注重直接对比,也不依靠单纯增加配置来取得进展,而是专注于产品概念的构思,注重对产品细节的精心处理,同时凭借全面的工程项目实力和技术上的革新,从而达成出色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从「秀肌肉」到「综合运动表现」
体育竞技能力,是个人在运动项目中的综合能力体现,涵盖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机能,同时包含技巧掌握程度、战术运用水平,以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参与者在特定体育活动中的整体发挥水平。
当下汽车市场,热衷展示车辆性能的制造商屡见不鲜,然而真正将驾驶动态放在首位的品牌却显得十分稀少。
行业经过连续三年的激烈竞争,汽车产品的功能开始高度相似,各家车企展示的实力也变得雷同,导致审美疲劳感逐渐增强,市场氛围变得单调乏味,企业纷纷采取“追热点”的简单模式,这种做法虽无奈却成为生存的关键,甚至不惜通过价格竞争来吸引顾客,却忽视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特斯拉常被讥讽为「简陋空间」,缺少诸多炫目功能来「展示实力」,然而它在产品能力的「动态表现」方面似乎很少落后,即便在中国市场竞争多年,它依然凭借「关键性能」的卓越持续赢得消费者青睐。
乐道 L90 的适时推出,让我们见识到一位专攻运动表现的选手,从锻炼肌肉,到强化核心力量,再到提升各项细节,最终才孕育出一款卓越且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或许才是汽车市场逐渐沉闷之际,一个值得应对的新挑战者。
乐道,这回听劝了?
调整发售频率,采用「预先备货,新车即发」模式,同时预售启动后迅速部署近 600 辆试驾车至 140 个城市网点;在造型上突破传统,摆脱模仿蔚来的风格,将前卫的储物空间与「冷藏设备、影音系统和舒适座椅」有机结合;此外蔚来与乐道展开合作,协同服务支持、改进电池更换布局,并实现销售部门间的相互推荐。
不过蔚来在 2018 年后持续发展的换电技术,终于走出了最初的非议阶段,依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改变了用户的看法;同时蔚来在十周年的内部信中,大力推行了深度运营改革,实施了 CBU(基础运营单元)制度,也就是要求每一项开支都必须产生明确成效;此外蔚来还一直非常重视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并且始终以用户感受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
现在重新找回步调的乐道 L90, 活像蔚来的一个策略, 那就是集中力量固守阵地, 再稳步出击
乐道品牌源自蔚来旗下,现已发展为深入理解中国家庭需求的乐道,通过产品展现其独特理念。乐道L90将目光投向纯电大三排SUV市场,该市场已被增程式产品主导。它凭借技术优势,力图改变家庭用户对这类车型的传统看法。此外,乐道L90还承载着蔚来体系寻求突破和发展的重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