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期,手机市场以诺基亚为主导,该公司自认为产品功能远超同行。然而,随着智能设备的问世,诺基亚原先的设想完全破灭。
如今依然有众多人士声称汽油动力的长处无法超越,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电动车辆正以令人震惊的速率突破汽油车行业设立的技术障碍。
西方新能源车产业已持续数个世纪,其所有关键科技,配套体系及市场主导权均由他们牢牢控制。国内汽车制造商想要打破核心技术的限制,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继续在汽油车领域与国外竞争,但这一选择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
要另寻一个领域,针对新能源汽车,突破西方车厂的技术主导权,建立一个全新的行业架构。
中国汽车制造商决定通过新能源车实现突破,因此欧美汽车公司面临困境了。
这些欧美汽车集团规模庞大,他们必须权衡,是固守已经过时的内燃机汽车,还是迅速转向新能源车领域。
这些年用来阻隔中国车企的技术与产业障碍,反倒变成了自身的阻碍。想要转变,就必须先拆除自己建造的高墙,然而其中涉及庞大的传统供应链,工厂的产出能力以及既得利益群体。
倘若要转换方向,那些相关群体将如何应对?要知道,人类事务最为棘手,并非来自技术层面,而是源于人心复杂。
这必然会导致欧美车企的转型举步维艰,遇到的阻碍实在太多了。
但是不转换也不行。因为汽油车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它的动力装置和微型的储能单元,无法满足自动驾驶车辆对电能的巨大消耗。
传统车辆在电子系统方面的设置非常单调,智能化的汽车则对自动驾驶、车辆网络等高级功能有着强烈需求,这些功能都需要强大的能源供应作为基础。
过去他们依靠真皮座椅和高级音响来支撑售价,如今普通新能源车也配备了这些,甚至增加了冰箱,彩电和大座椅,倘若燃油车继续沿用陈旧模式,必将面临淘汰局面。
那么欧美汽车制造商该如何应对?依我之见,并无任何出路,唯一的选择是动用武力来化解,然而他们却犹豫不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