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向成熟?

汽车价值战的问界范式:九个月从稚嫩走向成熟?摘要: 经观汽车王子阳/文从微型电动车市场,到中高端增程车市场,再到混动紧凑型轿车市场,新能源浪潮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热销车型,但其中的大多数如同流星一般,销量繁荣一闪而过。...

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

经观汽车

王子阳/文

在小型纯电动汽车领域,在中端至高端的增程式汽车领域,以及混合动力的紧凑型轿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接连造就了众多畅销车型,不过这些车型中的大部分却像流星,销量旺盛只是短暂现象。

想要让事物发展持久,必须从根本处着手。汽车产品的市场成绩受到众多条件制约,然而,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那些经久不衰且深受大众喜爱的经典车型,大多都具备精准的自身定位和深刻的自我审视能力。

问界新M7是2023年9月推出的高端智能电动大型SUV,售价区间为25万元,其累计预订量已经超过18万辆,这一成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占鳌头,放眼整个汽车行业,它也堪称新时代的代表性SUV车型。

5月30日,一份关于问界新M7车主半年的用车情况说明正式公布,这份文件名为《报告》。问界新M7通过对自己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审视,让外界得以了解这款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广受欢迎的SUV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它积累的宝贵经验。

进行自我审视的时候,问界新M7也向更高级的阶段迈出了新步伐。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进行了全新升级并面向市场推出。

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_问界新M7销量分析

问界新M7 Ultra在技术层面、产品设计方面以及生产制造环节,都体现出更加成熟且深入的竞争价值理念,这种理念正促使当前面临价格恶性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寻找到摆脱困境的路径与前景。

能当国民SUV的,也可以是豪华新能源产品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较去年更为白热化。即便竞争态势如此,市场最终仍会以具体数据来衡量胜负。依据汽车专业网站车主之家的统计,在一月至四月期间全国销量前十的名单里,有两款高档汽车入围,一款是外国车厂的产品,另一款则是国产品牌的问界新M7。

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_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

就品牌整体情况而言,三月期间,问界品牌总共交付了三万一千七百辆新车,在所有新势力厂商中表现最为突出,其中新M7车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单月交付量就达到了二万四千五百辆,在中国新势力品牌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此次发布的报告指出,问界新M7在二零二四年前三个月中国高端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位,仅次于非新势力的一家汽车企业。

从全局汽车行业视角看,今年发生了一项重大转变:新能源市场已成为核心竞争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四月上旬的市场占比首次突破半数,其销售量也超越了传统燃油车,这表明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将顺理成章地占据整个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当前,一个能体现这种走向的标杆性座驾当属问界新M7。但国产汽车领域素来不乏深受大众青睐的车型,早前的这些国民之选,大多属于基础代步工具,价格普遍不高,比如汽油车时期售价约十万元的某些基础型轿车和跨界车,以及新能源时期售价仅几万元的微型纯电汽车。

问界新M7是问界品牌的重点车型,在过去的半年多里销量一直很好,这表明普通车和低端车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优质的高端新能源SUV同样可以成为广受欢迎的国民级车型。

关于5月31日全新推出的问界新M7 Ultra,太平洋证券在5月26日的分析报告中提出了相应判断,该报告指出,问界M7的升级版对底盘悬挂系统进行了改进,配备了激光雷达设备,同时在座椅、音响系统、车头外观等内饰外饰方面实现了全面优化,预计该升级版车型上市后,将有机会再次成为备受民众青睐的SUV,并挑战新势力品牌在销量排行榜上的位置。

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

智能化时代的用户思维,是创造式的思维

现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不仅改变了车辆的外形,也在重新定义消费者的期望。传统内燃机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公司只需维持当前的用户体验水准即可,但在智能电动时期,技术不断进步,仅仅满足现有体验远远不够,优秀的企业会通过创造富有价值的全新应用场景,来激发人们对于新科技、新特性的潜在兴趣。

在智能领域,从古至今及将来,寻求更便捷的行车感受始终是车厂产品的主要目标,科技化给出行感受创造了新可能。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自动驾驶主要用来彰显某款新车的品质,甚至提升整个车企的品牌形象,但受限于技术尚未完善、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制约,自动驾驶对智能汽车销售量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有时还会拖累销量,简而言之,自动驾驶在当时更像是一个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附加配置。

问界新M7让智能驾驶成为推动销量提升的核心动力,众多消费者正是看中智能驾驶功能才选择了这款车。根据相关文件,截至今年四月,问界新M7的智能驾驶累计行驶里程突破九千九百四十六万公里,若以自驾方式环绕中国计算,相当于完成了二千六百一十七次。其中,在城区的智能驾驶行驶里程也超过了九十二万公里。

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

问界新M7的智能驾驶技术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它显著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与舒适性。据相关调查,该车的APA与RPA自动停车功能总共完成了超过三十五万次泊车操作,平均单次操作耗时只有四十五秒,从而帮助用户节省了四万四千小时的总时间。

长城证券四月份的一份分析指出,国内高级智能驾驶领域获得政策方面、产业方面以及成本方面的多重有利条件,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可能将会加快,华为智能驾驶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头企业,其产品性能正逐步获得证实,对整个行业向智能化方向的演进起到了推动作用。

智驾系统和智舱系统并非彼此分离,而是紧密相连的。驾驶时耗费的大量精力,在智驾技术的帮助下得以释放,这使得智舱能够为用户创造更便捷的日常感受。

《报告》表明,问界新M7的智能座舱已融入用户的日常出行体验之中——用户累计唤起智能助手“小艺”达6500万次,交流总时长为51万小时,小艺协助用户调整车辆功能3095万次,提供各类驾驶辅助建议超过3803万次……

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

在电动化方面,电动汽车已实现超过30%的普及率,进入大众化时期,不再局限于技术爱好者,而是吸引了广泛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更加注重实际体验,对产品要求更高,不会轻易被花哨的功能吸引,而是会考虑车辆使用是否方便,以及维护费用是否合理。

《报告》表明,长途出行者注重燃油经济性,CLTC工况下问界新M7后驱版平均每百公里消耗5.6升,四驱版为5.8升,较行业均值节省三成;城市通勤者关心电能效率,问界新M7每公里运营费用约六分钱;五座及六座版问界新M7适合家庭出游,人均每公里用车成本可低至五分钱。

从电动化发展到智能化,参与品牌数量极多,问界新M7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主要因为华为在技术方面构建了诸多竞争壁垒。

浙商证券四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华为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组件,包括各类传感器、多种芯片以及电驱动系统、AR-HUD等,并且对摄像头和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四个关键硬件领域实现了全面部署,其自主研发的零部件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

遭雪藏的正确竞争观,被华为重新举起

价格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市场显现出一种反常情况,部分厂商先前在核心竞争方面确实难以胜过对手,不过借助不计成本降价手段促成销量增长之后,便转而得意洋洋,并且大肆宣扬自己的“胜利之道”,全然不顾这已是以牺牲公司长远进步及行业良性发展为代价的。

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遭受的恶性价格竞争带来的冲击,比传统燃油车市场更为严重。传统燃油车技术已经非常完善,而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还处在技术革新的初期。假如汽车制造商都将精力放在压低售价,而不是提升产品价值上,这就等于持续不断地给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进步泼冷水。

但汽车行业所期待的,并非仅仅提出“我们须开展价值竞争”之类的空泛论调,而是需要能够切实履行这一正确竞争理念的真实实践范例。

问界新M7现有车型已经销售半年以上,问界新M7 Ultra则在5月31日全新上市,这两款车都将高价值作为推动销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问界新M7如今可以看作是价值竞争领域的成功典范。

为何必须添上“成功”二字?现阶段汽车产业,信念比黄金更为珍贵。其实,单纯拼价格没有出路,比拼价值才有出路,多数汽车厂商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许多汽车厂商在实际行动中却背道而驰。由于,整个领域普遍缺少信心,各种销售情况持续发出一种信息,单纯比拼产品特性无法满足需求,只有竞争价格才能实现目标,任何企业若不全力争夺低价,最终都将被市场淘汰出局。

如果说,问界新M7在价值竞争方面表现突出,那么,华为智选车在价值竞争方面就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成效将增强整个行业转向价值竞争的信心。

于二零二四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兼终端BG董事长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宣布,今年头三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收回了成本并开始盈利。当多数新势力车企仍然在持续亏损时,华为智选车采取了后发优势,率先完成了商业上的自我循环。

问界作为华为智选车的代表品牌,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自2023年下半年起交付量稳步增长,持续扩大规模,我们判断智选模式的规模效益已初步形成,伴随车型系列的不断丰富,交付量将进一步提升,智选车模式有助于车BU自身盈利水平的快速提升,华为正成为汽车厂商实现高阶智能化的重要合作对象之一,信达证券5月的分析报告指出。

经过半年多摸索,“问界模式”走向成熟

问界在价值竞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时期,这两个阶段之间以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全新发售为时间节点进行区分。

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_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

先前,尚处探索进步时期,问界新M7在行业内部缺乏可参考的智能驾驶成功经验时,唯有自主探索并观察用户反馈;其后,迈入成熟带动时期,问界新M7 Ultra使注重提升产品价值而非单纯压低售价的“问界模式”向整个行业作出全面展示。

创新不论涉及技术层面、功能设计抑或使用感受,都必须以充分认识用户为根基,这关乎根本态度。譬如余承东在问界新M7 Ultra正式发售前,曾组织过一次意见征询活动,目的是探究消费者对于问界M7升级版本最渴望改进的方面。

问界_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

第二点,经过市场检验,用户非常看好的智能驾驶功能,汽车制造商必须认真对待。现阶段,问界新M7装配的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达到同行业顶尖水准,问界新M7 Ultra即便目前没有强劲的竞争者,依然坚持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三点来看,近些年不少新能源厂商在新车生产环节尚未完全攻克时,就匆忙开启预售活动,甚至宣告新车上市,由此造成新车从发布到用户能提车之间,时间跨度动辄数月,有时甚至更长。这种做法虽然能让品牌尽早启动市场推广,迅速抓住潜在客户和吸引投资方关注,但倘若后续持续延期交付,极易招致消费者抱怨,进而损害企业声誉。

自从问界新M7 Ultra问世以来,鸿蒙智行摆脱了“产能逐步提升”的阶段,转而进入“高速产出”模式,这充分展示了华为卓越的整体运作能力。为了在生产制造环节构建完善的体系,华为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新工厂,还借助联合研发、现场协作等手段,整合了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从而达成了效率的极致优化。

结语

实际上,若将时间范围扩展至近两年多,便能够发现,问界新M7的发展历程,并非始终充满美满,如同一个没有烦恼的童话,这款当前广受欢迎的SUV,在问世之初也曾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

问界新M7销量分析_问界新M7 Ultra技术升级_问界

唯独,不像众多在困境中慢慢被市场淘汰的车型那样,从问界M7到问界新M7,直至问界新M7 Ultra正式发售,依托华为力量的这款座驾以及问界品牌,确实明白借助持续改进、重视客户,才得以从高端新能源SUV领域起步阶段的一名“学徒”,蜕变为能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树立良好示范的一位“导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