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拐点,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拐点,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摘要: 1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汽车销量突破233万辆,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约1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均为1.3倍。...

1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10月份的汽车销售量超过了233万辆,与上个月相比,同比降幅有所缩小,大约减少了10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和产量上均实现了新的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达到了1.3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指出,今年新能源汽车已经迎来了市场化的转折点。

市场需求仍旺盛

观察月度数据,我们发现,今年汽车市场的传统旺季“金九银十”已转变为“金十银九”。

中汽协公布的数据表明,在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了233万辆和233.3万辆的业绩,较上月分别增长了12.2%和12.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8.8%和9.4%。从年初至10月底,汽车产销量累计达到2058.7万辆和2097万辆,同比增长5.4%和6.4%,增速较前九个月有所减缓。

在10月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数据环比持续上升,而同比的下降幅度相较于上个月有所减小。中汽协的副秘书长陈士华在分析中指出,尽管与9月相比,国庆长假期间的有效工作日有所减少,但芯片的供应状况相对有所改善,汽车的生产与销售仍呈现出恢复的趋势,整体形势显示出向好的苗头。

在10月份,商用车在生产和销售两端的表现分别为34.2万辆和32.6万辆,较上个月分别实现了10.0%和2.5%的环比增长;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和销量分别下降了26.9%和29.7%,降幅较9月份有所减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析指出,商用车市场受到排放法规变更的影响,前期需求过度释放,再加上市场对需求不足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产生了影响。

中汽协对于今年年底的汽车市场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汽车行业依然承受着芯片短缺的挑战,尽管如此,他们预计整个年度的市场行情将实现累计增长。

许海东指出,终端销售市场确实存在加价提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芯片短缺,进而造成供应紧张。在自主品牌中,加价提车的情况并不普遍,而在合资与进口汽车领域,这种现象则较为突出。实际上,主机厂并未提高价格,涨价行为主要由部分经销商实施。他进一步认为,这种涨价行为将对整个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新能源车增势迅猛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更为显著。在10月份,这一领域的市场整体表现优异,产销量均刷新了历史记录,具体数字分别为39.7万辆和38.3万辆。环比来看,产销量分别增长了12.5%和7.2%,而同比增长率则达到了1.3倍。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别中,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销量和生产量上均较上月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两类车型的销量和生产量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蔚来汽车在造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11月10日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李斌透露,该季度蔚来共交付了24439辆汽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0.2%。10月份的新增订单量创下历史记录,目前交付量受到供应波动的制约。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预计总交付量将在23500辆至25500辆之间。

小鹏汽车成功应对了行业普遍面临的芯片短缺难题,其交付量连续两个月实现了万辆以上的突破。进入10月,其总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了233%。截至目前,小鹏汽车的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经成功跨越了10万辆大关。

陈士华指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攀升,一方面得益于产品性能和性价比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不再局限于大城市用户,中小城市乃至农村地区也开始接受并购买新能源汽车。此外,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本以30岁左右为主的购车者群体,现在正逐渐向年轻化转变,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自今年起,无论是汽车展览会还是新品发布会,车企们鲜少推出传统燃油车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能源产品的亮相,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逐渐形成规模。陈士华如是说。

许海东指出,本年度将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受政策推动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的关键转折点。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突破16%的渗透率,创下历史新高。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动,我国汽车出口成绩斐然,再次刷新了历史最佳记录。具体到10月份,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2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倍。

许海东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国际市场对这类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同时,我国的产品在品质上已具备与国外品牌抗衡的实力。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渠道,我们有望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据预测,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业务将维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从产品结构分析,当前市场,五菱宏光MINI等微型及小型车辆,即A00和A0级别的车型,以及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的中型车辆,即B级车,构成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力军。然而,在15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紧凑型车辆,即A级车,却尚未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明星车型。

专家指出,A级车型不仅要具备较长的行驶里程,同时还要拥有相对合理的价格性能比,这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这一情况在海外市场亦然。正因如此,新能源汽车在A级市场的销量至今未能实现显著增长。

许海东提到,期待电池技术能有如刀片电池般的革新,以降低成本。如此一来,A级车辆在成本与性能上更能满足消费者期望,这亦应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自主品牌市场反转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再度攀升。当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了95.2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2%。同时,市场份额也实现了6.2个百分点的提升,最终达到了47.5%。

综合统计数据,在1月至10月期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量达到了738.7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1%,市场份额也随之攀升至43.8%。尽管这一比例尚未恢复至历史最高水平51%,然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趋势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实际上,这标志着自2018年汽车产销陷入低谷之后,我国自主品牌首次有望在全年销量和市场份额上实现双双回升。陈士华指出,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其背后主要得益于今年自主品牌在行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也为汽车新势力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本轮国内品牌的市场回升价值显著。据相关数据表明,自今年起,国内品牌的A级车型中,每月均有3至5款车型跻身销量前十的行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的情况通常是前十名中找不到一款国内品牌的产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贡献度持续上升,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主品牌则占据了销量的八成份额。

崔东树预测,在第四季度,国内品牌将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回升态势。他相信,这一轮的回升趋势将会延续。

崔东树指出,我国自主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领域已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优势将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反弹,而是一次质的反转。市场趋势的反转预示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突破50%的大关,并有望在未来达到60%甚至更高的比例。

陈士华对未来市场占有率充满信心,他认为自主品牌的比例还有上升空间。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一条新的赛道,目前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新兴的造车势力也将持续加大投入。

他特别指出,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起步较早,而今年,外资合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推广力度,这对国内自主品牌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以产品供应链为参照,众多企业正致力于产业链的完善,其中外资企业凭借其全球化的采购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国内自主品牌需在二级、三级供应商层面加大投入,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安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