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论
苏轼
苏轼像
汉高祖刘邦采纳陈平的谋略,暗中使楚国的君臣彼此猜忌。项羽因为怀疑范增与汉国私下勾结,便逐步削弱他的权力。范增逐渐被剥夺了权柄,项羽渐渐减少了他的信任。范增心中愤怒,最终离开项羽,在途中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亡。怒气渐增时说:世事基本上已经安定,君王您自行处理,希望允许我带着身体回到家乡去。
汉高祖刘邦采纳陈平的谋略,挑拨西楚君臣关系。项羽果然猜忌范增与刘邦暗中勾结,慢慢削弱了范增的职权。范增盛怒道:天下大局已定,君王亲自掌控即可。请允许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养老吧。
尚未抵达彭城时,背上长出毒疮而去世。我认为增子离开是好事。若不离开,项羽一定会杀死增子。只是遗憾他没有早点离开罢了。
范增归乡途中还未抵达彭城,背部的恶疾突然发作导致身亡。我认为范增的离去是明智之举,倘若他未曾离开,项羽必定会诛杀范增,只可惜他未能更早抽身离开。
然而要凭什么理由离开呢?劝项羽杀刘邦,项羽没有听从,最终因此失去了天下,这是应该离开吗?
那么,范增究竟为何要选择离去呢?他曾经劝说项羽将刘邦除掉,但项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结果最终失去了天下,难道他应该在那个时候选择离开吗?
谋士范增
说:不是这样。想要杀掉刘邦,这是臣子应有的本分;项羽没有动手,还是保有君主应有的气度。项庄为何因此要离开呢?
我讲:并非如此。范增图谋除掉刘邦,是恪守臣子的本分。项羽没有动手对付刘邦,体现的是作为君主的气度。范增为何因此愤然离去?
《易经》上讲:"察觉到细微的征兆,就能领悟其中的奥秘"《诗经》上写:"看到那雨雪飘落,先凝结成细小的雪珠"增加或减少,正适合在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易经》有言:能洞察细微变化者,或许可称神明。《诗经》亦云:大雪降临,必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的离去,大概是在项羽诛杀卿子冠军宋义之后吧
陈胜能够得到民心,是因为项燕和扶苏的遭遇,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策划,假称始皇的命令,让扶苏自杀。项氏家族得以兴盛,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也就是义帝。而诸侯们背叛他,是因为他杀害了义帝。
陈胜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他借用了项燕、扶苏的名义。项羽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他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当王;而各路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杀害了义帝熊心。
项羽即位,范增便成了重要谋划者。项羽的存亡,并非仅仅关乎楚国的强弱,更是范增命运与共的祸福。范增不可能在项羽灭亡后独自长久存活。
范增是拥立义帝的关键人物,义帝的命运,不仅牵动楚国的存亡,更与范增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义帝若亡,范增不可能独善其身
羽谋害卿子冠军时,就已预示着杀害义帝的征兆了。他杀害义帝之后,猜忌的根源便由此而生,又何须等到陈平呢?
项羽诛杀宋义,预示着弑君的祸端;项羽弑杀义帝,标志着猜忌范增的开端。岂需等待陈平的离间计?
西楚霸王项羽
事物必定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寄生;人必定先产生怀疑,然后谗言才会钻入。陈平虽然才智过人,又怎能在毫无疑虑的君主面前实施离间计呢?
事物必定先经历腐朽,随后才生蛆虫;人心必定先存猜忌,随后才听信谗言。陈平虽然足智多谋,却无法离间毫无猜疑的君主。
我以前(曾经)评论义帝,他是天下有德行的君主。唯独派遣刘邦进入函谷关,没有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识别出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担任上将军。
我曾评价义帝,称得上是天下有德之君,只派遣刘邦领兵穿越函谷关,却未曾委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识别出宋义,并且将他晋升为统帅。
才能出众却品行不端,竟然能到这种地步吗?项羽要是真的杀害了卿子冠军,义帝必定无法忍受。不是项羽杀害义帝,就是义帝杀掉项羽,这道理不用聪明人就能明白。
愚钝之辈竟敢如此行事?项羽以义帝名义诛杀宋义,义帝必难容忍。非项羽杀义帝,即义帝诛项羽,此理不言自明。
增始起初劝说项梁拥立义帝,诸侯们因此归顺了他们,但在中途义帝却被杀害,这并非增始的本意。
范增起初建议项梁尊崇义帝,各路诸侯因此归顺;后来义帝惨遭毒手,这并非范增的本意。
他并非仅仅出于本意,而是必定会据理力争却得不到采纳,项羽就是不肯听从。他不采纳忠言又杀害了项羽所立之人,项羽的猜忌就会越来越深,这必定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绝非范增的本意,他必定极力主张(不应杀害义帝),然而项羽并未采纳,项羽拒绝范增的建议,更杀害了范增所拥立之人,项羽对范增产生怀疑,这个情况应当从那时起就已存在。
方羽斩杀卿子冠军,使得羽与己地位相当共同侍奉义帝,君臣的界限尚未明确划分。针对增的处境,若力量足以诛杀羽,就将其铲除,若力量不足,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果断果决的大丈夫行径吗?
项羽诛杀宋义时,范增正与项羽一同侍奉义帝,君臣的尊卑关系尚未明确。若从范增的角度出发,若有能力就除掉项羽,若不行就弃他而去,(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刚毅男儿的作为吗?
年已七十高龄,若合意则留下,若不合意则离去,不在此刻分辨去留的轻重,却想借助他人来成就功名,真是愚蠢啊!
范增年事已高,若与项羽意气相投,便留下共事,若不相投,便离去,他未能把握住此时明确去留的分寸,却妄想借助项羽来建立功业,实在眼光短浅!
增,是高帝所畏惧的,项羽之所以灭亡,增的离开是关键啊!可叹,增也是当世豪杰啊!
即便如此,范增依旧是刘邦所忌惮的对象。范增若不离开,项羽不可能败亡。可叹,范增真称得上是当世英雄啊!
汉高祖刘邦
这份资料源自我个人多年研习古文的心得汇编,若有瑕疵之处,恳请各位师长指教。此篇系我悉心积累之成果,专供网友研习交流。衷心感谢大家的点赞与收藏,欢迎传播,可下载使用,但务必禁止抄袭,禁止署名发表于其他平台,违者必将追究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