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范增:壮志未酬,这位谋士的传奇一生令人唏嘘

范增:壮志未酬,这位谋士的传奇一生令人唏嘘摘要: 秦末的乱世风云中,有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范增。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彼时战国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秦的统治并未让天下真正太平。等到陈胜大泽乡起义,点燃反秦烽火时...

秦末那段动荡岁月里,有个人的形象十分突出,他就是范增。范增生于公元前277年,那个时代战国战火虽已熄灭,可秦朝的掌控并未让天下恢复平静。等到陈胜在陈胜大泽乡发动反抗秦朝的斗争,点燃反秦的烽火时,范增已经七十高龄了。

范增是居巢人,现在安徽巢县西南一带,这个人平时就喜欢出些与众不同的计策。他看见项梁带着自己的队伍从江东渡江向西,已经成了反抗秦朝的主要力量,于是就去投奔项梁。范增和项梁在薛地见面的时候,陈胜已经去世了,反抗秦朝的斗争也进入了低迷期。范增向项梁指出了陈胜失败的原因,他提到秦朝灭亡六国的时候,楚国人是最恨的,民间一直有“楚虽只有三户人家,也必定要灭亡秦朝”的说法。陈胜的败亡关键在于他选择自己称王而非拥立楚王后代,未能有效借助楚国反抗秦朝的势头。他向项梁进言,认为顺应百姓心声,支持楚王血脉是上策。项梁等人采纳了他的意见,寻访到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重新拥立他为楚怀王,楚国政权因此初步建立。这一计策极大地团结了反秦力量,《史记・项羽本纪》对此有详尽记述。

反秦斗争持续进行,项羽和刘邦的势力逐步增强,双方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开始。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选择归降。刘邦进入关中之后,向当地百姓承诺了三条法规,并且派遣部队驻守函谷关,目的是防止项羽的楚军进入。项羽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决定发起对刘邦的攻击。在这个关键时刻,范增建议项羽说:“沛公当年住在山东的时候,贪恋钱财并且喜欢美色。如今进入关中,财物分毫不取,妇女无人亲近,可见其抱负远大。我派专人观测天象,见刘邦显现龙虎五色祥瑞,确是天子气象。务必迅速发起进攻,切莫坐失良机。这段往事便是著名的鸿门宴前奏。

鸿门宴时,气氛十分紧张。项羽和项伯朝着东方就座,范增朝南就座,刘邦坐在范增的另一边,张良则坐在项羽的另一边。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连续三次举起自己的玉佩,暗示项羽立刻动手,但项羽却一言不发,没有反应。没有办法,范增叫来项庄,让他上座舞剑,企图趁机刺杀刘邦。项庄舞剑,目标直指刘邦,但因为项伯也拔剑挡住,无法攻击到刘邦。刘邦最终以去洗手间为由,趁着樊哙等人护送,悄悄溜走。他离开前,特意让张良准备两块白璧,赠送给项羽,又备好两把玉斗,送给范增。张良呈上礼物之际,范增突然暴怒,猛地用剑劈碎玉斗,并厉声斥责道:小子根本不配共谋大事,将来会夺取项王天下的,必定是沛公啊。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其中“小子不配共谋大事”的言论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充分体现了范增对项羽犹豫不决的极度不满。

那之后,楚汉之间的对抗变得异常激烈。公元前204年开春时分,楚军多次切断汉军的补给线,刘邦被围困在荥阳,于是向项羽请求停战。项羽正打算应允,范增却指出汉军此刻比较虚弱,要是放过他们,以后必定会后悔,因此项羽和范增决定猛攻荥阳。就在这个当口,刘邦的谋士陈平抓住项羽生性多疑又骄傲自满的弱点,暗中施展了离间计策。项王的使者到了,刘邦起初准备丰盛的宴席,见到使者时却假装十分意外,说误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竟是项王的,随后便改用了简单的饮食。使者回去汇报情况后,项羽因此怀疑范增与汉暗通款曲,慢慢削弱了范增的权力。范增既伤心又气愤,说道“天下的局势已经定型,君王还是自行处理吧,请允许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去吧”。他在返回家乡的途中,背上的毒疮突然发作,最终去世了。

范增毕生,为推翻秦朝和助项羽称霸而耗尽心血,却因项羽固执己见而理想无法实现。他的计策和忠心令人敬佩,事迹成为历史巨流中耀眼的一笔,让后来者持续品味和思考。

范增 项梁 鸿门宴_范增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