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特来电:开车不仅不花钱还赚钱,为新能源汽车开绿能账户

特来电:开车不仅不花钱还赚钱,为新能源汽车开绿能账户摘要: 8月20日下午,在中国重汽莱芜智能工厂,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

8月20日午后,于中国重汽莱芜的智能制造基地,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事务管理局主办了“区域品牌链”系列活动中的“新能源板块”现场媒体交流会,邀请了包括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特来电、丰元锂能在内的四家公司领导与媒体代表互动,通过“信息发布+市场推广+成果演示”的流程,向与会者展示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优质成果,并探讨了山东省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核心区的相关举措。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_新能源汽车_特来电充电网技术

特来电充电网技术_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

特来电充电网技术_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_新能源汽车

新黄河记者: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今年,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其中明确要求动力电池不能发生起火或爆炸现象。除了电池制造企业和汽车生产商,充电服务提供方是否也具备保障电池安全的技术手段?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_特来电充电网技术_新能源汽车

赵健强调,充电网络最核心的意义在于维护电动汽车与电瓶的绝对安全,这是其首要功能,也是关键作用。

如何确保安全?人们为何忧虑意外事件?新能源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关键在于其配备的大容量电池,该电池若遭受挤压、撞击或发生热失控现象,便有起火或爆发的风险。

新车辆交付用户之前,必须历经严谨的科研探索、制造流程、组装环节以及品质监控,那个阶段车辆状态完好无损。然而,使用多年的旧车,行驶了三五年乃至十年以上,有的遭遇过撞击,有的被水浸泡,有的承受过粗暴对待……那么它或许已是一辆老旧车辆,甚至可能存在各种故障问题。

我们投入了许多人力、资料、技术力量,打造了双重安全机制,一个机制是借助每次充电,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广泛的数据检测,并据此构建档案、自主学习体系,类似医院体检流程,一旦发现温度、温度波动、电量状态、电池单元压差等异常指标,就能即时捕捉,预先规避风险。另一个机制是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管理系统在硬件层面的联动主动防御。

我举个例子,我一位同学买了辆电动SUV,他喜欢去越野。他在跑山路的时候,车底经常跟石头撞上,虽然没伤到电池,车还能正常开,但是电池跟旁边的部件和外壳都受损了。如果继续颠簸、磨蹭、撞击,就会导致温度忽冷忽热,甚至出现漏电情况。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充电网络大数据里能被监测到,并且有防护措施。

因此,充电网络向下设有双重安全措施,用以维护车辆与电池的稳定运行;向上则实施有序充电策略,协助国家电网实现电力负荷的均衡分配,同样确保了安全可靠。

现场推介

明星产品

新能源汽车_特来电充电网技术_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

赵健提出,他们的研发思路并非追随市场需求,而是引领市场方向,率先开发新产品,从而创造新的需求。他们以远见卓识,审视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未来的可能性。

未来,充电一定会迎来三个全新的时代。

第一个是无人驾驶时代。

无人驾驶车辆普及后,充电操作是否还有人执行插拔枪头、刷卡或扫码流程?若无人管理,充电桩会不会沦为废弃设施?充电网络的核心优势体现在:首先,其采用分离式、模块化及智能设计,当需要自动充电升级时,高压系统、低压设备、功能模块、工程设施及电缆均无需改动,资产价值能保留八成,仅需将终端设备升级为自动化即可。相比之下,传统充电桩在升级时,往往需要像拆迁一样全部拆除并重新建设。其次,我们研制了智能充电设备、自动化机械臂、无源供电技术,以最优化、最经济的方法完成改造。

第二个是超充时代,现在大家都在谈超充。

我们的超充,最快实现5分钟充满一台车。

但是单纯使用快速充电技术也是不恰当的。以我们这次的集会为例,设备五分钟就能完成充电,我会主动去移动车辆吗?若不移动,它首先会消耗国家电网超过五百千瓦的电力容量。其次会占用投资者二十万元的资本投入。如此一来,资金回笼速度缓慢、投资回报率不高、用户使用频率低下,这构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投资偏差。

因此我们开启了超充2.0阶段,这是智能共享超充,包含最新的液冷超充技术,以及最新的智能分配方案,能够满足快速充电需求,也能适应缓慢充电需求。当1号车完成充电后,电量可以传输至2号车或3号车,使用效率得到提升,投资回报率也随之提高,这就是特来电的智能超级充电网络。

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_特来电充电网技术

第三个是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

太阳能发电很有优势,既环保又经济,不过不少小型光伏项目存在一些难题:卖方找不到买家,买方找不到合适的,用户无法使用,经营者难以盈利。

由于整体链条尚未形成,上游涉及新能源发电,中间环节为电网,下游则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而新能源发电本身具有不稳定性,若充电过程缺乏规划,两者便难以协调。

充电网络服务着成千上万的车辆和客户,每个充电站点,周边都能安装太阳能板,或者接入邻近的太阳能设施、风力发电装置。晴天时进行充电,刮风时充电并储备电量,在电力需求旺盛时段还能反向供电。

例如青岛的工业园区,其顶棚、立面、窗体以及遮阳棚均具备发电能力,日可产生30,000度电力。然而工厂日常生产、行政及照明总耗电量仅17,000度,过去便存在能源闲置现象。目前园区有2000名职工,配备1500辆电动汽车,若发电量超出生产需求,便用于为汽车充电,电费成本为每度0.3元。要是明天有雨,工厂的光伏发电就停了,我们还能把昨天给汽车加的电用出来一些。每用掉一度电,我就给员工发三毛钱的奖金。这样员工开车不要钱,还能挣钱,而工厂利用充电网络来调用电量,躲开了用电高峰时段的电价,每年能省下超过一百七十万的电费开支。

这便是充电系统、微电网与储能系统构成的虚拟发电新纪元。倘若成千上万个产业园区都采用此模式,既能有效利用清洁能源,亦可削减能源开支,更能助推实现碳达峰目标。

特来电充电网技术_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

特来电副总裁赵健耐心回答记者现场提问。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