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里看信心①
近期,我国发布的经济半年报揭示了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坚定脚步。自今日起,本栏目将连载一系列评论文章,基于具体行业的详实数据,通过深入剖析细节,呈现我国经济整体格局的动态,并与广大读者共同洞察经济大局、稳固预期、增强信心。
——编 者
中国不断深挖消费潜力,大力拓展对外开放,这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国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集群效应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显著提升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还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性,同时也是中国应对外部挑战所拥有的系统性优势。
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同比均实现10%以上较高增长!
近期,汽车行业在“半年考”环节呈现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成果单。在此期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实现了41.4%和40.3%的增幅,出口额同比更是猛增75.2%,这一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旺盛生机。
活力来自对需求的不断挖掘与满足。
借助旧车换新等政策的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在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占总销量的44.3%,而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同比增加了27.86%。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映射出了消费领域的新动向。
节能家电和智能家电的销量持续上升,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成为潮流;在限额以上的单位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上升了22.2%,而在消费结构中,服务性消费的比重有所增加,同时,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增长势头尤为明显。“中国游”与“中国购”热度不减,上半年境外游客来华及离境人数同比增幅达到30.2%,免签政策下的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53.9%,免签政策覆盖的“朋友圈”范围扩大,同时也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数据明确显示,不论外界环境多么复杂多端,我国不断挖掘消费潜力,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活力来自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与突破。
坚持不懈的技术革新构成了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加大了研发力度,一系列重要成果接连问世。在上半年,比亚迪成功达到了每秒充电两公里的全球最快量产充电速度;宁德时代引领动力电池技术迈向了多核时代;华为推出了高速L3级商用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不仅显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实际上,不仅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面对种种挑战和未知变数,我国企业凭借创新精神积极应对,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大型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已深入民众生活。目前,我国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逼近2.7%,这一数据已超越欧盟的平均水平。这一现象预示着我国创新力量的巨大潜力将逐步显现,不仅为企业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我国经济在未来的竞争力。
活力来自产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稳固而强大的产业架构,构成了发展的关键支柱。目前,我国已经构筑了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整车生产、充电及更换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为例,其每分钟生产两台新车的速度,正是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和高效运作的体现。
中国坐拥全球最完备的工业架构,囊括了41个工业门类、207个工业中门类以及666个工业小门类。集群效应不仅让产业链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凸显出其韧性,而且对全球资源要素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这一特点既体现了中国的特色,也构成了中国抵御外部冲击的系统性优势。
新能源产业的蜕变与发展,不仅体现了市场需求深层次的挖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映射出供应端的创新升级和产业生态的完善。这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缩影,即在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朱志宇)
《人民日报》于2025年7月23日的第5版上,由王琴担任编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