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来了!电池安全正式纳入必检项目

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来了!电池安全正式纳入必检项目摘要: 新能源汽车年检新规:电池安全将正式纳入必检项目 - 海报新闻...

近期,我国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该规程计划自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标准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年度检测的重要依据,不仅涵盖了纯电动汽车,还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式车型),预计将波及全国约2472万辆新能源车车主。

新规的核心调整在于,动力蓄电池的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被列为强制检查的项目。此外,新规还要求对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以及用电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性能进行详尽的检测。

公安部门最新发布的统计资料揭示,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我国新能汽车的数量已经攀升至2472万辆,这一数字占据了汽车总量的7.18%。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新能源汽车特别设计体检计划,将有助于促进车辆潜在问题的排查,做到预防为主。

新能源汽车_新能源汽车年检标准_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的相关公示信息已公布。该信息来源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规程》的新变化:电池充电温度成必检项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型,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部件,而现行的年度检验规范并未能充分评估这些核心部件的实际工作状态。

依据现行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这一汽车年检标准,对涵盖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类载客汽车进行年度检测时,其重点检验的项目涵盖了车辆的外观、安全设备、底盘以及制动系统等方面。对于常规燃油车辆,检验结果可以较为精确地评估其是否适合安全上路;然而,针对新能源车辆,其安全性的关键——三电系统,却未能得到充分的检查与核实。

动力蓄电池安全检测_新能源汽车年检标准_新能源汽车

新增的检验项目。图源|《规程》

依据最新《规程》的规定,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以及电气安全检测被列为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特别是对于运营中的新能源汽车,其在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的动力电池温度和电压情况,也必须纳入检测范围。

在历次新能源汽车发生的事故中,“热失控”现象常常是车辆自燃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充电阶段,动力电池的“热失控”事件尤为多见。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车辆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精确度不足,导致在充电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充”,进而可能引发车辆电池的热失控。

《规程》对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做出了规定,指出充电时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和60℃。这一温度限制处于动力电池正常工作温度的合理范围内,并且远低于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温度。

除此之外,《规程》中还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运行温度、电机控制单元的温度以及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温度设定为可选择的检测内容。这一举措对于车主掌握车辆的健康状况、指导检测机构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以及减少车辆自燃的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新能源汽车保价合理化

二手车残值估价将有据可循

近期,众多新能源汽车车主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用不仅比传统燃油车贵,即便未发生事故,保费也有显著提升。更有甚者,由于部分车企经营陷入困境,零部件成本飙升,导致保险公司拒绝为其提供商业保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车主普遍觉得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用昂贵且续保不易,不少保险公司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新能源车险业务出现较大亏损。众多保险业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年度检测未能充分检查三电系统的故障,这或许会导致新能源车的理赔率提高。再者,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双方都不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多家保险公司提出,应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实施定期的年度检查。此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3年9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保险事故动力蓄电池查勘检测评估指南》这一标准,旨在行业内构建一套针对新能源汽车风险评估的有效体系。

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众多汽车制造商正逐步构建新能源车险的保费风险因子和定价模型,然而,鉴于新能源汽车型号更新迅速且发展历史较短,众多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数据尚不充足。自《规程》实施以来,对于众多车型及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将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和故障数据的搜集工作。相关数据将被纳入保险公司车险定价模型的构成要素,这有助于对特定车型及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车辆进行更为合理的保费估算。同时,保险公司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且可信赖的收益。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