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深度融入社会,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公司不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求在行业技术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并巩固市场地位。A股市场超过五千家上市公司完成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现已结束,从研发资金投入的角度审视,各家企业的具体投入规模有多大,其科研活动的持续性是否达标,正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
依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信息,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着力增强创新活力,整个市场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超过8100亿元,与去年同期的数额相比增长了3.27%,其增长幅度比前一年度同期增加了将近2个百分点;全体的研发投入占比为2.33%,较上一年的数据略有上升。
上半年有六家A股公司研发支出突破百亿元,它们是比亚迪、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居前十位的公司里,比亚迪以309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居首位,同比增长超过五成,研发开支是同期净利润的两倍。它比排名第二的中国建筑多出超过130亿元,是A股领域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
回顾2024年的科研经费使用状况,可以看出,比亚迪凭借541.6亿元的资金投入,实现了36%的年度增长,因而首次在A股市场位居研发开支首位,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中国建筑将近90亿元。再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分析,2011至2024年这14个财年期间,比亚迪有13年的科研支出超过了当年度的营业利润。到目前为止,比亚迪的科研累计支出总额已经突破2100亿元。
比亚迪在科研方面的决心和投入,在整个A股市场中表现突出,领先于其他企业,其在同行间的研发投入规模尤为显著,相比之下优势明显,从已公布的2025年半年财务报告来看,吉利控股的科研支出达到147亿元,上汽集团的研发费用为102亿元,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为60亿元,长安汽车的科研支出为54亿元,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53亿元,赛力斯汽车的科研投入为52亿元,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为42亿元,广汽汽车的科研支出为38亿元。
比亚迪在2024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大幅度超越了其他厂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各家企业的研发支出情况,比亚迪达到了542亿元,吉利控股为267亿元,上汽集团为218亿元,理想为111亿元,长城为105亿元,长安为102亿元,广汽为75亿元,赛力斯为71亿元,小鹏则是65亿元。
引人关注的是,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努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研发投入的数额以及其增长速度,工程师团队的人数已经超过12万,位居全球首位,这是研发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董事长王传福曾强调过,工程师团队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每一项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他们的贡献,技术创新也都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背后凝聚着12万名工程师的辛勤付出。
正因为巨额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比亚迪才能不断推出诸如天神之眼智能驾驶技术、超级e平台极速充电方案、灵鸢车载无人机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与赞赏,促使公司业绩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销量达214.6万辆,继续稳居行业前三,股价年内涨幅超过400元。
科技是关键,革新是根基。作为电动车生产商,立足于技术与安全并重的领域,可以预知,往后,比亚迪会持续增强科研投入,持续扩大安全范围、适配更多驾驶状况,值得大家瞩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