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塑:面临哪三问?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塑:面临哪三问?摘要: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日益提高,汽车产业生态正在全面重塑。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中,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吸引力?如何稳定电池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力量,其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正推动着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的重构。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持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如何确保电池供应的稳定性,以及如何保障驾驶和用户信息安全,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在最近举办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采访。

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吸引力?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正高速发展。这一进程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导角色。正如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所言。

根据数据统计,从今年1月到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了800万辆,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标志着产业已全面进入市场化扩张的新阶段。尤其是海南,到11月为止,该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50%,位居全国首位。

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正全面迈向市场化,且这一进程不断加速,国际产业环境与发展的格局也随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国家纷纷增强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支持,不断改进和完善那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的政策体系与商业环境。

然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份额持续增长,我国在政策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补贴正逐步减少。这一变化导致市场层面开始担忧,一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支持减弱,其渗透率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受到抑制。

国际能源署的首席能源技术官üL指出,电动汽车的激励政策正逐步被取消,然而,对于车辆本身来说,随着这些奖励的消失,我们更应该关注车辆配置的优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改进。

这一看法与宝马集团副总裁吴燕彦的观点相吻合。她指出,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法规和优惠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层面上的新能源优惠政策应当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确保每一款新能源车型都能从中获益,进而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此一来,企业能够有序且健康地展开竞争,从而促进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加快从政策推动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步伐,渗透率持续攀升。然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最终还需依靠优质创新的产品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吴燕彦指出,在我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态势尤为激烈。宝马集团凭借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对软硬件快速整合与大规模生产的技能,正在数字化和电动化领域发力。中国将成为宝马探索与开拓未来的重要市场。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补贴的逐步减少确实对一些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在补贴即将结束之前,抓紧时间购买新能源汽车。然而,面对补贴大幅减少,甚至有些补贴完全取消的情况,另一些消费者则转而购买燃油车,或者暂时搁置了购车计划。

某些地方政府力求维持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强度,避免其市场占有率下滑,故采取多种途径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实施补贴。以海南省为例,该省已多次发布政策,旨在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了确保市场预期的稳定,在今年的9月份,海南省财政厅与海南省工信厅携手推出了《海南省2023-202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政策》这一为期三年的扶持方案。该方案遵循“政策保持、逐步减少扶持力度”的指导方针,针对货运、客运、个人用户及其他相关领域,提出了包括加快新能源化进程和优化充换电设施在内的八项具体支持与鼓励措施。11月3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其他四家单位共同发布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申报的通知》,其中对申报补贴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通知指出,符合条件的运营服务单位,其最高可申请的补贴金额为3万元;而对于充电费用的补贴,最高可申请的额度为2000元。

由于不同地区的补贴政策有所差异,一些车主倾向于在异地购车和办理车牌。“在这些地区,相较于拖车费用,补贴政策更为优厚,而且现在很多地方对外地车辆以及购车上牌的限制并不严格。”一位在异地购车并在本地上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这样说道。

动力电池供应如何跟上?

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使得“续航”与“电池”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在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众多汽车制造商正通过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积极布局电池原材料的采购与回收业务、以及主动与国际市场寻求合作与适应相关规则等手段,来应对电池供应链方面的挑战。

我国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技术能力最为突出的锂电池供应链网络,在全球供应体系中,我国提供了全球约70%至75%的锂电池需求。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李科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汽车电动化趋势和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是推动全球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在2025年到2030年这一时间段内,全球锂电行业预计将维持年均25%的增长速度,届时全球锂电需求量预计将超过4T瓦时(即太瓦时)。

与此同时,铬、镍、锂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数量不断攀升,然而,采矿业由于对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产生不良影响,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国际事务部门负责人梅丽莎·巴巴内尔提出,政府和相关企业需共同制定出负责任的采矿准则与规范,并且积极探寻替代性的稀有矿物资源,或者强化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当前,我国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均着眼于电池回收管理,着手建立技术规范与法规体系,旨在激励汽车制造商等企业主动参与电池的搜集与再利用,从而增强电池产业链的稳固性。

据相关消息,长安汽车携手宁德时代及深蓝汽车共同成立了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公关、传播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向记者透露,大众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在电池领域展开了合作,这一合作将满足集团超过一半的电池需求。宝马集团对外公布,已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这两家战略合作伙伴发放了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订单。同时,公司还携手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宝马国产电动车废弃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闭环回收工作。

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促进创新循环经济商业模式的构建,这对于构建韧性供应链至关重要。与直接开采原材料相比,这一闭环材料体系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消耗,还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减少70%的碳排放。截至目前,已成功提炼出超过1000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并应用于新电池的生产,这些电池被安装在国产宝马电动车型上。吴燕彦如是说。

董长征,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高级执行副总经理,提出混合动力技术是应对动力电池供应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他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电池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众多企业纷纷采用大功率电池来延长汽车的续航能力,这进一步加剧了电池原材料资源的紧张状况。鉴于此,丰田汽车公司正同步推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的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企业普遍觉得,现阶段我国在碳足迹的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较弱,供应链的管理与回收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建议强化获取与碳足迹相关的数据库资源,并积极推动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互认。

驾驶和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位于海南海口西海岸的环岛旅游公路上,各式无人驾驶巴士穿梭于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各个会场之间,为与会者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只需轻触屏幕开启车门,再在车内屏幕选定目的地,即可轻松前往。

智能网联汽车在遇到障碍时如何应对?道路旁的信息如何被搜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如何保障?在会议现场,大家就“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7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以及16个双智试点城市。

在大会期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评估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京冀地区、武汉、长沙、上海等七个测试示范区被认定为“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综合能力评估领先单位”。此外,还有十四家测试示范区被认定为“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封闭场地测试能力评估通过单位”。

自动驾驶的测试道路该如何选择?在“8D魔都”重庆,已经有一套专门的评估体系。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副主任王戡透露,重庆已经向93辆自动驾驶车辆主体发放了道路测试的许可牌照。依据自动驾驶道路评估机制,对道路的车路云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号覆盖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进而确定哪些道路适宜用于自动驾驶的运营和碰撞试验。

随着辅助驾驶功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汽车并投放市场,消费者对驾驶行为的监管及车辆安全性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为此,相关部门研发并建立了一套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车辆实施实时监控,并搜集车辆行驶轨迹、安全员工作状态等相关数据。一旦发生事故,系统还能对事故信息进行追踪、调查以及评估。

公维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副秘书长,直言不讳地表示,若想确保路边信息搜集的准确性,不仅要求汽车制造商提高车辆的功能安全性,还涉及到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安全部门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合作,此外,还需强化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研究与开发。

苏州示范区已实现全程超300公里的道路智能网联部署及基础设施建设。苏州在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测试及商业化运营法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正式出台了《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该条例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王佳利,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如是表示。

陈桂华,智能网联汽车联盟的副秘书长,透露了上半年我国L2级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高达43.7%,并且到11月份为止,用于路侧信息采集的道路里程已超过22000公里。

在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路径中,城市车路云服务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位于北京的亦庄地区,车路云技术的融合应用在优化红绿灯服务、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持续提升着驾驶者的体验和交通服务的质量。

侯福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强调指出,我国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正遭遇着诸如车路协同测试的碎片化问题、标准协同方面的不足、数据共享迫切需要加强,以及支撑准入测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多重困难。

与会代表普遍认同,未来仍需大力推动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的示范应用,同时,强化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标准协作,建立完善的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深化事故分析研究,建立智能计算平台,研究数据应用的可能;不断强化核心服务功能,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新业态,增强测试能力以支持准入和上路试运行,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迈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