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里看信心①
近期,我国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报告,其中一系列的数字展现了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坚定节奏。从今日起,本栏目将连载一系列评论文章,通过具体行业的具体数据,深入剖析“点”上的情况,以此揭示中国经济整体“面”的走向,并与广大读者共同洞察发展趋势、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编 者
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同比均实现10%以上较高增长!
近期,汽车行业在“半年考”阶段呈现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实现了41.4%和40.3%的显著增长,出口额同比大幅上升75.2%,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旺盛生命力。
活力来自对需求的不断挖掘与满足。
借着换购新产品的政策红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在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占总销量的44.3%,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同比增长了27.86%。这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不仅凸显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映射出了消费领域的新动向。
节能家电和智能家电的销量持续上升,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限额以上的单位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上升了22.2%,而在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比重有所增加,同时,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增长势头也十分明显。“中国游”与“中国购”热度不减,上半年外国游客入境及出境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0.2%。其中,免签入境的外国游客同比增长达到53.9%,免签政策惠及的国家范围扩大,同时也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数据明确显示,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复杂多端,我国不断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这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活力来自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与突破。
坚持不懈地推进技术创新,构成了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以及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加大了研发力度,一系列重要成果也相继问世。在上半年,比亚迪成功达到全球量产充电速度的新纪录——每秒可充2公里;宁德时代引领动力电池技术迈向了“多核”新阶段;华为推出了L3级别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不仅显著增强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实际上,并不仅限于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我国企业在面对挑战和诸多不确定性时,通过创新手段给予了积极回应,同时也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力。无论是大型模型还是人形机器人,众多科技创新的成果都已经深入到民众的生活之中。目前,我国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逼近2.7%,这一比例已超越欧盟的平均水平。这预示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持续积累和释放,不仅为我国企业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信心,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经济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活力来自产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稳固且强大的产业架构,构成了发展的关键支柱。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包括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整车生产以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为例,其每分钟生产两台新车的速度,正是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与高效运作的体现。
我国工业体系全球最为完备,囊括了41个工业门类、207个工业中门类以及666个工业小门类。集群效应不仅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显著提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对全球资源要素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体现了我国特色,也是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系统性优势。
新能源产业的蜕变与发展,不仅体现了需求端的潜力挖掘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映射出供应端的创新升级与产业生态的演变。这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壮大的一面镜子,它展现了在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不断壮大,并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编辑:李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