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联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于九月十五日公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达到七千七百七十一亿元,在总榜单中排名第二十六,首次超越了上汽,登顶汽车行业榜首。奇瑞控股的排名实现了显著提升,从去年的第一百七十六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五十八位,总共前进了118个名次。
可以明显感知到,能源革新与智能升级的成果是决定名次的核心标准。赛力斯、蔚来控股、欣旺达电子等众多新能源行业公司初次进入榜单,与此同时,一些老牌汽车制造商的位次不断降低甚至被剔除。上汽集团凭借6275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稳居总榜单第36位,不过其名次已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宁德时代则排在总榜单第77位,相较于上一年度退步了10个名次。
2023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汽车行业500强企业名单变动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提供资料,制图完成。
中国车企前三强大洗牌:
比亚迪登顶、吉利上升,上汽、一汽双双下滑
上海汽车、一汽集团、比亚迪汽车,曾是上一年度中国汽车市场排名靠前的三家厂商,不过今年市场局面发生了改变。
比亚迪是最终的最大获利者,从2023年的第65位一跃而到2025年的第26位,总共前进了39个名次。在之前一年,比亚迪位列第三,今年它一次性超过了吉汽和上汽,登上了首位。
上汽集团走势与预期相悖,其排名从2023年的第26位跌至2024年的第29位,之后进一步下滑至2025年的第36位。这种排名的持续走低,使得上汽集团目前在所有汽车制造商中位列第二。
一汽集团名次持续下降,由2024年的第34位降至第41位,已经跌出前三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吉利集团,该集团在2023年的第68位基础上,排名先后升至第53位,再升至第39位。
由此,比亚迪、上汽、吉利成为今年中国车企排名前三强。
实际上,我们能够把排名的起伏变化,当作是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燃油车纪元向新能源纪元的关键过渡期。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指出,新能源汽车正在全面革新整个产业格局。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比重超过百分之四十,而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以及智能系统的占比则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这种价值转换让老牌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减弱,与此同时,比亚迪等公司在动力电池和电控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得以充分展现。
此外,当前汽车行业以软件定义为主流,电子设备布局、系统平台、无人驾驶技术均成为新的竞争关键点。比亚迪在智能技术方面迅速提升,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新能源阵营“黑马”频现:
奇瑞跃升超100位,赛力斯、蔚来首上榜
奇瑞控股进步十分突出,从2023年的176位跃升至2025年的58位,提升了118个名次,是发展最快的汽车公司。
奇瑞的成功主要源于两大驱动力,分别是技术进步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从2025年开始,奇瑞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力度,增设了iCAR和星纪元这两个新能源专属品牌。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例,在2023年占到了百分之十七,到2024年已经增长到了百分之三十五。
另有一面,海外市场是奇瑞销量提升的关键所在。2024年,奇瑞汽车销往国外114.5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1.4%,从而超越了上汽,夺得出口销量第一的位置。
赛力斯和蔚来是新兴品牌的杰出代表,在500强排名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赛力斯排在总榜单的第190位,蔚来则位于第367位,这两个公司都是第一次进入榜单。
这两家企业可以视为智能汽车领域的杰出代表,赛力斯与华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问界品牌车辆的销售业绩显著提升,蔚来则持续专注于高端电动化市场的发展。
根据销售记录,2025年8月,赛力斯电动汽车销售数量为43262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57个百分点;蔚来汽车当月完成车辆派发31305台,同比提升了55.2个百分点。尽管其整体体量与行业领先者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不过其发展速度非常快。
技术革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新兴企业的普遍现象。蔚来在2024年用于研发的金额超过了130亿元,赛力斯同样不断增强在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智能驾驶舱等方向上的科研经费。
广汽集团排名从2023年的第49位急速跌至2025年的第65位,东风汽车同样遭遇下滑,从第58位降至第73位。重庆小康控股在去年的榜单中已消失,广西玉柴机器也未能幸免,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转型挑战日益严峻。
产业链加速重构:
多家锂电池企业表现亮眼,宁德时代排名下滑
汽车行业上下游公司五百强名单里的状况也值得留意。在汽车行业上下游公司里,宁德时代排在总榜单第77位,比上一年度下滑了10位。
锂电池行业成绩突出。欣旺达电子初次进入榜单便排在第440位,显示出动力电池领域的迅猛发展。阳光电源名次由2023年的缺席,跃升至2025年的第318位,其稳步上升态势清晰可见。
在汽车电子与智能驾驶行业,宁波均胜电子的排名由2023年的第475位提升至第442位,广东德赛集团则首次进入榜单,排在第492位。
观察连续三年的名次波动情况,能够看出国内汽车制造业正迅速迈向电动化、智能化领域。
2025年榜单显示,常规汽车制造商的席位有所降低。涉及动力电池、自动驾驶、车辆互联等关键领域的企业,其名次大多得到提升。纵观整个产业,同“十三五”末期相比较,高端制造业中入榜的公司有所增多。新能源装置生产、动力及蓄电单元、通讯器材与计算设备、半导体及显示屏制造等领域的入榜企业,数量从23家上升至32家。
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合并步伐加快。近来,诸如哪吒汽车等一些品牌已从中国市场退出,接下来几年,国内汽车行业将面临全面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预期会继续增强。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提出警示,虽然以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大型企业体量已跻身全球前列,然而按照世界顶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标准来评估,我国企业目前仍处于模仿、追赶乃至局部引领的发展阶段,能够占据国际产业主导地位的企业数量亟需增加。中国企业的500强名单,必须决心摆脱规模大但实力不足的状况,需要投入更加重大、更加辛劳的力量,稳步推进创建世界级公司的进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贾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