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调查:维保需求竟达千亿元级?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调查:维保需求竟达千亿元级?摘要: 随着保有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目前的产业分布来看,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主要包括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充换电以及汽车金融等相关产业。...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迅速攀升,导致其售后服务市场亦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累计达到了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50.4%和47.1%。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已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在一季度,纯电车型的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幅高达47.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同样呈现上升趋势,同比增长了46.1%。

在后市场领域,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了预测数据,指出2024至2029年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约20%。届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2.9万亿元。观察当前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涵盖了二手车交易、车辆维修保养、充电和更换电池服务,以及汽车金融等多个相关产业。

新车领跑 二手车起步

冯先生在北辰区浩物汽车园内感慨万分,他说:“瞧现在路边停放着的展车和顾客的车辆,绝大多数都是电动汽车。我上次驾驶电车后,下次换车肯定还是会选择电车!”他向记者透露,今年他计划购置一辆新的电动汽车,对于新车上搭载的具备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车载系统以及升级后的辅助驾驶技术,这些都是他特别关注的亮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揭示,在今年的4月1日至13日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到了27.5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新能源的零售渗透率显著提升,已超过50%,具体数值为53.3%。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不断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消费者的购车频率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在年轻用户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星途汽车在天津的负责人李丽娟指出,不论是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还是二手的,年轻消费者构成了市场的主要购买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接受度,不仅注重驾驶的体验,而且追求物有所值的性价比。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新能源二手车的交易量达到了112.85万辆,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7.9%。尽管新能源二手车的交易额明显增长,然而,在庞大的二手车市场整体中,新能源二手车的流通仍处于一个准备发力、积累势能的阶段。

近期,记者深入探访了我市众多汽车二手车交易场所,发现众多商家普遍反映,燃油车型在二手市场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新能源汽车在店铺中的比例相对较低,许多店铺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甚至只有个位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年龄尚浅,尚未达到二手车交易的高峰阶段;其次,以年轻人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主力军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交易信息,这就使得众多新能源二手车辆并未被放置在传统的展示厅或实体市场之中。记者随后访问了某知名二手车在线交易网站,根据截至4月19日的最新数据,天津市场的二手车辆总数达到了52371辆,而在这些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仅为12420辆,占比仅为23.7%,这一比例与新能源汽车在新车市场上的销售渗透率相比,差距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国二手车市场整体呈现出波动态势,新能源二手车的发展趋势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加之旧车换新政策的推动,市场上二手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正日益增多。数据显示,至2025年首两个月,我国二手车总成交量达到了285.25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具体减少了3.75万辆。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类别的二手车交易量却呈现出上升趋势,首两个月成交量为18.94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22.9%。

新车内卷 二手车压价

我目前所驾驶的这辆电动汽车是在去年购置的,行驶里程仅有几千公里。刚刚咨询了一下,若作为二手车出售,恐怕会损失数万元。在广汽埃安天津体验中心,贾女士对店内最新上市的车型产生了兴趣,然而,当她了解到自己现有车辆的残值后,心情顿时沉重了许多。门店负责人翟玉婷对此直言不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激烈,国家还推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我们店里也是想方设法,运用各种灵活的政策手段,力求让客户以最低的成本购得新车。”

观察近两年的市场动态,新能源汽车厂商频繁实施数万元的官方降价,这一做法已变得司空见惯。在全国范围内,众多二手车经销商在直播及社交平台上纷纷抱怨汽车生产商对老车主的“背叛”,例如:“昨日从车主手中收购价值7万元的准新车,次日新车价格便下调至6.98万元起……”此类现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使得二手车经销商在收购新能源二手车时,普遍产生了“危机感”。除了少数流通量较大的车型外,大多数二手新能源汽车在议价时,折价往往从五折开始,即便是刚使用一两年左右的准新车,也难以幸免于“半价出售”的结局。据乘联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了242万辆,平均售价为17万元;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售价也在持续走低,从2023年的18.4万元降至2024年的17.1万元,进一步下降至2025年3月的15.6万元。

新能源车型的价格持续下降,给新车市场带来了压力,这一现象同样影响了二手车市场,使得二手车无论是残值还是整体平均价格都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车在市场上流通更为便捷。在二手车交易平台上,新能源二手车的价格区间分布显现出低价车型更易成交的态势。以天津地区为例,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上,全市共有1.2万辆新能源二手车挂牌,其中,5万元以下的有3620辆,5-10万元区间的有3884辆,10-15万元区间的有2294辆。相比之下,30-40万元以及40万元以上高价车型的挂牌量仅略超百辆。由此可见,10万元以下低价车源在整体中占据了超过六成的比例。总体来看,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存在。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止到今年二月末,新能源二手车的交易价格分布在3万元以下、3至5万元以及5至8万元等多个区间,其中新能源二手车的比例都在持续上升。在车型交易方面,微型、小型以及紧凑型等小型车型的交易份额也在不断攀升。此外,在车龄结构上,两年以内的车型交易量与上个月相比,呈现出显著的环比增长。

首任权益 二手车难享

新能源汽车的二手市场在价格上颇具吸引力,那些一两年车龄的准新车往往能比新车节省数万元,然而,一旦二手新能源汽车失去了首任车主所享有的“三电”终身质保,又有谁愿意花费十几万元去冒险,赌这辆车的电池、电机不会出现问题呢?有着近二十年二手车行业经验的商贩田斌这样对记者表示。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品牌均对首位车主提供“三电”系统的终身质保服务,然而,一旦车辆转入二手车市场,质保期限将缩短至6年或8年,同时质保里程也将相应调整为10万公里或15万公里。自去年起至今,田斌所处理的超过十万元的新能源二手车交易中,购买者多为汽车行业的内部人士;与此同时,一般消费者对于那些已失去“首任车主权益”的新能源二手车,普遍持有较多的顾虑。

确实,在二手车领域,只要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保持良好,传统燃油车的使用寿命和后续使用费用相对稳定且易于预估。相比之下,新能源二手车的核心价值集中在“三电”系统,特别是动力电池。电池的续航衰减程度和整体寿命会直接作用于车主的保值预期和后续使用成本。对于部分新能源二手车而言,若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电池出现故障,车主可能需要自行承担更换费用,这笔开销甚至可能超过车辆的原价。观察当前市场状况,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完善的检测评估体系;通常情况下,交易前仅要求原车主出示品牌店的保养资料;部分热门车型的车载系统内可展示“电池健康状况”等基础信息;同时,车商通常会对“三电”系统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物理损坏、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动力电池是否出现“异常下降”等问题。尽管如此,在后续的车辆使用阶段,由于“三电”相关的问题引发的争执和矛盾仍旧难以完全避免。

检测评估 大数据共享

新能源二手车的增多,使得二手车市场在车辆评估、交易模式以及后续纠纷解决等方面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不仅对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引发了主机厂(整车厂)、车商、交易平台以及众多消费者的高度关注。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对汽车消费链条的拓展、二手车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汽车领域信息共享的强化,以及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的发展支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推动二手车交易的安心与便捷。为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特别设立了CADA(柠檬查二手车信息服务平台),此平台能够查寻车辆的保险历史以及部分维修保养的记录。今年四月上旬,天津市举办了一场关于共建汽车消费新生态的创新发展大会。在此次大会上,天津市二手车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智车云途正式对外发布并投入使用。该平台通过汇聚多部门的数据资源,成功解决了行业数据孤立、诚信体系缺失等问题,打造了一个涵盖汽车交易、售后服务、金融支持及监管在内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随着各级管理部门及平台持续促进信息互通,作为车辆信息首要来源的主机厂,其在二手车流通环节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对于新能源二手车的使用寿命、续航里程,乃至在市场上的价值,这些关键信息未来主机厂以及相关智能平台有望迅速进行评估,或提供参考性数据。浩物新能源二手车部门负责人扈朝祥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具有互联网特性,无论是行驶的距离、驾驶的时间、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等基础数据,还是驾驶的速度、行驶的区域、充电的频率等使用习惯,都能够通过车载平台与互联网实现同步。借助大数据技术,这些信息得以保存并有效利用,从而有望对车辆的“三电”剩余寿命乃至二手车残值进行预测。

此外,众多企业及平台纷纷投身于新能源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同时,检测所需的设备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向着更加精准和专业化的方向演进。目前,一些第三方企业已采纳宁德时代的专业电池检测技术及品牌协助。他们运用智能转接枪、气密漏液检测仪以及UDS诊断仪(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系统诊断的设备)等高端设备,开展线下实物检测。此外,他们还将这些检测结果与线上数据分析相结合,以实现对电池健康状况和异常衰减风险的精确评估。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有效识别事故和水泡等潜在风险。在售后服务领域,部分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提供“车辆回购”及“维修保障”服务。例如,若车主在购买检测报告后的90天内或行驶5000公里以内,检测过程中若发现车辆“三电”系统安全或电池健康状况检测出现错误,且经复检确认无误后,该机构将依据合同规定承诺对车辆进行回购或维修处理。

维保

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三成

维修技术人员不足10万缺口大

一辆价值十几万元的燃油车型,其小规模维护费用大约在四五百元,而大规模维护则接近千元;与此相对,同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型,由于无需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保养,常规维护的费用仅需两百多元左右。天津星瑞元客服业务的负责人肖永恒向记者透露,对于燃油车品牌的4S店而言,保养服务是其重要的盈利渠道。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三电”系统以及车机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面,并非新能源汽车品牌店的主要盈利点。在维修领域,相较于成熟的燃油车维修市场,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服务仍主要由品牌经销商和制造商承担。原因之一在于,各品牌的车载信息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运用均保持独立性,二级市场中难以觅得通用的标准配件;此外,新能源车型的维修技术和相关培训通常也由各制造商独立构建体系。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持续攀升,早期车型已逐步进入保修期之外,随之而来的是底盘、轮胎、刹车、空调系统等部件的维修需求日益增多,后市场的消费焦点亦开始发生转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由于其普遍比传统燃油车重,轮胎和刹车的磨损程度相应更高,因此车主更换轮胎和刹车配件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天猫养车的高层管理人员指出,此类需求有望催生出一个规模高达千亿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该市场的年度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30%。

今年三月,在北京举办的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途虎养车公司总裁胡晓东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实现了在数量上的积累,正逐步迈向质量上的转变。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对于我国迈向“新能源汽车强国”这一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无论是主机厂、电池厂还是授权服务网点,其覆盖范围都显得不够广泛;同时,市场上众多的汽修工与技师在数字化维修技能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都亟需得到解决。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承接相关维修业务的企业数量尚不足两万家,而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仅有约十万人。这使得新能源汽车与维修技术人员之间的比例高达300比1,业务和人才方面的缺口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部分较早布局的汽车服务企业已着手于人才培养,他们通过开设网络培训课程,助力维修技术人员构建全面的知识架构。此外,他们还开展了线下培训和考核,确保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能够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他们设立了“新能源整车维修”与“动力电池专修”两大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技师接受了途虎养车提供的新能源维修技术培训。

天猫养车的研究报告揭示,除了维修保养服务的消费焦点发生转变,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同样经历着显著的变化,消费主体和需求快速演变,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正促使车辆美容、贴膜、改装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商家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诸如AI数字诊断、AI门店教练、AI定价等创新功能,为这些商户带来了运营环境的全方位升级。

充电

去年充电桩保有量超1200万台

今年3月电池需求增长逾六成

除了维修保养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方式已由过去的加油转变为充电,电能与电池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日益凸显,成为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和充电桩取代了旧有的油箱与加油站,同时,整个汽车的配套产业链也经历了深刻的重塑。

据调查,当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通常称作插混)、增程式混合动力(常简称为增程)以及燃料电池等类型,而这些不同类型的车辆对于充电和补充能量的要求各有差异。同时,近年来,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的充电桩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持续的洗牌过程。《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充电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中揭示,到2024年年末,我国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已攀升至358万台,私人充电桩的数量更是高达924万台。众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如理想、小鹏、小米、华为等,均公开宣称有扩大超快充电桩建设的计划。与此同时,蔚来、宁德时代等企业则倾向于通过合作推广换电服务。观察我国电能市场整体运营状况,尽管充电桩的运营模式属于重资产类型,然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攀升,那些布局较早的企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客流,部分领先运营商已显现出盈利的迹象。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止到2025年年初,我国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四家企业,其市场份额总计已超过58%。

新能源汽车所依赖的电能存储设备即动力电池,其生产领域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根据最新需求数据的分析,乘用车对电池的需求量持续呈现上升趋势。以2025年3月为例,纯电动乘用车的电池需求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2%,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同比增长了25.9%。观察电池装载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近年以来,动力电池的需求构成正经历着迅速的调整。以2020年为例,当时纯电动乘用车位居需求首位,其次是纯电动客车,第三位是纯电动专用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仅位列第四。然而,展望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依旧稳居第一,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则攀升至第二位。显而易见,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电池需求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这一比例从2021年的7%攀升至2025年的18.4%,增幅高达11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纯电动乘用车的电池需求量有所下降,降至64.4%。尽管如此,这两种乘用车在总需求中的占比依然超过八成,成为电池需求量的关键所在。

在新能源领域,整车企业的主导地位将愈发显著,无论是整车企业自主生产电池,还是与电池企业合作共同制造电池,这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崔东树对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走向作出预测,他指出,随着整车企业的不断壮大,它们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控力将得到增强,同时,它们在下游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实力也将得到提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